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朱国朋:四十年,不忘初心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十年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朱国朋:四十年,不忘初心

文 / 厉梦瑶

在中国美术学院深造的那几年,朱国朋真正开始遨游于书法的世界.那时的课余时间,他迷恋唐诗宋词,吟哦;后来他又转向四书五经,爬梳剔抉.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有国学基础,所以只有自觉刻苦地学习,不断地弥补,才会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搞书法的人来说,目标不应该是仅仅只成为一个,所谓粗浮在心,必陈浊在笔,我觉得那是不合适的.”

朱国朋是一位谦虚和善的人,在朋友们的眼里,好学是其难能可贵的习惯,也是他有今日成就的必备条件.他为人处事周详到位,外表看似懒散,实则内心进取,特别注重个人修为, 他办公室里悬挂的 “谦卑自牧”四字,我看就是他最好的写照.朱国朋不否认这样的性格与其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密切相关.“回看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总是若有若无地与社会大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我一直不忘初心.”他说.

在谈到现在在书法事业上的成绩时,他说:“小时候我看到人家店铺的匾额、寺庙的对联,虽然意思不理解,但就喜欢模仿,用小手跟着笔划.记得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暑假,我把《新华字典》上带有繁体字的字抄写了一遍,那本子现在我还珍藏着.我也不知道那时是怎么想的,可能就是好玩吧!”虽然看似无心,其实柳已成荫.

年幼不知愁

八岁以前,国朋一直生活在永嘉的一个山村里.那时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浪尚未影响到这座偏僻的农庄.帮忙放牛、跟着砍柴、和大哥抓鱼,与小伙伴摘野果……是他对童年的大部分印象.”身为家中的老幺,国朋虽备受哥哥姐姐们的疼爱,吃的喝的总有他的一份,但帮家里一起干农活,岁数小也不能例外的,而生活的窘迫仍不免时来侵扰他的肚皮.

“那时候我们家兄弟姐妹三个,父亲又远在江北岭山头代课,所得薪水也只够他一人开支.所以家中都交由母亲一人,她种地砍柴,洗衣做饭,承担了一切家务.我们几个还小,只能偶然帮衬着做点,但等米下锅的日子仍然常常光临,这段在现在人看来所谓贫困的时期,却成了我感到最快乐的时光.”他说:“现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总会聊到以前,而当年的苦涩生活现在却是甘甜的记忆. ” 他感叹: “童年已是不可复制的珍贵经历:虽然没有现在的手机、玩具,但滚铜钿、打纸板一样玩不腻.”

他说:“当时村里的小店最吸引人,我们小孩子没有什么零花钱的,有也就一分两分钱的那种.”不过您可不能小瞧这一分两分钱的“价值”,在那个年代它能买一口袋的瓜子,买来以后,还舍不得一下子吃光,等到嘴馋的时候,才从口袋里扣出一颗来,细细品味.说到这,他差点笑出眼泪,而这些让人幸福的味道,有时也要付出劳动才能获取的,这一点朱国朋很早就谨记在心.“那时候有人来村里收购柴火, 我和我哥哥两个人就上山去砍柴,然后挑下去卖.两人合起来也能卖个一毛两毛钱的,我印象特别深.”朱国朋说,那一年他七岁, 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山村里,对于山外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初尝人间味

八岁那年,国朋的父亲民师毕业,分配到白岩小学教书,一家人跟着迁往永嘉黄田居住.彼时的黄田正赶上改革开放初期的红利,桥头纽扣市场热火朝天,每天都有数千各地客商聚集而来,以纽扣、电镀为首的小商品在全国走销,黄田也出现了许多纽扣经营户,跟随这股浪潮而率先踏上了致富的道路.朱国朋回忆说,1985年他第一次看见家里装上了电灯,甚至第一次看见番茄长得什么样.而正当整个城乡都沉浸在走向美好生活的喜悦中,他一家却仍面临着经济上的困苦,而给他带去更大困扰的,是他外乡人的身份.

“当时我们租了一个小房间,一家五口都挤在里面.后来搬到了学校宿舍,寄养在我家的表弟表妹还有三个.”老实本分的父亲,并没有紧跟当时的经济大潮,而是继续埋头教书,他也从不贪图其他.“我父亲对我性格的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一点,虽说老实人容易吃亏,但事实上我们也因此而获得了许多机会.能从山里走出来的教师,那个时候并不多.”

面对生活环境的转变,这一家人显然还没做好准备.“那时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而父亲抽烟喝酒,经常是入不敷出.”而这时,母亲再次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她在学校附近摆起了小摊.每天凌晨三四点,父母就要起床准备工作,在起伏着家人呼吸声的夜里,锅碗瓢盆的轻微作响似乎被放大了好几倍, “每到此时,我便不能睡得安稳.那时候的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朱国朋说,母亲穿着单薄的棉衣,搅着冷水和面的场景,至今令他无法忘怀,“母亲坚强勤劳的性格影响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融入我的血液”.

