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让作文教学动起来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作文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让作文教学动起来

[摘 要]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主动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87-02

教师捧起语文书,学生大声朗读“习作要求”,然后教师有板有眼地指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而学生便像吸尘器一样无条件地接受一切,这便构成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尽管有了教师如此的煞费苦心,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千篇一律,干巴巴的,了无生机.面对着这样一潭死水般的习作,笔者认为: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捆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的重要作用所致.因此,只要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习作教学,才能转变学生的作文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一、习作指导主动化,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突破时间的限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依教参安排,小学生一般一个单元一篇作文,而传统作文教学又规定一篇作文分两个课时完成:一课时指导,一课时习作.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储存信息的设备,而作文只是一个提取的过程,这显然是违背客观现实的.例如,指导写《我家的×××》这样的题目时,虽然说学生对自己家的人或物是再熟悉不过了,若不进行有目的性的观察,学生在作文课上也依然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若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佳作,就得不吝啬时间让学生作文前进行观察.比如上述作文,如果教师能够给出三五天时间,让学生回家后找准一物或一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然后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那么学生就是找到了作文的源头活水,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二)跳出锁定空间,还学生一片习作天地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虫子、秋天的果叶、冬天的冰雪.观察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品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观察就会习以为常,成效显著.例如:习作“观察校园的一角”,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我就让学生跳出教室这一锁定的空间,把作文课堂延伸到了操场.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找到有吸引力的一角来写.这样一来,就使得原来沉闷的作文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完成吸收——提取的机械化过程了,他们成了习作的主人,可以尽情地感受大自然,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自己想说的话了.其中一位学生就写得非常不错,他在观察一株桂花时是这样写的:“那枝儿似乎还不愿离开冬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最终它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它羡慕我们爽朗的笑声,于是它也伸出了个脑袋,绽放出了如花般的笑容.”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是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感受又怎么会这么深刻呢?这归根结底在于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他们得以在其中尽情地展翅飞翔.

(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

作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的习作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的律动.在一次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对远行在外的父母都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但这种情感在电话中似乎又与父母无言以对.于是我灵机一机,便在班上举行了“念亲恩”的书信习作练习.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不仅对书信的格式掌握得非常好,而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就连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上千字.由此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情感需求的驱动下则情动而辞发,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被激发了,因此便“有话要说,有东西要写”.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基本因素必有三个方面.首先,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其次,应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后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愉快习作.

二、优化评价,品尝成功喜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笔者对学生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打个分数或写几句评语了事,而是努力变“个人评价”为“集体评价”、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变“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为此,还设计了一系列评价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变“个人评价”为“集体评价”

俗话说:文不厌改.于是,在学生的大作诞生后,我并不急于马上给学生作文进行“内部装修”,而是先听听众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同桌互改.当然,这一环节也不能让学生信口开河.小学生作文刚刚起步,还有待教师适当的引导,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修改写作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表格:

通过细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欣赏他人的作文,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吸收到了其他同学的作文的有效养分,还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习作水平.

(二)变“客观评价”为“温情评价”

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为只打个分数或写几句评语了事.这样呆板的客观性评价,丝毫不能打动学生心灵,因此笔者认为该实施“温情评价”,以此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充分体现习作教学的人文性.如:“欣赏了你的习作,老师感到心情无比愉悦.”“你的作文帮老师找回了童年的快乐,谢谢你!”这样的评语学生爱读,也收到了实效.记得一次在修改学生的《童年趣事》一文时,我就给学生写了“你的习作帮老师找回了童年的快乐,谢谢你!”这样一句评语,结果这位学生看到后非常高兴,下课后便冲到我房间门口,羞答答地和我聊起说:“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后,你真的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吗?你的童年发生了哪些趣事?能讲给我听听吗?”看到这样一位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如今也打开了话匣,我知道这是学生的习作得到肯定后欣喜的余韵,作为教师又岂能不为此而感到欣慰呢?

(三)变“无声评价”为“有声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仅有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希望有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希望自己新创的大作能与班上同学见见面.因此,习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便是帮学生寻找到一个“发表”的舞台.相信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的习作在班上朗读后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甚至会终生难忘.因此,对优秀习作笔者让小作者自己读给同学听,因为这也是一种“发表”的方式,这样学生一定想多写几篇,再次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作文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责编 韦淑红)

作文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作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作文教学杂志

2、作文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