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日本东芝的没落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日本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日本东芝的没落

文/财子

近日,富士康宣布,将联手台积电,竞购东芝半导体业务.据悉,受美国子公司西屋核电业务巨额亏损影响,东芝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被迫出售其半导体业务的部分股权来改善其财务状况.作为一家拥有142年历史和19万名员工的日本名门企业,东芝正面临着一浪接一浪的危机,陷在警报长鸣的困局里.

曾经,很多人都会拿东芝跟通用电气( GeneralElectric,以下简称GE)作类比.

如今,GE和东芝都不再生产白炽灯泡,而且都出售了不少家电业务.今天,GE是世界上市值排名第1 1的公司.相比之下,东芝则因欺诈性会计行为和经营核电业务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

东芝为何步履维艰?两个老牌灯泡制造商之间最大的差异又在哪里?答案很简单:业务模式不同.说白了就是如何赚钱.

东芝困顿的1 1年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当时东芝的如意算盘是押注核电事业、开拓新能源.在并购西屋后不久,东芝便通过出售东芝EMI、银座东芝大厦、两栋办公楼,来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日常经营.这些资产出售在当时被当做是东芝对未来能源业的赌注,它所塑造的氛围是东芝企图缩短产业链并尝试转型的兴奋与期待.

但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东芝的转型计划造成了戏剧性的影响.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有关核电站的安全标准变得更为严格,导致大量核电站建设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建设费用呈膨胀趋势.匪夷所思的是,东芝在2016年年底再次以2. 29亿美元并购美国核电工程企业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消息公布后,东芝两天内在证券市场上蒸发近50亿美元.与此相伴的是,东芝从2015年就开始陷入的会计丑闻阴霾,企业在业内声名一路走向下行.据媒体报道,东芝聘请的独立调查小组宣布,过去7年,公司接连三任CEO通过不正当会计做法虚增利润逾10亿美元,他们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并要求下属完成这些目标.调查小组在报告中指出,东芝管理松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三名CEO都对管理人士施加压力,要求实现高销售目标.这些打着“激发潜能迎接挑战”的急功近利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员工的能力范围,但对上级绝对服从的下属们又无力反抗这些高压指标,只有在销售成绩上不断.

知名财经媒体人秦朔对日本企业如此评价:“在日本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太多的人认为家族、企业、社团、宗教等等,该是永远存续的团体组织.为了这个团体或者组织,很多时候日本人肯鞠躬尽瘁,不惜性命.”而与西方价值观里的责任与义务不同, “报恩”是日本文化的一大核心.对每一份“恩情”,都是一份必须偿还的“债务”,也促使了员工绝对服从上司指令的文化常态.

从精简运营到大幅裁员到百年危机

实际上,在财务丑闻爆发后,东芝集团一直寻求精简运营.直到去年年底,东芝的白色家电和电视部门的业务缩减已进入最终调整阶段,将通过自愿辞职等方式最多裁员约7000人.

在这约7000人的裁员中,大部分来自东芝主要经营消费级电器的家电业务部门,该部门在2014财年中的销售额为1. 163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约10%,营业损益为亏损1097亿日元.此外,东芝还想给位于负责生产电视机和个人电脑的工厂来一次“大瘦身”——为削减运营成本,该公司考虑完全停止开发电视机产品.由于电视部门持续亏损,东芝已开始讨论停止自主研发.单价较高的4K电视业绩依然良好,但低价商品的竞争日趋激化,利润正在缩小.东芝将削减通过日本国内家电连锁店的销售渠道,专注于向地方专卖店等供货.

除了对公司生活方式业务裁员外,东芝还将对企业部门裁员1000人,芯片运营部门裁员2800人.东芝大幅裁员的背后是东芝财务丑闻和家电业务的连年巨亏,更是日本传统家电业务集体颓势、日薄西山的映照.因为业绩巨亏而制造财务丑闻,因为财务丑闻而雪上加霜,东芝似乎已跌进尴尬诡异的轮回.

日本转型的遗留坑位

东芝的断臂求生,实际也是对日本电子企业从B2C逐渐向B2B转型趋势的迎合.例如松下从家电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佳能将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食品、水、空气安全领域和教育产业;索尼复兴电子业务的计划遭遇挫折,电子领域今后将强化手机摄像头等核心部件.

与此同时,在全球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行业的排行榜上,日本企业已经不再名列前茅.韩国企业狂飙突进,三星、LG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中国企业也不断追赶,格力、海尔已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冷柜供应商,TCL、海信以及华为则在分别冲击全球彩电和手机的前三强.日本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二十年”,即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时间里,日本的创新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困境,日本一些电子行业开始“脱家电化”,向企业服务转型;二是走高端家电路线;三是专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开发.日立、松下积极转型,实现业绩V形反转,而改革不力的东芝、夏普则深陷巨亏.东芝前社长室町坦承,因为走向了利益至上主义,结构改革严重滞后.去年8月,富士康斥资约37亿美元,收购了夏普公司2/3股权,并将盈利视为夏普的第一原则.几天前,夏普公布2016年四季度财报,实现了42亿日元的盈利,这也是夏普从2014年7月起第一次实现季度盈利.如今富士康也瞄准了东芝计划出售的半导体芯片业务.富士康的一系列海外资本收购,表明了其进行业务转型的决心.毕竟依托苹果业务做代工,已不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缺乏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科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都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东芝的没落、富士康的逆势扩张,表明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重心正在快速从过去的“日韩”转向“中韩”.但是中国企业到底如何把握这一时代变革的机会,却要面临不少的挑战.

