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论文怎么撰写 与解易范式的转换与易经的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可用于易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易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解易范式的转换与易经的

鲁国华

(道纪忠华智库 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871/j.cnki.kjwhb.2018.09.064

摘 要 本解易范式所揭示的 《易经》 可概括为: 《易经》 六十四卦体现六十四种规律,每一卦中的六爻则体现每一种规律的六个演进步骤.这六十四种规律又共同遵循着 “元亨利贞” 螺旋式上升循环演进过程的一般规律.如果说西方辩证法可概括为 “正反合” 三步, 则 《易经》 辩证法可概括为 “元亨利贞” 四步. 《易经》 是一部全面深刻的历史唯物辩证法体系.

关键词 易经 范式 辩证法 中华文脉

1《易传》 及解易范式的转换

《易经》 源自约七千年前伏羲所创八卦, 历夏之 《连山》 、商之 《归藏》 , 至周文王而成 《周易》 , 经孔子立 《传》 解易而确立中华群经之首的地位.

两千五百年来对 《易经》 的解释均建立在 《易传》 的基础上. 《易传》 可谓第一代解易范式. 但其存在的局限致使大部分经文无法解通, 至今 《易经》 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

范式概念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 库恩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提出, 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 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式即 “范式” .在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历史长河中总会不断出现原有范式所不能解释的“例外” , 需要实现范式转换以使 “例外” 在新的范式里不再“例外” .因此, 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转换, 而范式的突破将带来科学的革命.

以 《易传》 常用的 “当位” 说法为例, 可以看出仍存在很多 《易传》 不能解释的 “例外” .阳爻在一三五或阴爻在二四六位为当位, 反之为不当位.六十四卦共 384 爻里, 当位和不当位的爻各占半数, 均为 192. 《易传》 以 “当位” 来解释好的爻辞共 21 处; 以 “不当位” 来解释不好的爻辞共 11 处.然而实际上, 不算二位和五位等 《易传》 认为是好的中位, 保守统计至少有 36 爻明显是好的, 爻辞却是 “不当位” 的, 足见爻辞好与不好和当位与不当位没有必然的关系.像 《萃》 卦九四 “大吉, 无咎” 明显是好的, 《易传》 却仍持 “不当位” 的说法, “大吉, 无咎, 位不当也” 就很牵强了.单凭 “当位” 说法显然远不足以对 384 爻进行全覆盖解释,于是还要援引“中位” “乘承比应” 等说法.就算集多种说法可以对 384 爻进行全覆盖解释,但问题在于为何这爻按这说法而那爻按那说法, 如果找不出规律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更关键的是当各爻碎片化地按各种说法解释时,也意味着给各爻外加了碎片化的各种关系.实际上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每一卦的六爻 “无一例外” 都是该卦所揭示的规律的六个演进步骤.

是否存在解释不了的 “例外” 是检验解易范式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当本文以 “范式” 作为主题时, 也意味着本解易范式要以 “无一例外” 这样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 《易传》 为基础的解易范式无法解释大部分经文, 所揭示的 《易经》 哲学体系也解释不了更多当今诸多现实问题.因此, 解易范式的转换势所必然.

2“元亨利贞” 基本概念及易经的一般规律

从结果来看, 本解易范式所揭示的 《易经》 可概括为:《易经》 六十四卦体现六十四种规律, 每一卦中的六爻则体现每一种规律的六个演进步骤.这六十四种规律又共同遵循着 “元亨利贞” 螺旋式上升循环演进过程的一般规律.如果说西方辩证法可概括为 “正反合” 三步, 则 《易经》 辩证法可概括为 “元亨利贞” 四步.

“元亨利贞” 是 《易经》 最基本概念, 每一卦都部分或全部出现. “元亨利贞” 体现了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状态.说它是一般规律, 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在每一螺旋式上升循环中均遵循元、 亨、 利、 贞四步骤.说它是状态, 因为 “元” 是事物在每一螺旋式上升循环的起始状态; 在 “元”的状态下, 事物相对孤立, 当事物打破其孤立状态而与他物展开联系时, 则转向了 “亨” 的状态, “亨” 就是展开联系; 事物与他物展开联系后, 经过矛盾斗争与融合, 转向相互支撑互为依据的状态, 此时就是 “利” 的状态; 只有在 “利” 的状态下, 双方或体系 (多方) 的关系才能稳固, 所以 “贞” 就是双方或体系的关系总和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固的状态.像生态系统平衡、 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博弈均衡、 政治生态稳定、 多方力量相互制衡、 经济新常态、 和谐社会、 大同世界等都是属于 “贞” 的状态.人类历史、 社会治理、 生态系统、宇宙等的发展进程就是不断地从原有“贞”的状态向新的“贞” 的状态演进.

