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有关论文例文 与农村教育的战略支点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农村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农村教育的战略支点

杨坤道

2016年教师节,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表彰了40 名“ 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和10 名“湖北省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这次表彰活动看似寻常却意义深远.它首先是对湖北教育发展理念的诠释,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其次是对湖北教育的价值引领,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让农村教师“ 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其三是对湖北教育发展目标的阐释,缩小城乡师资差距,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解决我省农村教育当下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根本在教师.当前城乡教育的最大差异是教师水平的差异.农村教师老龄化在我省已是普遍现象.一些偏远、薄弱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 岁以上,这些50 岁以上的教师大多属于“ 民转公教师”,他们学历层次较低,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师年龄老化,专业水平偏低,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短板.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学科教师资源匮乏,这些课程形同虚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教育部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学校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2004 年开始,我省陆续启动了“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机制教师计划”,这两项计划极大地弥补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缺陷.

此外,农村学校发展还面临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不合格教师退不出去.任何一个组织缺乏退出机制都将严重影响机体的活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有望尽快得以推广.

办好农村学校要以教师为本,解决当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关键在待遇.长期以来,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误区:重精神,轻物质;重奉献,轻享受;重荣誉,轻待遇;重理想,轻现实.过去那种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待遇、一味强调“红烛精神”的做法有违人情人性.农村教师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和爱好,有自己的家庭和现实需求,也有追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方式,从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着眼,从关心教师的衣食住行入手,从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力,让广大农村教师安心农村、扎根乡村.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省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其表现有五个方面:一是突出支持重点.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定编定岗、培养补充、交流轮岗、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倾斜,逐步形成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和充满活力的使用机制.二是强化经费监管.把资金和投入更多用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需要最迫切的领域,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规范使用、强化监督,基本堵住了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我省在加强师德建设、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农村教师待遇牵涉到多部门、多机构,省教育厅主动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督促各市、县、乡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办法和细则,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合力.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认可、鼓励、支持优秀人才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农村教育的发展,根本在教师.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战略支点,不断给予乡村教师温暖的阳光、鲜艳的花朵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群幸福的乡村教师就会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教育的理想和传递给更多的生命.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湖北省普通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师资库培训专家.)

(责任编辑鄢志勇)

【链接】

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2015-2016 年)摘编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 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

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 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 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 年起,“ 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 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 年以上、10 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

《关于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加强职业修养,模范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问责制,对师德师风不良且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地方和学校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建立教师诚信管理体系,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和遵纪守法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行为的社会监督.

二、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省级统筹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各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落实“国标、省考、县管、校用”制度,按照“ 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实行招聘计划省级统筹.建立普通高校毕业生乡村任教到岗学费奖补制度,对到乡村及偏远地区任教的高校毕业生,按服务年限实行以奖代偿.

三、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整合地方教研训资源,推动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形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新入职非师范专业教师岗位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鼓励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加强本土化培养,重点为村小学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

四、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到2020 年前,完成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360 学时的培训.加大“ 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统筹力度,整合“乡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名师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 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等项目,着力支持乡村教师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名师.

五、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纳入乡镇工作补贴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农村地区,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状况,在每人每月平均200 元至500 元的范围内确定,乡镇工作补贴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按照“就高”原则发放,不重复享受.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加快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六、拓宽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渠道.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设置要向乡村学校倾斜,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要保持总体平衡;在特级教师、“ 名师工作室”等评审和遴选工作中,将乡村教师进行单列.乡村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坚持“重师德、重师能、重奉献”的原则,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特点的评价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也不要求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水平能力测试.

七、建立乡村教师奖扶机制.加大“ 楚天园丁奖”表彰和跟踪管理力度,对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予以表彰,重点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其中乡村教师比例不低于30%.省、县两级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任教达20 年、10 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建立“ 湖北省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对大病、特困教师提供援助;建立“湖北省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教师给予奖励.

八、加强城乡教师编制管理.对县域内教师队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县统筹分配、动态调整当地学校教职工编制.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教学量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配备齐全,确保开足开齐课程需要.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 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九、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需求统筹实施派遣任教,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托管、合作等方式建立共同体,推动优质师资团队化交流.

十、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各级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新增财政预算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

——摘编自《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68号)》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统筹调配编内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严禁挤占挪用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各种形式“吃空饷”.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志愿支教活动.

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各地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健全长效联动机制,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使广大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完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合理设置乡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

(责任编辑杨万军)

农村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农村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农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

2、农村教育论文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