“那时放学了,和哥哥一起经常挨家挨户去卖多出的馒头.当时我哥有个同学的妈妈特别热心,每次我们到他家玩,她提着帮我们卖,到了傍晚,我们就提着篮子和钱回去.后来稍大,装搭皮纽扣,推车卖西瓜, 帮忙一起割稻谷赚钱贴补家用,干过很多现在孩子没有干过的苦力活.”

邻里之间的情谊温暖着初来乍到的这家人,不过温柔的乐声中偶尔也掺杂着杂响.来到黄田的朱国朋第一次明白,他外乡人的身份,已经无形之中与这座城镇上的人划开了界限.上学路上,经常被同学直呼“山里人”,而这种带有嘲讽意味的绰号,也让年幼的他倍感世间冷暖.疑惑难过之后,他觉得只能靠发奋读书来挽回尊严,来改变命运.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倒觉得对我的人生反而是一种激励吧,也让我放下了很多东西.”

1994 年朱国朋按照父亲的意愿,如愿考上了浙江省乐清师范学校.“当时男生考师范很少的,我那届七个班只有 38个男生.”此时的朱国朋也对自己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产生了灰心,到底要不要继续完成学业,成为他日夜苦恼的问题:一方面是父母辛苦供钱念书,另一方面是自己仍怀有一个大学梦,就在这时,转机却悄悄落在了他的身上,也正是这一契机,朱国朋才真正和书法联系在了一起.

得浴书法之风

按朱国朋自己的话说,在书法上,自己不过只能算是半路出家, 歪打正着. “以前的作品拿出来现在看看,也是惨不忍睹的.”但谁也没想到,师范里一场书法展成了他人生转机的大伏笔. 校报整版刊登,也上了当地报纸.”朱国朋感到受宠若惊,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因为这一场书法展成为当时破格留在黄田中心小学任专职书法教师的机会.“我毕业的时候分配基本是回原籍的,虽然一家在黄田呆了十几年,但父亲一直也没将他们的户口迁下来.我毕业的时候,全县专职书法教师没有几个,都在瓯北、上塘的几个大学校里.”而这一铺垫也为朱国朋继续书法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方向.

在黄田中心小学任职几年之后,朱国朋越发对书法心生喜爱,一直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时的他坚定地选择了继续深造.2001 年,他重新参加高考,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在美院的日子,也成为朱国朋疯狂汲取书法知识的关键期,也让他领悟到了知识给人带来的充实,史经子集无不涉猎,之后还攻读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专业.平日里,若是闲情逸致来了,他也要赋诗一首,畅抒己怀. 原县书协主席叶晓锄评价他说: “国朋和很多把书法看成是第一职业的书法人不一样,在他的生活中,读书做人才是他最主要的课题,他为人直率真诚,积极踏实,和他的书法作品一样,不玩噱头.”

朱国朋的书法主攻篆隶,为此他曾浸淫李斯、李阳冰多年,然后下参清篆,所书篆书古朴华美,整饬矜严,隶书以曹全、礼器为本,旁通汉简,秀美简易,虚实相生.在温州这块满地二王行草的圈子里,他的书风显得有些少见,因为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不受旁人影响,让别人去说,是很不容易的.”

朱国朋学成回温之后调往瓯北二小任书法老师,后又创办了自己的书法培训,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事于书法教育工作.忙碌之余,他不忘钻研学问,前年他出版了《校本写字教程》系列七册,不到两年,已经三版,并辑成自己的诗作《怀宾诗稿》.他的书法作品在中青展、全浙展、省职工书画大赛上多次获奖或入展,并被台湾国立东华大学、江西收藏协会、永嘉文化馆收藏.

近些年来,朱国朋很少投稿.“我越来越感觉书法的博大精深,自己简直还是书法的门外汉,有时真的不敢献丑.”这样的话从他的嘴上出来,让我一愣.“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我现在对于生活看得还是比较透彻的.”他在《早读》诗序中勉励自己:早无课务,见案头图书杂乱,心甚厌之,拂拭多有尘埃,是知未读书已多日矣,古人云 : 三日不读,便觉口臭,吾其勉夫!

“我起步起得晚了,所以更要多学习.”朱国朋谈及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不住感叹说,“以前是没机会接触到,现在要什么有什么,怎能不更努力学习?”他这些年,他一直在编写《论语重组》一书,书稿都完成了,但是迟迟没有交到出版社,“对待学问总要严谨一些,说不定过段时间再重新修改一下,可能会更好.”其对待学问谨慎的态度可见一斑.

最后他引用主席的话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人想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获得成就,获得幸福,就必须要不断进取,砥砺前行!他还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路才能走得长远,人生也才有意义!

十年论文范文结:

关于十年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十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十二章翻译

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3、人生十六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