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居环境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上海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策略分析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人居环境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上海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策略分析

[ 摘 要] 人居环境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人居环境的协调互动有助于通过城市的文化创意软环境来推动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推进与优化,促进创意城市和适宜人居城市的渗透融合发展.本文结合相关理论资源背景和上海城市实践,分析上海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创意产业和创意元素作用的“创意植入”策略.要注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建构中的生态优化型、生活辐射型、社会宜居型、居住品质型、城市更新型、公共空间型、地点质量型等创意策略,探索推进“创意人居城市”的系统建构与优化路径.

[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

[ 中图分类号] 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11(2017)02-0035-08

随着中国城市化规模的增长和城市化过程的深入,城市化的质量调控和优化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人居环境、宜居程度、人文质量等将持续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注点,对城市的绿色低碳增长、文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而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成为显著的新兴经济支撑和部分城市的重要文化构成.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强调,许多城市把“创意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之都作为自身的发展战略,谋求城市的转型与新的战略增长极.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也通过各种路径把文化纳入到其自身的内涵中,通过城市的“人居软环境”、“文化丰厚度”、“人文舒适度”等的建设来推动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推进与优化.

促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和结构优化,深化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挖掘释放文化创意产业在宜居城市和文化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效能,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适宜人居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与诉求.创意植入指的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创意产业和创意元素的介入、渗透乃至导向性的关键作用,使之对城市的其他方面产生融合联动,促使城市在创意植入中获得更为完善与科学持续的发展.结合上海的城市实践,从生态优化、生活辐射、社会宜居、居住品质、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地点质量等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创意植入”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融合向度与策略路径.

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生态优化型创意植入

优质的人居环境需要绿色的生态环境.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优质的自然环境土壤,而反过来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助于城市自然生态宜人度的提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常态.上海提出和实践着一系列通过文化创意元素推动城市生态宜人度和绿色发展度的方式路径.在城市层面、产业层面、区域或社区层面,都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文化创意型的城市生态绿色文明构建与发展.

其一是城市生态规划及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功能.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中,注重生态性的城市规划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生态+ 文化创意”成为推动上海区域发展的新引擎.“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的生态崇明建设、青浦“水城融合”、松江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都凸显着绿色和生态特征.上海具有广阔的生态腹地,例如崇明、浦东、南汇、金山和奉贤地区相较于中心城区等地区具有优等级的生态质量.这些地区是上海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型和低碳化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开发具有良好潜力的地区.例如松江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以欢乐谷为龙头的休闲娱乐区、金山民俗风情和文化旅游集聚区、青浦朱家角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闵行航天主题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导向下对这些地区开展建设与利用,促进生态和文化创意的互动融合发展.

其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对“水城相融”的生态环境优化.上海具有丰富的水系环境,“人水相亲”的城市生态良性发展,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参与和作用.上海整体规划了“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的景观水系和四大临水景观河段.以黄浦江、苏州河水系为例,形成“两河”沿线的创意设计区域,如杨浦滨江工业设计、国际时尚产业园区、“江南智造”等.滨水地区形成了众多有充足活力与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载体,例如上海“音乐谷”串联起了虹口港、俞泾浦、沙泾港交汇的水系空间,形成了上海市区独特的滨水创意园区形态,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整个区域的竞争力的提升.青浦“产城一体、水城融合”模式,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和人居环境融合协调发展的另一范例.青浦新城总体规划修改突出水的特点,将青浦城区建设成为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徐泾镇、华新镇、赵巷镇等青浦东片地区重点发展与之配套适应的大型现代服务产业区,其中包括设计、信息服务、创意园区、特色展示等文化创意产业组成;西片大力发展湖区经济,重点开发包括休闲旅游、会务会展、创意研发等文创产业在内的经济组成.青浦针对生态水城格局还大力保护与开发邻水文化以及邻水文化产业,连续举办“水乡音乐节”和引入谭盾“水乐堂”,注重青浦老城和朱家角老镇“传统水乡”规划发展,打造水网、绿网和文化创意相交融的宜居水都.

