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农耕传统知识对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影响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传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农耕传统知识对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影响

摘 要: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得以长期保留而不被淘汰,和哈尼族千百年来的农耕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为适应当地特质的生态环境,哈尼人积累了大量农耕智慧,这些知识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农户稻种的选择和耕种的过程.本研究选择元阳哈尼地区新街镇24个村寨进行农户和村寨调查与访谈,调查传统稻种多样性现状、稻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病情情况、传统稻种流失现状,调查农户生产状况、农田管理方式和过程、农户耕作方式等等.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传统稻种多样性与哈尼族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传统农耕习惯、农耕知识、农业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探求影响当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8个农耕传统知识影响因素,进一步识别出其中对地方稻种多样性维持和管理有着特殊解释意义的传统品种植面积比例、种子处理方式、种子获取机制、选种依据4个因素,为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可持续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农耕传统知识;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多样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S 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5-0112-09

The Impact of Farm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on Diversity of Indigenous Rice Varieties in Hani Terraced Field

WANG Hongsong1,2,WANG Yunyue1,ZHANG Liyang1

(1.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2.College of Ecological Touri,Soun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Indigenous rice of Yuanyang Hani terraced field in Yunnan province can be reserved for a long time and not be eliminated,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ni farming practic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ani people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farming wisdo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local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se knowledge and habits directly affect farmers’s ric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chooses households farmers for interviews and investigation, the surveyed regions covered 24 villages in Yuanyang Xinjie town, indigenous rice status, agronomic characters, yield, illness, loss situation, farmers’ production situation, farmland management and process and farming methods etc., were surveyed. Through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race 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mode of Hani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raditional customs, farming knowledge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re are 8 indicators of farm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the rice landrace diversity, traditional product acreage proportion, seed treatment, seed acquisition mechani,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factor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Hani terrace landraces diversity.

Keywords: farm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Hani terraced; indigenous rice; diversity; influence

  哈尼梯田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县,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上百个地方传统稻种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哈尼族没有自己语言的相应文字,但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在适应当地的特质环境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维持社区稳定、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间的关系[2],他们积累了大量农业的完备技术、经验和很多不成文的知识,这些知识以口头形式覆盖了哈尼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3],以约定俗成的习惯维持着,正是这些经验知识影响着哈尼梯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格局.哈尼梯田的传统稻种连续种植数百年都没有被淘汰,和这些长期传承下来的、丰富的土著知识是分不开的.如果说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当地哈尼族等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那么而由它造就的丰富农耕知识就是物种多样性稳态延续的根本保证[4],它们在维持当地稻作品种多样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性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探讨哈尼梯田传统稻种和当地传统农业管理、农耕活动、农耕习惯、农耕知识等的关系,挖掘当地传统农业可持续要素和传统稻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在现代的自然保护管理系统中将传统农耕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地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生产力,加强可持续生计能力,这对扭转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的趋势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地区和方法

选择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24个自然村292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各村寨自然、社会环境情况,通过参与、观察当地村民稻作的种植及生产活动,调查农户生产状况,包括种植稻种的数目和种类、种植面积、稻种产量、病虫害情况、稻米流向、种子处理和保存方式;调查农田管理,包括除草保水方式、梯田维护方式、施肥类型、施肥水平等;调查农户耕作方式包括种植方式,水稻耕作工序,农业耕作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多重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分组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稻种多样性与传统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农耕习惯、农耕知识、农业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探求影响当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农耕土著知识影响因素.调查点基本情况如表1.

二、传统稻种多样性现状调查

(一)农户和村寨的传统稻种多样性现状

  对其中种有传统品种的村寨进行农户调查,分别在村级和户级两个水平,采用丰富度、均匀度和差异度为传统品种多样性度量.

  丰富度方面.在村寨水平,每个村寨种植传统品种的平均丰富度是566,丰富度最高的村寨达14种,在调查只种传统品种的农户中,平均每户种植1589个传统品种.在农户水平,种植传统品种的丰富度最多为3的农户占总调查的712%;丰富度为2的农户占3525%;丰富度为1占4169%.在种有传统品种的村寨,农户平均丰富度变幅为0625,平均丰富度最高村寨是刘会村,为25,且该村每户均种植传统品种;丰富度最小是陈安小寨和陈安大寨,由于调查的部分农户没有种植传统品种,所以低于1,为06.种植3个传统品种的农户大多集中在哈尼村寨和少量彝族村寨,且梯田的块数较多,这与梯田不同的生境以及哈尼族和彝族擅长稻作的选留种密切相关,丰富度高的农户在保护传统品种中起的作用更大.

