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在美中冒险论文范文检索 与灵魂在美中冒险相关论文例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灵魂在美中冒险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灵魂在美中冒险

金芊芊

《谈美》是朱光潜写给青少年的普及性著作, 其中包含的美学观点值得研究和补充.美、实用、科学是一个物体的三个要素,并相互影响.而美感与情感直接相关,所以能引发人的快感和想象.人不仅能感受美还能创造美, 这个创造美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

1932 年,朱光潜于留学时写下了《谈美》, 这本书写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是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是一本给青少年看的、普及性的美学著作.他包含了朱光潜早期最重要的美学观点.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类美学著作, 但从本书包含的美学观点值得反复研究和补充.

一、一棵古松的三个内涵

全书开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美感以及美感产生的因素.通过对一颗古松的三个态度这个例子, 可以看出人们看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而要看到美的事物,需要脱离实用和科学的态度.美的产生除了需要物和美感的态度, 还需要适当的距离和情感迁移.作者以艺术作品为例, 如果艺术作品只是实际生活的复述,那么容易“使人回到实际世界”,艺术作品讲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毫无联系, 没有普通人的人之常情喜怒哀乐,就会“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 更无法让人产生共鸣,不能产生“移情作用”.通过这两个角度,我们大体可以了解, 美感的产生以美感的态度和适当的距离为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朱光潜的《谈美》就非常符合他的观点, 这本书谈的是高于生活的美学问题,用的却是平易近人的语言,是读者能一下子明白道理, 又不会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这就是适当的距离.这一点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能被大众所接受,比如黄宾虹曾说,他的作品也许50 年以后才会有人看懂,这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作品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较远,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普通大众对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理解得不够深刻,而更能引起文人的共鸣.

古松的例子, 虽然是用来解释美感产生的一个条件———美感的态度, 但这也说明了美、实用、科学是一个物象的三个内涵,并相互影响.具有强烈美感的物象可能不合理、不科学、不实用,同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具有美感、科学性和实用性.美的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合理来表现合理的美感.如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 这个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她为了王子无私地奉献最后化为泡沫,表现的是人性中科学存在的美.实用的物体也可以具有美感,好比一些工艺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陶瓷、竹刻等等,这些工艺美术可以将实用性和一定的美感结合到同一个物体中.但有的时候,一个物体注重了实用性就很难兼顾美感,还以这个古松为例,若要实用,必须将古松制作成实用的物件,这个制作的过程便是破坏了古松本身挺拔峻峭的美感了.

二、美感可以激发快感和想象

用合适的距离并以美感的态度看待事物,就能产生美感.这就产生一些问题:朱光潜认为快感不是美感,并不是所有带来快感的事物都是美的; 联想不是美感,寻求艺术本身以外的价值不是美感; 考证美不是欣赏美,考证一个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可以帮我们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考证只是欣赏美的基础.

的确,快感,联想都不是美感.但我认为,美感可以引起快感.比如热爱自然的画家发现了一棵具有美感的古松,他会因为这个发现感到快乐.这就是美感所引起的快感.那美感是否只能引起快感呢?显然不是,鲁迅的作品就不能引起快感,但在文学作品中依然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因为他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病,这就是快感不是美感,但美感可能引发快感.

联想不是美感,对美的感知应该是纯粹的,但美感也可能引发美的想象.比如热爱音乐的人听到《梁祝》,脑中浮现出了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虽是人人皆知,但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却人人不同,这就是激发了想象.所以,快感和联想都不是美感,想象也不是美感,但它们可能是美感的产物.

在作者的眼中,“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美生于美感经验.”美既不是物的固有属性,自然美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美也不仅仅是心的产物.那么什么是美,是人类在赋予古松实用和科学意义之外的第三种意义,是人类的精神需求.美离不开物,脱离了古松,人们无法发现古松的挺拔;美离不开人,没有人类用不同的态度看待古松,古松的特质“浑然无别”.

万物生来多种多样,而每个人对于美的评价标准不同.陶渊明喜欢菊花,周敦颐爱莲,并不是因为菊花或者莲花生来就美,而是他们将物象理想化、人情化了.脱离了这些花,周敦颐说所谓“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就无从谈起;周敦颐与陶渊明喜欢的花不同,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所以“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

所以美和美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不是生来就存在的,美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认知,而美感是人类对于事物的特殊情感.显然美学是不能等同于情感的,美学与情感的关系,至今已有多种观点,在这里不是我们要谈的重点.我们要谈的是美感与情感的关系,我认为美感与人的情感直接相关,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颜真卿写《祭侄文稿》都传递了他们不同的悲愤.美不是情感,但美的事物可以激发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美感.对情感的感知人人不同,对美的理解自然也人人不同,正是因为人人心中都有感受美的一杆秤,所以我们既可以发现美,又可以创作美.

朱光潜对于艺术创作也有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对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这就从美谈到了艺术创作,那么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什么呢? 艺术创作的注意点又是什么呢?

三、创造美的艺术

《谈美》九到十四章,作者分别解释了艺术与游戏的异同,艺术创作需要想象、情感、灵感,格律和规则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艺术与模仿的关系.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分析了关于艺术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是艺术的起源问题,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五大学说,其中就有游戏说.所以在作者眼中艺术与游戏有许多相同之处是非常合理的,比如他们都有移情作用,是对意象的客观化,“在不近情理之中仍须不背乎情理”.

作者认为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想象,想象包括“分想”“联想”.这一点也验证了前文我认为艺术作品可以激发想象的观点,艺术作品从想象中走出来,必然可以激发想象,进一步促进了艺术创作的产生;艺术作品如果不传递情感, 必然不能与观者产生“移情作用”.而“移情作用”是作者开篇就阐述的,美感产生的两个要素之一.

美感产生的另一个要素是适当的距离.那么艺术作品如何能与读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呢?这就关系到格律和规则对艺术创作的作用.格律与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绘画有色彩,书法有线条,音乐有韵律.使用大众通识的艺术语言, 才能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艺术语言过于自我, 可能使得作品离读者距离太远,艺术语言过于媚俗,可能让观者回到了实用中去.

而模仿,正是艺术语言的学习方法之一.比如书法起步要临帖,这是对前人的模仿;绘画要写生,这是对自然的模仿;学乐器起步要联系经典作品的弹奏,这也是对经典的模仿.模仿不是美,模仿是学习美的方法.艺术创造的过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完成某一件作品的过程,广义的艺术创作,可以概括为艺术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在艺术家成长的初期,他们不断通过模仿和重复来训练技能、学习艺术语言,等到创作的高峰期,则脱离单纯的模仿,在大众通识的艺术语言和自己的个性语言中,找到一个了就能被旁人读懂又能表现个性的平衡点,最后进入了想象的过程和表达情感的过程.

美与艺术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作者没有明确得区分,而是混为一谈.王宏建在他的艺术概论中,已经清晰地说明了美与艺术的关系:(一) 艺术反应现实美;(二)艺术创造艺术美;(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可见,美与艺术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现实美是艺术创作的来源,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美的改良,创作更纯粹的艺术美.实际上,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情趣的物化,但美不仅仅来自艺术.例如开篇提及的一棵古松三种态度,古松引发了画家的美感,古松并不是艺术作品.例如莲花,周敦颐用美感的态度欣赏,认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他的眼中,莲花是美的,但莲花并不是艺术.但周敦颐因此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这篇《爱莲说》却是艺术作品,传递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更能与同样爱莲的读者产生共鸣.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灵魂在美中冒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灵魂在美中冒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灵魂在美中冒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2、设计之美论文

3、美和时代杂志

4、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5、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6、中美关系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