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跟地方本科高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困境和分析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新型城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困境和分析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智库的支撑.地方本科院校智库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决定当下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尚不足以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应深耕地方经济社会,坚持本土化定位、本土化创新的发展战略;整合、凝聚高校的资源、优势、特色,构建高校智库共同体,研以致用,积极探索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新路.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智库 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8)01—0067—06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脊梁,其办学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型城镇化赋予地方本科院校新的使命和责任,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智库解难题、献良策.本文以湖南省属本科院校为例,试着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困境及其对策,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一、新型城镇化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智库为之助力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每年还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超过60%.[2]新型城镇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3]如何认识新型城镇化,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实践,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如何正确领悟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提升城镇的经济社会承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如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同生共兴”等难点、热点话题,各方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智库的支撑.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起来的,其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适应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其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学空间不断拓展,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也在不断提升,有一定的办学特色.每一所高校至少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在地方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较为雄厚,具备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研究基础;拥有不同领域、不同专长的知名学者专家,在地方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本土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是区域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中心,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积淀了较为厚重的地域文化底蕴、较为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成长优势.这些办学优势为地方本科院校当好新型城镇化的传播者和智囊团,推动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种种难题、挑战为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赋予地方本科院校新的使命和责任.  

  二、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困境—以湖南省为例

  (一)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16年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提要》,湖南现有34所省属本科院校,包括史较长的省属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划转到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这段时间新建的本科院校.其中有以湖南师大、湘潭大学、南华大学等为代表的老牌本科院校11所,占湖南省属本科院校的32.35%,有以衡阳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新建本科院校23所,占湖南省属本科院校的67.65%.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省份,湖南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教育资源较丰富,各省属本科院校都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含院、所、中心).为推动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自2002年来,湖南省社科规划办启动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至今立项87个社科研究基地,其中挂靠本科院校的基地达70个,占立项的社科研究基地的80.46%;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并挂靠本科院校研究基地达28个,占比40%,如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地”、湖南农业大学的“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湖南文理学院的“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等等.与此同时,湖南省教育厅于2004年起,启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至今有46个研究基地入围,其中省属本科院校38个,占82.6%;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并挂靠本科院校重点研究基地达14个,占比30.4%,如湖南师范大学的“县域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的“农村发展研究所”等等.自2012年起,湖南省教育厅启动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有46项入围,其中由省属本科院校牵头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项目有1个,即长沙理工大学牵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湖南新型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13]这些智库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发展快,但是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匮乏.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榜单中,湖南省属本科高校无一进入前一百名.在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高校智库影响力等方面,无一湖南省属本科院校进入前10名.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国际关系等6个领域专业影响力排行榜中,湖南省属本科高校智库同样无一入围前10名.总体而言,湖南省属高校智库建设各项指标比较滞后,其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说明其自身发展空间巨大.

  (二)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困境

  1.智库建设基础不实,底子薄.智库与一般的研究机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党委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研究成果进入决策转为政策为主要目的.[4]目前,在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机构的建设立项上,一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品牌,为了应对学科建设或上级评估,美其名是聚全校资源,举全校之力申报,实质上拼凑全校现有资源,仓促上马.省属本科院校智库发展多依靠申报承接上级部门的纵向课题和学校委托的研究项目,地方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很少,来自企业和个人的资助更少.仅湖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少数高校智库建设专门的网络平台,相当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和研究成果,有不少高校把智库建设前期学者研究的相关著作、论文等放在挂靠的二级学院网页上展示,而且网页信息更新缓慢乃至处于停滞状态.各高校都没有真正建立适应新型智库发展的相对完备的信息库、人才库、资料库和成果库.

  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上,研究队伍还没有完成专业化发展任务.绝大多数智库专家学者都来源于所在高校,专职研究人员较少,研究人员多,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发表学术论文的任务,缺乏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阅历,其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和工作经历与智库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协同创新型的智库研究人员来源较为广泛.由于延揽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省属本科院校智库没有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有较多的高校反映,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缺乏智库发展领军人才.另外,缺乏独立核算的经费,研究经费不足,也制约了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建设.

  2.智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发展不均.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建立了多个与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智库,分布在不同的高校.在高校内部,智库机构要么挂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或发展规划部门,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要么挂靠有关的二级学院.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内部智库机构之间还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处于封闭或半封闭运行状态,彼此协同合作有待加强.2010年至今,湖南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各地州市主办过多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但是,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没有公开举办一次以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的联席学术会.在智库机构管理上,既有省社科规划部门,又有省教育主管部门,还有省社科联.多头管理的弊端,资源配置的分散,合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资源难以共享,低水平重复研究大量存在,高水平的成果转化渠道不够顺畅,智库的角色与功能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大打折扣.

  同时,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高校智库建设刚起步,仅有零星、偶然的决策咨询项目,处于非系统化阶段;一些高校智库建设已经建章建制,进入规范化运作,注重特色发展,开始向新型智库迈进阶段.这些不足制约了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的整体发展.

  3.研究成果对新型城镇化决策的贡献率较低.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定位大都比较泛化,游离于学术导向与问题导向之间,多以著作或学术论文为价值取向,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政府决策研究的成果较少.据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湖南高校共出版社科著作5124部,发表论文87849篇(其中CSSCI论文16660篇),但是高校向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报告、政策建议1849篇,被采纳500多篇,其数量仅为出版的专著和论文总量的5.38%.[5]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未入政府决策视野的课题结题报告.在新型城镇化研究方面,大多数智库产出的“新型城镇化”研究成果不接地气,理论色彩较为浓厚,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014年至2016年,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协调领导小组、省发改委组织科研机构、省直单位、高等院校,动员企业、行业协会等,围绕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区域发展、社会建设、改革开放、资源环境等方面,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73个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2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经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定,其中,涵盖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20项成果被评为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主要为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智库所斩获,省属本科院校无一项成果入围(见图1).[6]这些数据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湖南省属本科高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状态.