其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中的文化创意产业路径.面对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污染、恶化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深度介入的整治方式显现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例如苏州河的环境整治和苏州河沿线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现了创意苏州河的魅力及潜力.苏州河在整治过程中也逐步成为上海文创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创意仓库、时尚园品牌会所、“创邑河”、“湖丝栈”、华联创意广场、“苏州河DOHO”、长风生态商务区和文化集聚区等相继规划或建成,跨越普陀、长宁、静安、闸北四个区的“苏州河创意产业集聚带”初具雏形.两岸的老厂房、老仓库群落的创意产业价值得到挖掘,转身为现代创意产业园区并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作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苏州河的生态环境面貌已发生巨大转变,创意与生态互动的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昔日黑臭恶劣的河流水质恢复了清澈,创意、文化、旅游、商业、住宅、生态等功能逐步提升与完善.

其四是“创意生态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和绿色生态环境的结合,生成了具有典型性和有效作用的城市绿色产业,促进着上海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上海市在绿色生态型的文化创意发展中,对生态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形成文化创意旅游的生态载体;对城市中的生态园林注入文化创意的内涵,形成绿色生态的创意园区;对文化创意产业注重生态与绿色、低碳的内涵,促进文创的绿色发展方式.这些文化创意产业植入的产业园区或林园、社区也有助于上海的园林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发展.例如淀山湖“梦上海”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注入了海派文化街区、“上海人家”特色文化家园、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的“东方宫”等鲜明的文化创意因子.“越界·创意园”将园林艺术融合“办公/ 创意/ 休闲配套”功能,在开放式生态园林街区中形成绿色餐饮、设计研发、文化传播、广告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面临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利用文创来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创建出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

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生活辐射型创意植入

生活品质和生活便适度是一个适宜人居的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因素.城市工作专题组2005 年发表“迈向强有力的城市复兴”(Towards a Strong Urban Renaissance) 报告指出,城市复兴的意向是经过良好设计的、紧凑的、互为联络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可支持广泛的用途, 包括人们居住、工作和在很近的街区享受休闲时光.昆兹曼指出:“城市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品质.对于许多中国城市的市民来说,快速城市化使得生活品质有所下降.在这个时代,人们很少思考快速城市开发给城市宜居性造成的后果,但创意城市策略能够激发人们设法夺回美好的生活品质,并对城市进行必要的修复.”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的开发、更新和复兴开始更关注任何环境的平衡的关系,更注重运用文化元素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西方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更新”,日益强调城市功能, 特别是城市的商务、零售、娱乐和休闲功能.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策略上,西方国家的城市通过建设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来重建城市中心区, 以吸引人们返回市中心, 并开发其他消费性服务业.随着文化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 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也渐渐成了旧城中心区更新的一种新模式.城市的创意产业、创意街区、创意场所和创意公共场域的兴起,为城市生活环境的建构和改善提供新的路径和元素.

文化创意园区、街区或者具有鲜明创意元素的文化区域,对于居民的消费生活和品质显现出内涵提升作用.“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主旨的大众化创意产业门类,既是市场消费的终端,拉动消费增长明显,又是‘消费弹性’下的日常普通消费或一种‘生活方式’.” 例如创意旅游街区对居民休闲消费生活的改善,以及其他关系到生活情趣及品质的创意服务业、创意餐饮.创意园区或场所为居民消费生活提供新型高品质的休闲区域和环境,创造都市化的生活闲适空间.创意园区“新天地”在上海的生活街坊中植入商业、娱乐、餐饮、游憩等生活元素和都市景观,成为增强居民和公众的都市体验、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知名休闲区.思南公馆在上海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商业文化,建立起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创意街区,设计改造中将现代商业生活氛围融入城市历史建筑的格调布局中,水景、灯柱、店铺、座椅等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了步行和闲适需求,显现出整体开敞的建筑规划以及街道、广场、休闲空间相互融合的肌理,为城市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消费、交流、共享的空间.渗透文化创意元素的“活动区”在展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的介入与作用.活动区既继承了商务区的商务功能,又突出并强化文化、休闲、旅游、高品质住宅等其他功能.“它具备商业贸易、商务办公、行政办公、文化演艺、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生活居住的功能,成为全天24 小时的活动中心和活力中心.……国际大都市活动区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文化开放融、展示的平台,从古典歌剧到现代话剧,从街头才艺表演到博物馆精品陈列,从豪华餐厅到休闲吧馆,活动区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组合.”上海的南京西路、新天地等核心地段内蕴众多的历史文化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元素,显示了活动区的品质魅力.