  均匀度方面.在村寨水平,种植传统品种的均匀度变幅为019720868,平均为06358,最高为箐口,为0868,也是传统品种丰富度最高的一个村之一,最低的是陈安大寨.在农户水平,各村寨农户的平均均匀度变幅为00614,平均为0228,陈安大寨、陈安小寨、养牛寨和妈拖大寨农户种植传统品种的均匀度为0,农户均匀度最高还是箐口村达0614,其次是刘会村0585,亦是农户平均丰富度最高的两个村寨.丰富度相同的农户中,均匀度高的农户在保护传统品种中起的作用更大.

  差异度方面.在种植传统品种的村寨中,种植传统品种的差异度变幅为1048%100%,平均为688%,差异度最高的4个村是陈安大寨、陈安小寨和养牛寨、妈拖大寨,差异度均为100%,每个农户均只种植1个不同的传统品种,均匀度为0.差异度最小为刘会村,仅为1048%.在村寨丰富度与均匀度高的前提下,村寨差异度越高,在保护传统品种中起的作用就越大,因此,种植着丰富的传统品种的村寨,应重点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有效保护.在进行农户调查的村寨,农户平均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668**,村寨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R等于0454*,这与Jarvis等研究[5]的一致.

(二)传统稻种流失现状

  被调查户种植传统品种少,主要原因是现代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和冲击,从20世纪90年始,哈尼梯田就开始引进外来品种,特别是杂交稻,2000年元阳县杂交稻推广面积占元阳梯田总面积的52%,到2013年增加到71%.21世纪初期以来,梯田水改旱情况开始,在海拔1200m以下的部分村寨水热条件好,比较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香蕉、荔枝、菠萝等,2004年元阳水果种植面积067万hm2,其中香蕉种植027万hm2,到2009年,香蕉种植已达04万hm2,增加的面积大多是梯田,当地农户经营了一百多年的梯田变成了香蕉基地.2010年来,受西南大旱影响,高海拔的部分梯田也改为种植玉米、黄豆等旱地作物,梯田景观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2009—2014元阳梯田部分乡镇面积变化情况如表2.

  在2016年对元阳小新街乡的嘎妈村委会下新寨村、新鲁沙村委会,以及新街镇全福村委会、水卜龙村委会,共4个村、村委会进行了深度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现在和30年前水稻种植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这些村寨和农户的调查,总结出传统稻种流失的主要缘由如表4所示.

三、影响哈尼梯田稻种多样性的农耕土著知识

  哈尼族在长期的迁徙活动历史中创造了哈尼族的社会进程和大量的农业积累[6],梯田作物遗传多样性的水平和结构是当地农民一系列农耕活动和农耕管理的结果,长期以来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生态实践经验,包括整地、灌溉、施肥、种植过程管理等方面[7],这些实践经验为梯田稻作创造了适宜生长的良好环境,是当地稻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元阳哈尼梯田传统农耕管理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耕地分配对多样性的影响

  农民耕地的分配及使用方式受土地所有面积的影响,种植的空间方式受到当地环境地形和历史文化的影响.调查分析发现,不同农户稻田耕地面积和农户传统品种丰富度显著相关(R等于0162**),不同农户耕地的面积和农户均应度显著相关(R等于0169**).农户耕地面积在多元分析中是最有意义的变量之一,为了进一步探明稻田面积和传统稻种之间的关系,把稻种丰富度设计为一个分为4类变量,对应户级丰富度值分别为0、1、2、3,把稻种面积分别也设定为分4类的变量,采用对应分析法研究稻种面积与传统稻种户级丰富度的影响关系,结果如下表6.