3 易经概念的统一性

《易经》 经文共出现 “元” 27 次, “亨” 47 次, “利” 119 次,“贞” 110 次, “吉” 147 次, “凶” 58 次, “吝” 20 次, “悔亡” 19次, “有孚” 26 次……, 三千年来, 这些常用的词语一直就没能实现统一的解释.在本解易范式里, 凡出现两次以上的词句同样需要做到 “无一例外” 的统一解释.而且不只是一词一义的统一解释, 还包括各概念间的统一性, 以及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运动发展中仍能保持的统一性.易经概念的发展也是遵循 “元亨利贞” 的一般规律, 共 4939 字的经文, 每一字都要与其余 4938 字以及与广泛实践展开联系, 概念与概念、 概念与实践达到相互支撑互为依据, 从而形成稳固的概念体系.所以本解易范式所得出的 《易经》 概念体系本身就是一种 “贞” 的状态, 这意味着概念体系并不由此固化, 而是不断与广泛实践展开联系, 不断演进向新的 “贞” 的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 就算按如此严格的 “无一例外” 标准, 最终结果并没有出现无法协调的不一致, 《易经》概念的统一性堪称达到了完美, 是有机的整体.

4 以经观经

基于片面的依据所得出的理论体系自然也是片面的.要取得全面的发展, 需给它重塑以全面的依据.那么, 解易的全面依据在哪?就在 《易经》 自身所蕴藏的辩证法, 在与实践相联系的 《易经》 里.这一全面依据不是一步到位取得的,不是康德所言: “在进行工作以前,必须对于用来工作的工具, 先行认识, 假如工具不完善, 则一切工作, 将归徒劳.” 对此黑格尔曾嘲笑为: “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康德此观点不符合辩证法, 而黑格尔正是以辩证法对康德进行了批判.依据正是在辩证发展过程中逐步趋向全面.当事物遵循 “元亨利贞” 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过程中,每实现一次 “利” 就是增添了一点依据.解易的依据正是在“元亨利贞” 一般规律和六十四卦具体规律的驱动下不断趋向全面, 从而 《易经》 得以全面阐发.

回顾前面常强调的 “无一例外” 标准, 是否这只是一种强加给 《易经》 的外在规定?其实这一标准就在 《恒》 卦里.《恒》 卦一般而言讲真理的确立规律, 具体而言讲范式的确立规律.从 《恒》 九三 “不恒其德” , 到九四 “田无禽” , 再到六五 “恒其德” 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 “田无禽” 正是 “恒其德”的前提条件. “禽” 的甲骨文是倒写的 “网” . 网口朝上表示网罩空中的鸟雀.有的甲骨文 等于(开口向上的 “网” , 捕鸟工具) +( “十” 是 “又” 的变形, 抓持) , 表示持网捕鸟.金文在网罩上方加一个盖子, 表示将抓捕的鸟雀放在封闭空间里.可见 “禽” 的造字本义是持网捕鸟, 在 《左传》 中也有用作俘获的意思.在 《恒》 卦里则表示力图统摄进体系或范围的他物.因此 “田无禽” 就是 “无一例外” , 所有 “例外” 已被统摄进新的范式里.

5 结语

本解易范式的 “无一例外” 解释不局限在 《易经》 经文,而且还在辩证发展中统摄经文之外一切理论与实践的“例外” 于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 本解易范式所揭示的 《易经》体系就是中国哲学范式.

本解易范式所揭示的 《易经》 体系是一部全面深刻的历史唯物辩证法,纠正了中外以往认为中国古代只有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实际上, 《易经》 的辩证法比西方辩证法更全面深刻, 而且更神奇.如 《中孚》 讲对立统一双方的同一性,《履》 讲实践规律, 以 “履” 为起始条件的 《离》 讲源自实践的文明发展过程, 《观》讲以同一的主客观立场展开观察, 《小蓄》 讲从量变到质变, 等等.由于篇幅有限, 这里无法详解每一卦每一辞, 可详见鲁国华 《易经本义》[1] 一书.

《易经》 作为一部历史唯物辩证法体系表明, 从先哲伏羲、 文王、 周公、 孔子、 董仲舒, 到当代伟人、 ,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七千年没中断过并薪火相传至今的中华文脉.

易经论文范文结:

关于易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易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