三、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宜居型创意植入

社会的和谐、凝聚、互动等的环境和氛围,是居民的居住体验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向度.城市的人居环境包括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的统一体, 包括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景观生态环境等部分,后者是居民所形成的社区人文环境,如邻里关系、生活情趣、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社会宜居度离不开这些软环境的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上海的社会宜居度建构和维系提供了有意义的路径.

适宜人居的城市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包容度,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具有平等的交互和宽容的氛围,从而增强城市中的各种人群的居留和生活体验.创意经济的特殊性与社会宽容度有着相辅相成的特点,一方面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高的社会宽容度来容纳;另一方面创意经济本身的发展又会促进一个地区社会宽容度的提升.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其城市的包容性增长、文化的包容性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手段.例如,文化创意园区田子坊在其改造过程中体现了居导的“自下而上”的运作模式.政府不再是统筹规划的指挥者而是改进的助推者;改造后产生的利益大部分利益归居民,提高了该地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性.这种方式调动了多方主体的积极性,避免过多的规划管制对微观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扼杀,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也实现了文化创意园区对于城市社区的包容性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中缺乏对于公共利益的足够重视及其包容,而包容性发展则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通过关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诉求,避免政府的一刀切的方式和利益的单方面攫取,从而起到整合社会与社区、促进社会包容和增进平权、互动的作用.上海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意活动,建设形态多元的体验性“众创空间”,促进社会创意和社会参与,形成提升上海人居生活品质的新型创意增长极.

社会宜居度是对于社会中的人作为主体的重视与强调,体现人本主义的创意理念与城市原则.人居环境中很重要的是重视公共空间的活力、多样性和以人为本的生活场域塑造.南京西路 2040 概念城市设计中,注重对现有场地内的文脉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并研究场地内不同人群的需求及活动路径的特征,通过对片区公共生活的人群、路径、片区进行梳理,加强它们与场地的联系,使生活的氛围能够融入场地之中.建立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城市生活空间,通过商业氛围、生活氛围的共同塑造,构建完整的上海南京西路街区的文化意象,创造社会场域、文脉资源与现代生活场所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的状态.城市中的创意阶层和创意社群是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参与者城市社会环境的建构.“创意社群”是面对迅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和知识型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下,一个能充分利用文化、艺术、产业和社区之间产生重要联系的社群.创意社群通常在城市特定空间集中、集聚和互动, 然后逐渐形成扩散和辐射效应, 带动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转型.不同创意社群间的有机互动有利于集聚创意产业的各类资源要素, 如人才、企业和资本,也会对当地社区形成溢出效应.上海卢湾区的田子坊和八号桥便是很好的例证, 在创意社群活跃和要素集聚的影响下, 周围地区价值上升, 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升.创意阶层的聚集有助于上海创建“先锋之城”的核心吸引力,促进文化复兴,形成开放、包容的社会人居环境.

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城市的社会包容度培育.佛罗里达将“社会宽容度”作为创意氛围的重要表现特征,并设计出著名的“同性恋指数”、“波西米亚指数”进行测量.创意城市以及多样化的创意人口构成和需求、偏好,有助于这种多样性.霍斯帕斯认为集中性(concentration)、多样性(diversity) 和非稳定状态(instability) 能增加城市创意形成的机会,多样性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个体差异,还包括他们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甚至扩展到城市不同的意象和建筑.多样性能够带来动力,使城市生活更加繁荣,是创意城市产生的丰厚土壤.创意城市不是精英阶层的独享,而是具备集聚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市民能够参与并共享,持久充满活力的包容、和谐的创意空间.反过来,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基于多样性、包容性的基础上,也回馈并促动着城市对此的需求和培育,提升城市人口、阶层、族群、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和互动激荡.“一个追求创意的城市或地区需要鼓励和促进人际沟通、激发文化与思想的相互交融,积极创造各种社会文化事件,并由此营造出多元开放的城市氛围.文化取向多元的环境、人物、事件构成了创意城市发展的要素.”

