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花爆竹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多视角中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为您写烟花爆竹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多视角中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文/胡浩达

从各方舆情看,《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典型展现了社会领域立法与民意、民俗和时代的关系,条例修订与实施的成功,正是在这几方面处理得比较辩证.禁燃得到主流民意支持,也有少数人反对,正是这“关键少数”对立法及实施提出更高要求.过年也禁燃,与传统不一致,但另一方面,民俗可变.燃放的弛与禁一直随着时代改变,这种改变由社会观念、自然环境、科技水平等多因素的变化导致.

顺应多数民意 进一步把握平衡

《文汇报》2016年2月13日、《新闻晨报》2016年2月14日关于民警春节值班的报道生动反映了条例实施情况:初四晚,虹口分局嘉兴路派出所民警王贵富在辖区巡逻,一位居民喊住他,说儿子结婚时剩下的烟花原打算迎财神,现在主动上缴了.该居民说:“民警和志愿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根本无法燃放,索性上交.”

本市和沪外舆论注意到,外环内禁燃,确有民意基础,但也有部分对禁燃持保留态度者.专家也指出反对者是“关键少数”.

●本市民意:多数市民支持禁燃 但仍有不舍者

上海市统计局2015年、2016年两次调查都显示,89%的市民支持在外环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不过,“上海观察”2017年1月26日报道,有市民向市人大代表厉明提出:“没了鞭炮,没了年味.”

●沪外媒体:禁—弛—禁 顺应民意变化

《济南日报》2016年2月16日说,上海的立法者顺应时势,“零燃放”体现了多数市民的要求.

《贵州日报》2017年2月8日说,1980年代末,上海等城市限放烟花爆竹.1990年代末开始,又逐渐放开限制.但此后社会对烟花爆竹的态度又有变化,上海禁燃是对民意的反应.从禁到弛,再从弛到禁,不是走回头路,而是社会共识发生了变化.

《北京青年报》2016年2月10日认为,随着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上海的禁放,顺应了公众呼声.不放烟花爆竹,正成为越来越强大且不可逆转的主流民意.

●专家:主张禁燃 把握平衡 提高科技

厉明:2014年提出修订条例时,设想的是,能否将禁燃范围拓展到中环?结果没想到最终定在了外环,这充分体现了上海的决心.(上海观察2017年1月26日)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沈国明:89%赞成禁放,但是另外的11%也不能小视,这项法规实施得好坏,他们是“关键少数”.(《文汇报》2015年9月30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对于禁燃,不少公众支持;也有一些公众认为,燃放鞭炮是营造传统年味,不应简单一禁了之.这是一个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是关键.(《人民日报》2017年2月7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乔新生:既然民俗不好移除,为什么不在烟花爆竹或者在燃放方式上做文章?应通过立法引导企业研发污染低甚至零污染的烟花爆竹.同时,降低燃放噪音.例如,东南亚一些国家就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必须用封闭容器.(《人民日报》2017年2月7日)

连续两年通过春节大考:

零燃放实现 新民俗渐成

本市和沪外媒体及专家都认为,条例实施通过了2016年、2017年春节“大考”.

●沪外媒体:外环内“零燃放”实现

中国新闻社2016年2月7日、《天津日报》2016年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和《环球时报》2016年2月14日报道,2016年春节,上海外环内实现烟花爆竹无燃放,空气质量良好.

“光明网”2016年2月9日说,除夕夜,在上海感觉安静、清静,这也是一种幸福.北京除夕夜空气六级严重污染,比较起来,没有理由不为上海禁放点赞!

《钱江晚报》2017年2月10日说,2017年除夕夜,是上海第二个安静的除夕夜.绝大多数上海市民已不热衷放烟花爆竹.

●本市民意:“老百姓接受程度比想象的快”

《解放日报》2017年1月25日报道,巡查的民警提到:在一些过去销售烟花的店里,老板现在都会向“”普及禁燃规定.“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新民晚报》2017年2月13日说,不放烟花爆竹已成上海人“新年俗”.在法治轨道上,短时间移风易俗的奇迹得以实现.