  通过不同农户传统稻种丰富度在列上的频数百分比,可以看出,丰富度相对较高(2或3)的主要集中在稻田面积中上的农户,没种有传统品种或只种1个品种的分布规律不明显,相比较来看主要集中在面积水平中等的农户.这些信息表明,在相对更高海拔、更多稻种耕种面积和更多地块的农户管理更高丰富度的传统品种.

(二)大田、秧田管理和梯田耕作制度

  梯田大田管理包括犁田、耙田和泡田.梯田秧苗田管理包括:秧田放水、搭田埂、施加底肥、翻耕秧田、挖排水沟、捡拾杂物等[8].传统上每年冬春季节都要进行冲肥或者赶沟,为及时给梯田补充绿肥,但现在农户们很少再从事这项辛苦繁琐的劳动,由于费时费力,还需要很多劳力,加上有现在些农户家房屋建在村寨这边,梯田却在村寨另一边,肥冲不到梯田中,所以从我们调查的情况了解,冲肥现象在各个村寨都越来越少,大部分村寨农户已经不刻意去冲肥,而是借助沟渠的山水和雨水,在方便时把牛粪、猪粪扫入沟渠流入梯田,达到相似的效果.

  哈尼梯田是一年一熟制,一年的农耕方式包括:一犁一耙、二犁一耙、二犁二耙、三犁三耙.传统上稻谷收割完及插秧之前要分别犁田、耙田各一次, 一年要犁田、耙田各两三次,但现在一些村民不再在稻谷收割后就犁田、耙田,而是在要插秧之前才犁田、耙田一次.通过对其中16个村寨的142农户调查,有338 %的农户是三犁三耙或三犁二耙,有331%的农户是二犁二耙,有155%的是二犁一耙,有176%是一犁一耙.不再精耕细作的梯田稻米产量势必会减少,农户认为打工挣到的钱足以弥补这一损失,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点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传统稻种的保存和维持,如果不进行引导,稻种流失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三)水稻播种管理对多样性的影响

水稻的播种管理包括秧苗管理、稻田中耕管理和收割管理.秧苗管理涉及选种、催芽、撒种、育秧和插秧.中耕管理涉及到田间薅草、铲草、施肥和护秋.收割管理包括收割、稻草处理、稻谷储藏等[8].留在村寨的村民对稻作生产已经不再如传统那么精耕细作,传统上梯田需人工薅草三次,但现在已减为一到两次,并且大多数村民在栽秧七八天后在田里打除草剂[8].多样性的稻种种植水稻病虫害具有抑制功能是国际公认的事实,哈尼梯田特殊的灌溉方式、选用抗病虫品种、穗选稻种、换种、间作混种等传统智慧以自然、生态的措施控制稻种病情的发生,这些都是哈尼梯田防治水稻病虫害传统智慧.然而,现在农户忙着打工挣钱,很少有人再愿意在稻种处理上下工夫,伴随着稻苗病虫害的侵袭,只能借助于化肥和农药干预.通过对16个村寨施肥调查,有585%的农户使用复合肥或化肥,225%的农户是既施农家肥也施化肥,只有19%的农户是不施化肥只施农家肥,他们种植的品种全部都是传统品种.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在哈尼梯田种植的传统品种也鲜有施化肥的情况,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严重,从调查数字看农户施化肥和复合肥的比例已经占到81%的比例,劳动力流失,现代农业的介入,这个比例还可能会增加.打农药情况,在调查的农户中,有24%不打农药,225%的农户是一年打一次药,50%的农户一年打二三次,35%的农户是一年要打四五次.

把施肥和施药的情况和农户种植的稻种多样性做相关分析,发现施肥方式、施化肥次数、施药方式和户级传统稻种多样性丰富度都是负相关关系(R等于-0285*,R等于-0164,R等于-0157),其中施肥方式和户级丰富度是显著负相关关系,就是完全施化肥或复合肥的丰富度低,施农家肥的户级丰富度相对高,而施化肥次数和农药次数越多丰富度就越低.这也和稻种多样性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假设是一致的,种植稻种品种多的农户,病害相对少,所以施肥和施药的次数和数量就少,而种植单一品种或少品种的农户,病害多些,施肥和施药的数量就多些.