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居住品质型创意植入

对于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而言,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乃至具有基本性的方面.上海市在城市规划、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力求改善居民的住在环境和居住条件,例如推进旧住房修缮改造监督机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和影响,上海的居民居住质量建设出现了创意导向、住区改善、产城融合、价值再生等多种模式和提升路径.

文化创意园区的入驻或集聚对于住区产生“产住融合”或“产城融合”的作用机理,从而改善地区的居住环境.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发展早期,曾经长时间面临居住、配套难以完善的困境.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张江通过多项措施推进产业的升级和园区环境的改善,着力完善居住条件,留住创新人才和创意阶层.创意商住区“海上海”是由住宅、L O F T、商业形态共同组成的聚集区,包括创意商业街、创意商居L O F T 和创意生态居等建筑形态.除了高品质的住宅之外,海上海的L O F T 入驻着多个知名的设计广告类创意公司.海上讲堂、海上剧场、海上展厅等文化设施构成“海上海创意中心”,成为该区域各种文化、科技、艺术活动演绎的舞台.小区很好地衔接创意办公与创意住宅,体现了创意元素背景下的居住文化定位和环境塑造.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商、旅、文的探索结合下,也出现了泰晤士小镇等新型的城市住区和活动地段.泰晤士小镇并未把自身限制于“移植国外城镇”的阶段,而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而给自身注入独特的内涵,小镇的创意园区与居住社区紧密结合,通过步行商业街将教堂、码头、城市规划展示馆、书店等各类公共元素串联贯通,结合人群及活动的多样性,在创意园区的发展下打造出适宜居住的风情小镇、艺术小镇、幸福小镇,实现居住环境的价值再生和创意重塑.

在文化创意开发的基础上,上海市多个居住社区通过对城市文化传承、设计元素的重构创新,营造具有内涵品质的居住文化.新天地在改造前,所属地块的居民大多生活在房屋建筑老化、市政设施匮乏、居住条件恶化的旧式里弄中,改造后这些地区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部分街区在特色性的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入驻下,增添了居住的文化定位,如福州路书店与文化用品店、东台路的古玩市场对区域内涵的提升.在住区的文脉保护、创意开发和“有机更新”中,通过对历史建筑风貌传承基础上和梳理街弄空间,满足居民在设施、环境方面的生活要求,形成具有独特历史风貌的住宅区,例如衡山路、愚园路、山阴路、新华路等生活社区.在创意园区田子坊逐步开发的基础上,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基础建设等公用与配套设施得到充足的改造的维护保养,并在政府介入下进行分期分区的合理空间规划.住区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保护,对旧式里弄更新为创意产业集聚地和市井文化居住地,构建海派文化和里弄风貌、具有创意性的生活形态的新型品质住区.在政府的文化创意政策以及空间土地利用、税制优惠策略等引导下,这些创意导向下的住区更新改善了居民的住宅条件,增加了地区的人居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更新型创意植入

深化文化与科技、创意设计与工业、制造业等的融合发展,成为上海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上海工业经济转型及其城市的新型发展路径的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善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驱动效力.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中心城区向发展绿色无污染的高端产业大力迈进.近年来上海城区一批以老厂房为载体的工业,开始吸纳越来越多的以创意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形态,促进城市工业区的“创意更新”.上海 “文化创意园区中 76% 的园区是由老旧厂房改建而来,主要集中在市区老旧厂房比较多的区域”.长宁区、杨浦区、虹口区、静安区等市中心的老工业区是上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存有大量的老旧厂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为这些区域的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就其效果而言,改善了工业城区的居住环境,优化着旧区域的人文环境,促进着工业城市在创意更新中的人居品质的提升.

