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历程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历程与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发展历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历程与

刘一欧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格局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试对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历程进行论述,逐步深入探讨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格局的成因,希望能够为均等化的实现提供现实突破口.

关键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06

作者简介:刘一欧(1981- ),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任职于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税理论基础.

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之下,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历程,对于充分认识基本理念的变迁以及非均等化的成因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11949年至1978年: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低水平均等供给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和地方政采取各项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形成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到1979年底,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推广了农村合作医疗,形成了覆盖行政县、人民公社和农村生产大队医疗保障网.在当时,农村卫生保健站、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生已经能够为农民提供水平较低的医疗保障服务,这一时期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体制也初步建立起来,1951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制定了面向城市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医疗制度.随后,我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要求全社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重工业上,而我国卫生政策也相应作出一定调整.医疗卫生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和工矿.这一时期我国所实施的劳动保险医疗制度和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基本上覆盖了我国近90%的城市人口.

21979年至2003年: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异化供给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长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被家庭联产责任制所取代,这一时期的集体经济迅速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部门,相应的农村合作医疗也丧失了原来的经济基础从而逐渐崩溃.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仅5%的地区仍继续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这一阶段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地阻碍,导致很多病人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缺药少药的现象非常普遍.党、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现象,于1997年提出要重新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受到各种条件所限效果并不理想,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仍然很低.1997年以后,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心则转向了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来,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却鲜有人提及,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也陷入了低潮,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方面,自1979年以来,我国传统的城市医疗卫生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总量不足且投入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为谋求自身利益导致了医疗卫生费用的增加,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劳动保险医疗制度和职工公费医疗制度亟需改革.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暴露的弊病,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体制部门开始了一系列的市场体制改革.1979年,我国提出要通过经济的方式去管理医疗卫生服务;1984年,卫生部提出要对医疗卫生系统进行改革,要求医疗卫生部门开拓资金来源,并进一步放宽医疗卫生卫生政策,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正式拉开帷幕,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我国从1994年开始于镇江和九江两地开展统账结合的试点工作,并于1997年在全国三十多个城市扩大试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确立了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32003年至今: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理念提出并实施阶段

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步入重新发展阶段.为了解决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利,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拉开了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序幕,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成了改革的首要选择,并在2003年得了推行和发展,资金筹集方面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农民缴款为辅,主要目的是保障重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在新农合逐步推广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试点.同年,我国包括民政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在内的三大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明确了政府机关要在农村医疗救助中起到主导型作用,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进尽大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这是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城市医疗卫生体制进入了新的改革探索阶段:“SARS”危机于2002年在我国广东德顺首发,并于2003年在我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全面爆发.在这次危机中,近十年医疗卫生市场市场化改革的负效应凸显出来,基本医疗卫生服

区域发展

作者简介:倪春华(1981-),男,湖南衡阳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涪陵区委党校区情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与宏观调控,先后在《经济研究导刊》《发展研究》《理论导刊》《理论界》《重庆社会科学》《重庆行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务水平低下以及看病难的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先后于2003年和2007年推行了医疗卫生救助制度改革和城市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开始了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新的改革探索阶段.而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医疗改革开启了新纪元,这也是中国医改历史上一个大转折点.

4关于我国国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将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始终认为如果不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医疗保障,就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一种以国家为主导的低水平福利型模式,各级政府将大量的财政资源都用于促进卫生事业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健全的卫生服务网络,中国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所取得成绩也被世界银行誉为“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了最大收益”的中国模式.但是这种理念过度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将大多数支出责任推给了政府,个人无需付出太多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当时低水平经济的承受力,加重了政府与企业的负担.而且,这种国家买单的方式也会导致社会成员失去努力工作的热情,不利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2003年以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政府更加重视公民健康权,将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目标,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政府财政投入,并将有限的财政资源向农村倾斜,使得农民所获得的公共卫生资源逐步增加.而且,政府将卫生事业发展看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认识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属性.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均等化理念的回归,在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引入了政府、市场相互合作的模式,既不能将缴费责任过多地推给政府,也不能实行全面市场化改革而致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缺失.

参考文献

[1]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中国农村卫生服务领域中供、需双方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4).

[2]和立道.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及均等化路径[J].财经科学,2011,(12).

[3]孙开,崔晓冬.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投入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2011,(05) .

[4] 周寿祺.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条件、问题和建议[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07).

发展历程论文范文结:

关于发展历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发展历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