●代表:“这一关过得漂亮”

上海市局副局长俞烈:2017年春节,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初一凌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全国空气质量分布图一片深红浅黄,唯有上海是悦目的绿色.(《新民晚报》2017年4月20日)

厉明:条例在春节的执行“这一关过得很漂亮”.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年味并没有消失.(《东方早报》2016年2月15日)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肖敏: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禁燃令效果比较好.(《东方早报》2016年2月15日)

条例实施通过春节大考的经验:形成治理“组合拳”

沪外媒体总结,上海禁燃通过“大考”,有多重经验.“新华网”2016年2月16日说,禁令落实,在于上海打出“组合拳”.

●组合拳之一:30万人齐上阵

《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2月14日、《人民日报》2016年2月15日报道,上海启动“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措施最严、力度最强”管控,5万民警、消防官兵和30万志愿者通宵达旦巡查,对外环内7301个居民小区“守小区、守门洞、零燃放”.

《人民日报》2016年2月15日说,2014年,上海启动基层治理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禁燃这样的工作就顺畅得多.

●组合拳之二:货源限制+购买实名登记+精细化

《京华时报》2016年2月4日、中国新闻社2016年2月7日、香港《文汇报》2016年2月12日报道,上海2016年只发87张烟花爆竹销售证,销量不到8000箱.购买时需实名登记购买者姓名、号、住址、电话.对于户籍地为外环内的购买者,由居住地派出所民警上门核实.

《京华时报》2016年2月4日评论,以往各种实名制形同虚设.上海烟花爆竹购买实名制意义在于,看到实名制管理的问题,用精细化服务、系统化监管弥补不足.

●组合拳之三:违法燃放记入个人征信

中国新闻社2016年2月7日、香港《文汇报》2016年2月12日都注意到,在上海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将被纳入个人征信.

《人民日报》2016年2月15日报道,初四,枫泾检查站发现一辆入市境私家车后备箱有两箱烟花.车上是一对父子.父亲上交烟花爆竹:“儿子准备出国留学,不想留下任何不良记录.”

●组合拳之四:多种“替代”满足热闹过节诉求

《桂林日报》2016年2月13日、香港《文汇报》2016年2月12日、《济南日报》2016年2月16日说,没有因“禁放令”让年味淡化,是上海成功之处.政府回应市民对热闹春节的诉求,加大传统年俗活动举办力度.

展望:持续执行禁燃 经验向其他社会治理领域推广

市民表示,禁燃是持续性工作,对日常“零散”发生的违法燃放仍存在查处空隙;其他社会领域治理可借鉴禁燃.专家认为,更多地开展社会领域立法工作是趋势.

●本市民意:禁燃是持续性工作 其他领域治理可借鉴“禁燃”

《上海法治报》2016年7月19日说,“禁燃令”日后的路更长,不可虎头蛇尾.

《青年报》2016年1月19日报道,市民反映,有的人“花”(被罚款)几百块放一次鞭炮,不觉得贵.小区不时有结婚放爆竹.

《新民晚报》2016年2月15日说,治理城市各种“成长的烦恼”,“零燃放”是借鉴.

“东方网”2016年2月16日说,名存实亡的“禁塑令”应学“禁放令”.

《解放日报》2017年1月28日报道,虹口区曲阳街道巴林小区志愿者孙惠昌、瞿培英的思绪已从“禁燃”跳到“控烟”:控烟条例的执行可能更难,更要志愿者出力.

●代表:社会领域立法是趋势

厉明:对于禁燃,执法尺度很难把握,上海关于社会行为的立法越来越多.将社会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是依法治国的体现.这是趋势,会有更多社会领域立法走进我们生活.(《青年报》2016年1月19日、上海观察2017年1月26日)

烟花爆竹论文范文结:

关于烟花爆竹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烟花爆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