  4.科研评价重学术导向,轻应用对策研究.湖南省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纵向、轻横向”现象.在湖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对教师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纵向课题的数量、级别的考核权重明显大于横向课题,且考评中缺乏针对应用对策研究所产出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的内容.[7]各高校参照《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制定的教师科研业绩考核量化指标体系中,对应用对策成果也缺乏科学、客观的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校智库研究人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政府建言献策的热情.

  还有,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以及公众对高校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些官员仍习惯于凭借经验、好恶进行决策,对专家学者提出的对策建议存在一定的抵触、排斥心理,也是影响高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三、改善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分析

  (一)深耕于地方经济社会,坚持本土化定位、本土化创新的发展战略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脊梁.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办学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土化办学、本土化创新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最大优势,做好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课题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和担当.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强大引擎.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是构建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知识生成平台、观点孵化平台以及政策转化平台.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拥有为数不少的关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些智库基本涵盖了湖南高等教育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推进湖南省属本科院校智库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本土化定位、本土化创新的发展战略,深耕于湖南经济社会,在综合分析自己已有的基础、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凝练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加快推进智库建设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提升智库精准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能力.

  (二)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智库强基固本

  新型城镇化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建设过程,它既是我国当前与未来几十年极为重要的发展难题,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口、户籍、土地、产业、资金等多种要素.开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需要跨学科、多维度的探索实践,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与全国重点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缺乏难以比拟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势的学科专业、优越的科研平台、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等.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整合和培育优质学科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针对高水平人才短缺的弱势状态,地方本科院校智库既要重视选拔优秀人才,更要重视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整合科研力量和科研资源,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打造创新团队;要打破公共管理实践者与理论者的身份屏障,开启智库的“旋转门”,加强校地、校企多维合作,有针对性选拔从事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进入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参与政府行政管理实践,提升行政决策能力;同时,遴选地方党政干部及其智库的研究人员到地方本科院校智库研修,构建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培养机制,促进研究者的实践背景、经验阅历的多元化.通过构建起长短结合、专职与聘任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体制内与体制外结合、学术与智库结合的适合智库发展的人才体系.[8]以保证智库研究在城镇化领域的持续性与灵动性.

  (三)研以致用,聚焦城镇化问题

  “问题源流”是智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9]也是智库获取话语权的逻辑起点.[10]智库研究不等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侧重于研究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而智库研究的关键在于研以致用,即研究的核心在于应用,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应用.智库建设必须秉持并践行这一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主动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国城乡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它的研究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管用可行的解决办法.[11]为此,地方本科院校智库要立足于自身的基础与条件、专长与优势,努力克服智库建设“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把“田野调查”摆在第一位,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的模式,及时跟踪、关注党和政府有关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思想与决策部署,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战略考量和研判,及时为地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创新的理论成果和生动的实践案例,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以服务质量彰显智库的影响力.

  (四)构建智库共同体,深化对话与合作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任务艰巨,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系统性与复杂性亘古未有.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智库都有各自的研究特色和优势,但是,难以独立承担新型城镇化领域所有问题.为此,应该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统筹新型城镇化智库建设,消除高校智库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态势,整合、凝聚高校的资源、优势、特色以及研究力量,汇集各方智慧,构建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高校智库联盟,打造地方本科院校智库共同体,加强智库校级合作;以共享资源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决策咨询需求库、信息资源库、专家库和成果库,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地方新型城镇化决策支持系统;与政策制定者、媒体、国内外知名智库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尤其是与政府决策部门应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交流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多边对话与合作,把智库的“多谋”与党政决策部门的“善断”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协同攻关常态化;借助于智库成果发布平台,通过出版成果简报、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报告、舆情专报、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等不断完善高校智库成果的转化和反馈,合理调配智库成果,有效对接政府需求,[12]促进智库研究成果的交流、传播、转化与应用.

  此外,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智库精准服务于新型城镇化,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同时,又要克服受体制内框架约束的弊端,改进决策咨询成果的激励机制、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努力解决“重学术轻应用”、“重研究轻成果转化”等现象和问题,促进高校智库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1][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EB/OL].(2016-02-06).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06/c1001-28116429.html.

[2]袁琳.深化“结对子”机制 推动中欧城市合作[N].中国改革报,2017-03-22(002)

[4]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李吾秋.智库建设需着力解决三个问题[N].湖南日报,2015-06-03.

[5]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引领,加快发展,促进繁荣——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回顾与展望[EB/OL].(2011-12-10).https://www.sinoss.net/2011/1210/38401.html

[6]关于表彰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的通报[EB/OL].(2017-2-08).

http://www.hunan.gov.cn/2015xxgk/szfzcbm/tjbm/zwdt/201702/t20170208_3980038.html.

[7]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EB/OL].(2014-12-03).http://zcfgc.gov.hnedu.cn/c/2016-09-21/838346.shtml

[8]刘烨.思想力是智库灵魂[N].人民日报,2016-04-20(12).

[9]郭华桥.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模式与困境突围—基于“学者”使命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4,(5).

[10]张宏宝.“中国模式”新型大学智库话语权的建构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

[11]童星.拓宽新型城镇化研究思路[N].人民日报,2015-05-11(16).

[12]舒刚.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智库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6,(8).

[13]根据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等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

[责任编辑:李丹]

新型城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型城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新型建筑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