调查稻米收割后的去向,90%的农户稻米都留给自吃,85%的农户除了自己吃外,有卖出,只有15%的农户是全部卖出而且这两户种植的全是新品种,在既有卖出又有自己吃的农户中,平均农户稻田面积为0392hm2,正因为田多所以在满足了自己食用的前提下有卖出.

稻米储藏方面,农户稻米有暂存于蘑菇顶下、贮藏于粮仓内和布袋三种形式:裸放屋顶下(天棚)、布袋、粮(谷)仓.在调查的农户中,479%户农户是用袋子储藏,31%是用粮仓储藏,211%的农户是直接裸放在屋顶下或天棚上.

(四)种子来源对多样性的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农户种子来源于几种方式:自留、交换、农技推广、购买,农技推广和购买的品种基本都是杂交稻或现代品种,其中大部分是商品粮,传统品种的来源都是自留或交换,种植传统品种的农户种子交换90%以上是本村,村内交换,调查中的几个中高海拔水源丰富村寨,农户每年平均种植23个传统品种,糯稻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1/101/8左右.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农户在自己的地里换种,隔年换一次,换地但不换种,把头年种在该田块上的品种,下年和自家其他田块种植的品种交换,这种从某种程度上降低的病害程度,充分体现了农民的智慧.

  我们把农户种子来源分为10种情况和农户的多样性丰富度作分析,自留、自留和交换、交换、自留和农技推广、自留和购买、交换和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交换和购买、农技推广和购买、购买,结果显示种子来源和传统品种丰富度有显著相关性(R等于-0347**),通过分组和丰富度做对应分析,结果见表7.

  从结果频数可以看出,丰富度较高的农户集中分布在自留和交换、交换两种来源上,在存在交换品种的农户中,916%的农户都是在本村交换,35%既在本村也在外村交换,35%在外村交换,只有14%农户在外地交换;在换种的农户中 504%是同名交换,479%是异名交换;17%既有同名交换也有异名交换,换种间隔基本是23年、3年和35年.

(五)选种依据对多样性的影响

遗产地居民在选择种稻方面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农耕技术中最传统的“穗选法”[9],就是村民在收获的时候凭着经验挑选最饱满健壮的谷穗作为次年的种稻,这种选种传统保证了种植水稻的基因多样性,为延续几百年的哈尼梯田稻作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0].随着现代农业的介入、社会化进程和劳动力流失,越来越少的村民选择穗选方式.在农户调查中,选种方式包括块、穗和全选,其中 889%的农户选择简便的块选方法,31%是全选,只有8%的农户穗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块选和全选比例已超过了90%,穗选比例已经缩减到了很少的部分.

  农户选种的依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社会经济特性,包括产量、市场价值、口感、特殊用途(祭祀、建房顶等)、农技推广等;二是农业生态特性,包括有穗饱满、高(矮)秆、(不)易伏倒、耐寒、耐旱、病少、虫少、易脱落等.

对292户农户调查的选种依据情况来看,农户种植老品种时首要考虑口感和产量穗饱满,其次是病少、虫少和高矮秆,再次是耐寒耐旱和易脱落特性,下来是如节庆礼仪、祭祀等特殊用途,再下来是市场价值、早熟等.在自给自足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口感占了很大比例,在中海拔地区,农户即可种新品种,也可种老品种,许多农户选择种植商品粮,全部卖出,然后用于购买口感适中的粮食.从经济和收益上来说,产量和市场价值是农户的首选.

对村寨种植较多的11个梯田地方稻种,调查它们的社会经济和农业生态指标值,按种植数量多少的依次排列顺序,见表8.

