语文教育学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教材《语文教育学引论》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语文教育学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教材《语文教育学引论》

引言

语文教育学的教材是学生获得语文教育学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阎立钦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材用书中影响较大的一部.本书是由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组织部分语文教学法专家、学者编写的一本语文教育学教材,覆盖面广、分析面全,较为完整地涵盖了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本书总体特点

(一)专业的语言文字

“文字简明扼要、表述严谨科学”这一基本要求对语文教育学课程的每一本著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条理清晰,行文自然流畅,语言通俗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专业学术气息.首先,书中对理论问题的论述,简明扼要,精准到位.比如说,编者在论述“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时,先给学生详细阐述“教学”和“教学过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接着再逐一论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知识点,做到了理论知识的细化和深化.其次,在本书中,每章节伊始,编者用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本章节的内容摘 要,使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增加了整本书的可读性.同时,编者还巧用图表图示,形象可观,语言简洁但含义丰富,便于各要素的分析、比较、研究.

(二)严密的逻辑结构

语文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有众多的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教材的编者需要对语文教育现象做出全面的描述,并阐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顺序来架构的,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来构建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从而凸显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系统、连贯、全面地陈述和统摄了几乎所有的教学知识、方法和理论.编者首先要求对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在理论层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熟悉了解教学操作过程当中具体的活动方法.具体到每一章节,从概念的解释到具体内容的分析建构,无不体现着编者逻辑结构的严密性.

(三)开放的学术视野

本书在强调对我国悠久的语文教育经验继承的同时,也强调对国外母语教育教学传统的借鉴与发展,具有开放的学术视野.编者采取“古今中外法”来研究与概括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揭示出学科发展的规律.编者学术视野的开放性突出表现:

1.语文学科教育的纵向比较

编者论述一个专题,能从历史出发,追溯其发展过程,注重历史地看待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同时,编者并不是生搬硬套现有的学科研究成果,而是用动态的过程准确地概括出理论一步步发展的状态,体现了学科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比如在论述“语文教育的本质”这一章节时,编者从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产生介绍起,接着介绍我国近代语文教育的演进,坚持在历史的发展中考察其变化,谈古论今.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只知“果”而不知“因”带来的片面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视野.

2.语文学科教育的横向比较

为大力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本书还注重参考借鉴国外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在多层次、多方位的叙述中给学生深入思考和全面掌握的空间.虽然各国的母语教育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但是作为语言教育的研究,必然有其共通之处.编者在阐述“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时,打破了国内传统作文“四环节作文训练模式”,明确指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四环节作文训练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只立足于教师的教,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编者通过对国内外作文教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同时在结合我国实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准备、教师写中指导——学生写作、教师写后指导——学生总结”.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作文教学程序中处于对应关系,“对应平等”的师生观,迎合了时展要求.

(四)具体内容上的新颖性

教材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也集中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学术专著的意味.如今,有关语文教育教材的编写并没有明确的框架结构或学术体系,编者一般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科自身研究实践的特点,通过相关教材来阐述自己对语文教育的理解.阅读比较,我们发现本书在某些专题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1.“大语文、终身教育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最先有教材将语文教学过程独立成章,进行相关的论述研究.语文教学是学校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正确认识语文教学过程,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办好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在本书中,编者首先对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进行了历史脉络梳理,在追溯历史脉络过后,编者提出了自己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再认识.编者用“大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来诠释语文教学过程,他认为不应该把语文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单一模式.“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开放系统,从多层次来说,存在着一个阶段教学的全过程、学年教学过程、学期教学过程、单元教学过程、课题教学过程、课时教学过程等等;从多类型来说,有阅读教学过程、作文教学过程、听说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编者并没有将语文教学过程局限于简单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而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系统的知识作为引导,用“大语文、终身教育”的思想来阐述语文教学过程,从宏观角度着乎,揭示出语文教学过程的全貌及诸多关系,切入点巧妙,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以文为主,文、语合一”

本书在介绍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听话、说话五种课程形态的实施和评价)的时候按照“读、写、听、说”的顺序排位,避免了“听、说、读、写”的言语自然生成论.编者始终贯彻以读写训练带动听说训练的训练方法,坚持“以文为主,文、语合一”的自然科学生成论,同时也证明了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视“阅读、作文能力”训练的同时,编者也并没有忽视听话、说话能力的训练,坚持“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早在1924年叶圣陶先生就已经在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一文,提倡当时的语文研究要正视说话教学,其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已露端倪.本书也坚持贯彻“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 “听话教学、说话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与其他教学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更不可割裂,它们共同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3.“真、善、美”统一

本书把“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放在整个语文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了语文智育是德育、美育的基础.编者用“美学”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语文教育,只有先具备“真”,再具备“善”,最后才能具备高层次的“美”,遵循“真——善——美”逐级发展的规律.编者对三大功能论也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释,从特点、内容、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各功能论的形成与发展.比如说,编者在对“德育论”的阐述中,首先提出了语文学科德育的四大突出特点,接着介绍语文学科德育的主要内容,最后详细论述实现中学语文学科德育功能的方式与途径.编者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开展语文智育、德育、美育的培养,由表及里,深入剖析.

结语

阎立钦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是一本通论性质的教材,系统地阐述了语文教育学的产生、原则、测量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内容,从传统的最基本的语文教育学知识出发,使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理论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学语文实际教学的一系列过程,进行深层次的阐述,是一本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探索研究的“百科全书”.参考文献:[1]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11.[2]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11.[3]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 9 3.[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9.[5]倪丈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6.[6]顾黄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M].北京:开明出版社,1 9 94.[7]杜少凡.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发凡[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 0 08.[8]吴玮.近十年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 012.[9]华生.一本有开拓意义的语文教学法新著-《语文教育学》评介[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 9 8 8,(4).[10]曾祥芹.甘当出色的语文教育学学科的“法师”——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序言[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 014,(11).[11]齐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成果——钱加清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评介[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教学课程版),2 009,(11).[12]何华珍.简评《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教随笔版),2 01 3,(20).[13]曾祥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最新成果——评刘永康教授主编的《语文教育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6, (2).[14]焦炜,徐继存.百年教学论教材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 012,(10).

(丁静雯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1 00 0 0)

语文教育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语文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语文教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语文论文范文

2、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3、语文天地杂志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5、语文天地杂志社

6、中学语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