以桃浦工业区的改造为例,其城市更新体现了文化和创意介入的更新,包括古镇文化、工业文化和创新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更新的内涵.绿杨桥、韩塔园、沿槎浦河滨水休闲商业街承载江南水乡古镇的文脉,对上海橡胶厂、英雄金笔厂等厂区作为工业遗产加以保留和利用,并将创意时尚、艺术文化、科技信息、低碳环保与公共空间相结合.在文化与创意介入的工业区更新中,改变了以往注重物质更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城市更新中的综合发展及其人居体验的全面综合优化.长宁区上钢十厂被改造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推动了上海城雕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红坊”等创意园区的兴盛.3131 电子商务创意园前身是街道企业的旧厂房,主营仓储加工等业务,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确立了该创意园区以“电子商务”为主题的产业定位,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上海昌平路990 号和1000号原是上海窗钩厂和上海航空设备厂,如今经过创意产业的介入与更新,成为上海新兴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园区.建国中路八号桥原是上海制动器厂厂房,如今为时尚创作中心.著名的M50,前身是民族纺织业厂房,现则用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先后获得“视觉艺术特色街区”、“第一批创意产业园区”、"3A 工业旅游基地”等称号.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老旧工业区域的改造,显现出了关键性的导向作用.

大量的工业和制造业区域改造和更新为文化创意园区,对于原有城区的活力更新和人居环境优化具有显著的效果,促进了旧城区本身从破败、老旧、不适宜居住走向活性、绿色与宜居,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环境的改善.这些地区体现“创意地点”的新的宜居性.例如龙华路2577 号由军工业企业基地打造出全新的2577 大院,以“J O B &L I FE”为理念,打破传统的工作与生活壁垒,打造开放性工作氛围和环境,倡导智慧型产业的观念,新老建筑经整修后充满了艺术韵味,突出了历史风貌区域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传统工业元素与创意产业特点相结合、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增强了该创意园区环境和生态绿色体验对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性.由上海手表五厂的厂房转变而来的Z58,在保留老厂房原有的钢筋水泥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创意元素,其设施改造为植物屏障、水文玻璃等,把旧工业厂房营造出城市中所缺少的宁静空间.在上海纺织领先品牌三的原厂房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尚街L O F T 时尚创意生活园,反映了从加工制造产业到现代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尚街L O F T 定位于“创意设计与时尚生活”,发展时尚生活的体验地标,在冷峻的工业楼宇之下给城区空间注入时尚和艺术气息,增添了城市的柔软温情气息.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逐步形成了园区核心与周边的文化休闲娱乐、商业空间相互提升拓展互动的格局,创意元素作为一种鲜明的催化剂激发着这些地区的生态、文化、居住等环境的重塑.

六、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公共空间型创意植入

优良的适宜人居的城市应具有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体现功能混合、多样化活动、大比例、怡人的开放空间等规划,将文化和创意植入城市开放空间,营造城市的“活性”及其对于人本尺度的支撑.20 世纪70、80 年代以来,文化主导(culture-led strategy)策略开始出现并逐渐蔓延到全球范围的城市,这一策略通过将文化资源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作为城市空间塑造和转型的催化剂,对城市的公共价值产生贡献.上海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公共空间中的改造作用,以此为契机改善居民在城市空间中的居留和参与体验.

在城市公共空间引入文化创意的规划和要素,推动区域结构调整和转型,能够有效影响城市布局,推动城市现代化功能的改善和人居体验的优化.2002 年上海市正式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计划对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实现功能转换,将黄浦江两岸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业生产等衰败的生产空间转换为生态居住、文化旅游等充满活力的新的生活空间.通过绿化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促进了沿江空间布局的调整,为文化艺术产业、传媒娱乐业等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滨水景观大道、徐汇滨江商务区等都制定了优化空间格局、拓展公共空间、塑造文化品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要求“注重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的衔接,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注入时尚创意元素,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彰显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城市个性魅力.”徐汇滨江地区被列为上海“十二五”时期的六个重点开发功能区域之一,徐汇区发布《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徐汇滨江定位为以文化产业为先导,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区,重点打造“西岸文化走廊”等工程.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西岸)于2015 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西岸文化走廊建设的项目有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西岸美术馆、油罐艺术公园、叁美术馆、水边剧场等,充分挖掘地区的文脉遗存,发挥滨江开放空间的优势,“集聚一批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品展示交易及精品文化演艺中心等高端文化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在多方共同努力和文化规划下,徐汇滨江成了一个充满创新、多样活动、大型文化创意旗舰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活力的公共空间,具有较高的品质和特色,增强了城市、环境和人居主体之间的互动.

