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教育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巧用学习理论指导日常家庭教育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家庭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家庭教育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巧用学习理论指导日常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学习理论;积极父母计划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48-04

【作者简介】朱婷婷,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210029)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五年级(3)班的班主任张老师遇到了烦心事,一向乖巧成绩也好的萌萌最近状况不断,成绩下降不说,有一次还突然在上课的时候哭了.张老师联系了萌萌的母亲,才知道原来萌萌的父母最近离婚了,萌萌被法院判给了妈妈.萌萌的母亲由于离婚的事对女儿很愧疚,但是自己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感觉压力很大,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忍不住骂了她两句.把孩子骂哭了自己又内疚,陷入“发脾气—内疚”的恶性循环,影响了母女关系.

  三年级(1)班子航的妈妈最近经常被语文老师叫去“谈心”,主要是因为子航的语文家庭作业潦草,字东倒西歪,笔顺不规范,老师希望家长能在家里多监督、多教导.子航妈妈也很无奈,自己已经反复劝说了很多次,但是成效不大,她希望老师能帮忙想想办法.

家庭教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和需要学习的技术,教师们也对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意识到为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教养习惯,对于学校教育事半功倍.但是,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父母在选择和学习时常常无所适从,学校和教师也没精力一一鉴别.很多家长在孩子存在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后才意识到需要调整家庭教养方式,这时他们会向教师和校方求助,但是,学校和教师常常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培训.其实,指导家庭教育不必舍近求远,教师们熟知的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和观察学习就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一方面,可以用学习理论指导父母将适当的教养方式落实在具体的日常家庭教养行为和亲子互动中;另一方面,可以用学习理论指导父母以儿童具体行为为“目标行为”,用强化、消退、代币等方法改善孩子的行为,为家庭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抓手.

  一、从学习理论看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互动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学习理论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控制或要求的程度”,另一个维度是“接受或反应的水平”.这两个维度交叉形成四种教养风格,即忽视型、放纵型、专制型和权威型,其中控制程度和接受水平都高的权威型被大部分研究证明是最具良好效果的教养模式.采用这种教养模式的父母行为是“高关爱”和“高控制”的,他们会设定清楚的行为界限,也会对儿童的需求有较好的反应.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具有较高的学业成就,他们更加自信,在青春期更少有叛逆行为,但同时也会听从父母的建议,对社会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权威型教养风格中的“高关爱”,主要指父母能将孩子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适当解读孩子发出的信号,并敏感回应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活动充满热情.依据学习原理,父母的积极关注、回应、鼓励、满足需求对于孩子是正强化,能够使他们的相应行为加强或增多,如:在他们有良好饮食习惯、良好学习态度、适当人际交往行为的时候给予正强化,一方面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获得,另一方面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高关爱”是尽量不采用惩罚的方式,对于不危及孩子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如无正当理由哭闹等,尽量采用不给予关注的方法,使不良行为自然消退;对于危险行为必须进行惩罚,如乱穿马路、玩火、吸烟等,惩罚应尽可能少地带有负性的感彩,并且父母要遵循观察学习理论做到以身作则.

  “高控制”主要指父母需要训练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后果.依据学习理论,实施高控制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父母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以及对应的儿童行为,如:家庭规则是友善待人,对应的具体行为是使用礼貌用语、在家人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确定了行为规则后还需坚定地执行,这时就可以用以身作则加及时、稳定的强化来塑造孩子的行为.

  (二)用学习理论指导“高关爱”加“高控制”的教养行为

  澳大利亚教育学家Matthew Sanders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积极家长计划”,其中介绍了10条基于学习理论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般性建议:(1)当你的孩子想告诉你一些事情时,停止你正在做的事并关注你的孩子.经常花费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你们都喜欢的事情.(2)给孩子足够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牵手.(3)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并与他/她分享你一天的生活.(4)当孩子做了你希望他/她做的事情,请给他/她更多描述性的赞美,如“谢谢你立刻做了我让你做的事”.(5)孩子们无聊的时候更容易做出不良行为,因此请为他/她在室内外提供足够多并吸引人的玩具和物品,方便他/她做各种活动,如油泥、颜料、画纸、纸板箱、积木、帐篷等.(6)如果需要教孩子掌握新技能,首先自己展示给他/她看,然后给他/她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如:希望孩子在家里说话礼貌,首先自己在家里礼貌地说话,然后提示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当你的孩子努力尝试时,表扬他/她具体的、有进步的行为,如“谢谢你使用了礼貌用语”.(7)给孩子的行为设定明确的限制.全家人坐下来一起讨论家中的规矩,让孩子知道如果违反规定了会有什么后果.规矩应该精简、公平、易于遵循、可实施,并且采用积极、正向的陈述,如过马路要跟着父母、饭前要洗手,而不是他/她不能做什么.(8)如果孩子行为不当,请保持冷静,给他/她明确的指示,阻止他/她的不当行为,并且告诉他/她你希望他/她做什么,如停止投掷、把卡车放在地上玩.如果孩子停下来,请表扬他/她,如“谢谢你在地上玩卡车”.(9)设置合理的预期.所有的孩子都会偶尔出现不当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试图成为一个完美的家长可能会让你感到挫败和失望.(10)照顾好你自己,如果你压力大、焦虑和沮丧,就很难成为一个冷静、放松的家长.尝试每周找点时间让自己放松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10条建议操作性强,简单易传播,方便校方和教师向家长们宣传推荐.其中前8条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理论和权威型教养方式,最后两条则是父母具体教育行为背后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案例1中萌萌的母亲,自身的压力和相应的情绪问题影响了她的教养行为.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家庭问题,一方面可以力所能及地为家长提供一些心理压力的疏导,或者帮助其寻找更多的外部资源,如家长互助组织、心理咨询援助等;另一方面,提供以上10条操作性建议也能让家长获得一些掌控感,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改善亲子关系.