企业有兴衰很正常!哪怕是动辄就是百年历史的日本本土企业,不充值,也迟早会被对手玩死. (编辑/可敬)

链接

为何日本家电品牌集体衰落?

当年日本家电品牌的辉煌,依然令人记忆犹新.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产家电品牌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这绝不是简单的日本衰落问题,国产近几年确实在技术积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放眼全世界,在日本家电品牌日渐式微的时代,那些名满全球的日本家电品牌现在也都成了半个“国货”.

这里有几个例子,最近的就是鸿海收购夏普案.就在2016年3月30日那天,东芝还宣布将白电业务的80.1%股权作价537亿日元(约合31亿人民币)出售给美的.更早些时候,海尔还以54亿美元巨资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只能说有钱任性吧.至于曾经的家电巨头三洋,也被海尔和松下瓜分.

由此可见,日本家电品牌逐渐衰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说法是,日本家电品牌的式微是因为日本品牌的产品质量虽好,但不善于经营.也就是说,日本品牌家电不是败在了产品的技术上,而是产品的经营理念上.这里不禁要问了,难道每家企业的经营理念都完全一样吗?这点是说不通的.与其说日本人不会经营,不如说日本人太过现实,不愿在没有市场的产品上浪费精力.

说到底,无非就是三个字,不赚钱.

其结果就是拱手将新兴市场让给其他国家的企业,不再具备挑战精神的日本企业节节败退,最终形成了今天集体衰落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表面上看,中国品牌所掀起的一连串低价竞争是引发日企危机的导火索.能经得住打击的企业,第一条就是能接受持续的低价竞争.很多人觉得低价就是廉价,意味着质量变差、品控变差、感受变差.但这种低价确实带动了中低消费市场,其次又让高高在上的大品牌不得不应对这种低价竞争,从而打造出更便宜且质量更好的产品来.就拿小米手机来说,它的出现不就极大促进了安卓手机市场的竞争态势.当然产品好不好,我们另当别论.小米的出现确实拉低了安卓手机的平均,尤其是高端手机.

企业最怕的便是战,因为这会导致利润急剧下降.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日企的强项.但很不幸的是近几年发达国家市场恶化,日企又未能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反倒让韩企钻了空子.同时在最发达市场和最大市场失去支撑后,日企的衰落便不可避免了.

最终,在无法承受低价竞争,高端产品又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日企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东芝与夏普不都是因为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导致利润率降低而不得不出售家电业务吗?同样的例子还有更早的IBM电脑业务,所谓的竞争更多的是市场的竞争,并不一定有技术就能活下去的.

所以,日企弱吗?是弱.看看海信收购的夏普墨西哥工厂,刚接手两个月就让工厂运转效率提高了一倍.海尔在收购日本三洋后成立的海尔日本,陆续推出像手持洗衣机、机器人冰箱等创新产品.郭台铭还叫嚣着让夏普三年内重新赚钱呢,日企的腐朽状况渐渐浮出水面.

归根结底,无关技术,也无关经营,日企的问题就出在日本人本身.日本人失去了往日的创造力,既不愿冒险开拓新领域,也不愿放血自救实行结构改革.结果,当然是被蒸蒸日上、全力冲刺的国产品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这就是世界经济经历衰退,日本经济式微的一种外在表现罢了.真是可叹可叹.

还有一点,日本企业常年维持的良好形象的倒塌,也是一大因素.虽然说企业形象被破坏不一定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却是推波助澜,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时候企业的一些昏招,甚至让企业破产消失都是有可能的.奥林巴斯和东芝都在这两年遇到了重大财务丑闻,偷税漏税,伪造财务数据,使得企业的美誉度降低,也就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降低了.

既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国产家电厂商干嘛还收购国外家电品牌呢?其实套用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业的倒闭各有各的原因,但企业的资本都是相似的——收购国外家电品牌,或许承接了相关债务,但是收获了经营渠道、品牌知名度、知识产权、各种现成的工厂车间、高素质的员工等等.既然我承受得起低价竞争,说明我这个企业抗风险能力大,收购又算得了什么?利大于弊啊.

所以,以后的趋势就是,各种行业都会出现国产品牌收购国外品牌的情况.在微观上,很多都是一种偶然(谁能想到财务丑闻呢);在宏观上,却是一种必然.三洋、夏普、东芝这些曾经叱咤全球的日本骄傲,一个个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国货.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会导致这种并购的增加,现在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历史滚滚车轮下的社会现实罢了.

日本论文范文结:

关于日本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日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有关日本文化的论文

2、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3、日本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