把这些稻种的社会经济、农业生态指标和种植的村寨数量和农户数量做相关分析,发现稻种产量、结实率和种植村寨、种植农户数呈不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百丛虫数和种植农户数呈显著负相关(R等于-0468*,R等于-0583*),口感和种植村寨数、种植农户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等于0819*,R等于0613*),株高和种植村寨、种植农户数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稻种产量上来看,村寨种植最多的品种月亮谷产量在传统品种中较高,除糯谷外,白脚老粳、红脚老粳、早谷等都是在传统品种中产量较高的,在很多村寨均有种植;从病虫情况来看,种植较多的月亮谷、黄片糯、建水谷和白皮糯的病情指数和百丛虫数都是较低的,而且都具有有抗倒、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红皮糯结实率最高为094,白皮糯植株最高.糯米是哈尼人的日常饮食之一,用糯米和鸡肉等可做鸡肉稀饭,用猪肠、猪血、糯米等可烹制糯米肠,还可炸糯米粑粑等,这些都是哈尼人喜爱的食物.糯米还在哈尼族的嫁娶婚丧、节日祭祀等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哈尼族大部分节庆中,糯米粑粑是献给神灵、祖先的重要祭品之一,所以糯稻是农户的必然选择.红米作为当地农食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特别爱吃红米,而不喜欢杂交稻,所以口感较好的月亮谷、建水谷等都是农户首选.传统品种稻秆高,稻秆可以用来做农户的蘑菇房顶用料,做锅的扫帚,也可用作为绿肥回田.另外,传统品种的稻草多可以用来喂牛,喂牲畜等用途.正是这些直接原因,使千百年来传统稻种一直得到农户的青睐,从而得以保留下来.

(六)分析和结论

参考上述分析,提取出对传统稻种多样性有着显著相关性的八个因素,按表9进行量化定义.

  把地方稻种多样性作为因变量,把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从代表不同含义的众多因素中识别出对地方稻种的维持和管理有特殊解释意义的因素,采用逐步分析方法,4次回归后的结果见表10.

由表9可知,8个影响指标中,传统品种植面积比例、种子处理方式、种子获取机制、选种依据通过了00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进入方程,和户级水平多样性指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对这4个影响因素,依据传统稻种多样性取值04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见表11.

  对这4个影响因素通过各自不同取值分组和传统稻种多样性进行多重比较,若sig值>005,说明变量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多重比较的结果需读取LSD数据,若sig值<005,多重比较的结果需读取Tamhanes T2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对四个因素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的分组关系见表12.

[JP+1]多重比较检验的结果显示,在传统稻种种植面积比因子上,丰富度为0的显著低于丰富度1、2的农户,丰富度为1的显著低于丰富度2、3的农户种植面积比;在种子处理因子上,丰富度为0的农户和丰富度1、2、3的农户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种子处理对传统稻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性;在种子获取机制因子和选种依据因子上,丰富度为0的农户和丰富度1、2、3的农户有着显著差异,丰富度为1的农户和丰富度2的农户也是有着明显显著差异,这说明种子获取机制和选种依据对传统稻种多样性保护和维持的重要性.[HJ0]

  

文化习惯和知识的传承是千百年来梯田各民族对不同环境因素采取的不同对策,是他们在当地特定环境中从事各种农耕活动痕迹的保留,梯田传统农耕知识和智慧的形成源于当地生物地理环境,它反过来会以各种方式推动着梯田生态的稳定,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按照人们活动的需要去改造这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查中,对本民族的认同和保护做得最好的是哈尼族,识别出影响当地传统稻种多样性的8个哈尼族传统农耕知识指标,其中传统稻种种植面积比、种子处理方式、种子获取机制和选种依据4个指标对稻种多样性有着显著影响,引导从这几个方面传承和保护相关稻作农耕智慧,对维持当地稻作品种多样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性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建孟,何汉明,朱有勇,等.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1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0.16.089.

[2]黄绍文.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赵云,王晶.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哈尼梯田人居环境科学特性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3,28(1):69.

[4]谭卫华,杨庭硕.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10. DOI:10.16074/j.cnki.cn43-1394/z.2009.10.008.

[5]JARVIS D I, BROWN A D. A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richness and evenness of traditional cropvariety diversity maintained by farming 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SA, 2008,105(14): 5326.DOI:10.1073/pnas.0803431105.

[6]李琦.认知实践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197.

[7]董树斌,卢宝荣,王云月,等.云南水稻传统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1):1.DOI:10.3969/j.issn.1004-390X.2010.01.001.

[8]卢鹏.哈尼族传统稻作及其农耕祭祀[J].农业考古,2013(1):275.

[9]王清华.梯田文化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10]王喆,冯铁宏.哈尼族的梯田稻作农业文化传统[J].住区,2011(3):83.DOI:10.3969/j.issn.1674-9073.2011.03.004.

传统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传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传统方面论文范文。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

3、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4、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

5、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