  二、从学习理论看儿童行为养成

  (一)从学习理论看家庭教育目标与儿童行为养成

  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有效性提示每个父母都需要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要遵守什么样的规范,具有什么样的行为.面对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大多数父母都会从安全到健康,从生活习惯到学业成绩再到成家立业,形成各种家庭教育的期待和目标.从学习理论的角度,这些家庭教育目标可以具体化为:让儿童逐渐习得和增加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在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讨论和确定家庭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儿童需要习得的良好行为和尽量避免的不良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儿童所有的行为都要判断好与不好,对于与基本教育目标无关的行为,家长要保持接纳和宽容的态度,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当然,由于每个父母和家庭秉持的价值观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不同家庭的教育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所对应的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要求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婴幼儿期的良好行为包括一系列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睡前刷牙等,不良行为包括各种危险行为,如乱穿马路、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儿童期的良好行为包括良好的学习和社交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见到客人使用礼貌用语等;青少年期的良好行为涉及范围更广,包括与学业、职业、人际、恋爱有关的行为,如经常与家人沟通、主动学习等,不良行为包括各种危险行为,如冲动和攻击行为、过早的性行为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的行为,对良好的行为及时鼓励和强化,对不良的行为及时阻止和沟通.

  (二)用学习理论帮助家长改善儿童行为

  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是动态的,父母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教育目标.如案例2中,子航的母亲面临在语文家庭作业这件事情上树立改善孩子行为的新家庭教育目标.这时,教师可以依据学习理论,协助家长评估孩子当下哪些行为是缺失或不足的,哪些是过度的.对于缺失或不足的行为,可以采用及时强化、代币、塑造等方法使之增多;对于过度的行为,可以采用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等方法使之减少.改善儿童行为的关键是找到目标行为,确定是需要增多还是减少.案例2中子航“语文家庭作业潦草”的行为是过度的不良行为,需要减少,“字迹工整地完成语文作业”的行为是缺失的良好行为,需要增加.

  1.增加良好的行为——强化.

  要想增加儿童的行为,强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他(她)的某种行为出现后,马上给予他/她想要的结果,最常用的就是积极关注和赞美.使用强化对良好行为进行增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性赞美.对儿童的良好行为多用建设性赞美,少用评价式赞美,要从具体事实着手描述儿童的努力和成就,还可以描述自己对他/她的努力和成就的态度,如“宝宝你在构图上花了很多心思,颜色也运用得很丰富,妈妈很喜欢”,这样,儿童就可以对自己保持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尽量少用评价式赞美,如“宝宝画画真不错,不过还要继续努力,比芳芳表姐还是差了一点,你已经很有进步了,妈妈看好你哦”,这样的赞美看似不错也很常用,却可能收到制造焦虑、招致防卫、引发自卑或者自大的效果.

  细心发现.儿童的行为多种多样、复杂多变,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伴生,因此要善于发现良好行为,并及时进行强化.

  保持耐心.儿童的良好行为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强化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的良好行为开始,逐步积累.

  2.减少不良行为——消退、反应代价.

儿童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是难免的,如哭闹、捣乱、耍赖等,而强化这些不良行为的往往是家人的关注,包括好奇、安慰、关心、批评等.如果能确认儿童的行为是受到关注的强化,就可以采用不再关注的方法减少其不良行为,即消退.如:孩子经常为了买玩具哭闹,而且越劝说哭闹得越厉害,这时就可以用消退的方法,即不再关注孩子的行为.消退能使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逐渐下降,但“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很难见到的,因为在消退的开始阶段往往存在不良行为不减反增的“消退爆发”的现象.在前述哭闹的例子中,孩子的哭闹可能更加厉害,因为他/她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哭闹可以引起家长的关注甚至妥协.这时,只有家长坚持下来才能看到不良行为逐渐减少的结果.因此,采用消退的方法,家长需要做好面对“消退爆发”的心理准备.

  反应代价就是当儿童做出某个不良行为后,剥夺一定数量的强化物,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是钱、代币、食物、玩具,或者参加喜欢的活动的机会等.运用反应代价的前提条件是,儿童已经拥有能够被拿走的强化物,所以,有时候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强化物.如:有的家庭会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如果孩子哪天表现不好就不给或少给,严重时还可以扣除一段时间的零用钱.

  3.系统增强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代币制.

  想要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系统增强,同时减少不良行为,代币制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代币制是用代币对个体行为进行强化的一套行为管理方式,具体方式是在儿童的目标良性行为发生时及时给予相应数量的代币,之后儿童可以按照订好的规则用代币兑换各种强化物.如案例2中,妈妈可以和子航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确定目标行为:仔细做语文作业、认真书写、字迹端正、语文成绩有进步;再商量用子航喜欢的事或物作为强化物,如水果、食物、看电视、上公园、买书等,并确定代币与强化物的兑换方法(见表1).母子俩可以共同用纸片或其他材质制作代币,每当子航达到目标行为,由妈妈按照行为价值表发放代币.可以商定时间用代币兑换强化物,母子俩均需签字同意(见表2).

  通过代币制建立儿童的良性行为后,需要用适当的方式使代币制向自然状况过渡,同时维持儿童已经建立的良好行为的效果.因此,当子航的语文学习行为通过代币制有了改善后,需要在征得子航同意的前提下对表2的报酬进行调整,调整到表2括号内的水平.如果子航的行为仍有持续改善,可以改为每周兑换强化物,并且撤销表2的1~4项,如仍能保持良好行为,则最后可撤去代币.

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家庭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3、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4、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5、家庭教育的论文

6、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