上海充分利用文化创意园区、公共场所、广场绿地等开放的公共空间资源,实施文化空间营造方略.外滩地区等改造的案例鲜明体现了文化创意深度介入下的公共空间重塑.2010 年上海市批准了《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建设重点向南外滩地区延伸.南外滩滨水区位于上海黄浦江沿岸核心区段,接壤世博会浦西园区,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区域是上海历史上重要的码头仓储和会馆文化集聚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密集分布的历史街巷,仓库、会馆、教堂等历史建筑都体现该地区的历史功能和文化特征.该《规划》以“和谐共生、复合渗透、宜居高效”为理念,聚焦历史文化、公共活动贯通、功能业态复合、生活配套完善等方面,在空间上强调高度开放,注重城市空间生活性塑造,强调商业文娱、展示交流、旅游休闲等功能的高度融合,形成开放、活跃、人文、独特的滨江活力地带.其中,滨江五库等历史建筑已改造为休闲文化等的商业建筑,老码头地区坚持“控制绿化轴线、保持历史肌理、优化空间布局”的原则,发展文化创意功能.曾经作为锅炉房、职工澡堂等的老码头广场,成为创意工作坊、艺术家工作室、休闲场所等的汇聚,广场保持着充满活力的公众人流和公共空间氛围,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物质空间属性,也有社会和人文属性.在当前社会、经济与文化要素急速转型的背景下,现有的实体空间结构,特别是历史文化和开放空间等要素也面临着转型与重构的要求,如何在尽可能地尊重现有的空间肌理的同时,发掘并释放城市空间新的活力,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提供充满价值和吸引力的城市空间框架,无论在战略层面、还是日常性的建筑实践层面,都是无可回避的基本命题.上海对于多种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塑造,通过结合地理自然环境、历史遗存和人文元素、创意开发,引入多种文化创意设施、景观和项目,保留和激发其人本和活力因子,从而打造出具有上海特点的公共空间及其体现文化创意元素特色的人居环境品质.

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地点质量型创意植入

创意的城市是有“地点质量”的城市.地点质量是指一套特定的当地特征,包括吸引人的自然和人为建筑环境、各式各样的人们、有活力的街道生活.佛罗里达对“地点质量”指出, 创意阶层需要有新刺激的环境, 因为久坐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 所以需要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需要能随时参与的街头文化, 需要能够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场所,需要方便的、能流汗的体育锻炼设施.所以, 咖啡馆、酒吧、小剧场、小广场、住家附近的小径或公园、有特色的餐馆、书店等小规模的、有活力、非正式、街头形式的各种便利设施和各种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创意人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相反, 大型的体育场馆、剧院、游乐园等大型购票观赏活动设施的建设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创意阶层也对他们没有太大兴趣.城市的创意产业、创意街区、创意场所和创意公共场域的兴起,为城市空间的塑造和建构提供了新的元素,也生成着创意导向下的城市物质环境重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使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丰富与改善.

城市街道及通道是连接城市空间、激发城市活力的空间纽带,上海在创意城市发展中重视利用街道、巷弄加强各类公共活动空间以及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联系,并根据人的尺度和活动需求对街巷空间进行整治,塑造舒适宜人行业具有浓厚文化创意氛围的步行环境.田子坊等地点成为创意人群的集聚地,原因之一是它们能提供丰富的街区体验.这种体验是指一套特定的地域特征,包括吸引人的自然和建筑环境、各式各样的人群、有活力的街道生活.田子坊作为曾经的法租界、公共租界边缘地带,现在则是游走于老上海弄堂生活和时尚先锋之间的场所,老街巷及其建筑的艺术气息与慢节奏的空间呈现出现代创意阶层的生活品质,成为具有海派特色和情调的创意地点.石库门、花园洋房等街巷地点的游走,其浓郁的氛围都可以让人增添一份老上海的情感体验.108 创意广场这座智慧创意空间的面世也是对创意人群需求的潜心雕琢.广场具有自身的艺术气质和较为强烈的视觉穿透力,原创“蛋壳状”半封闭会谈室作为社交平台典范、与智慧创意企业的定位相契合,注入艺术元素,出新锐时尚的城市雕塑集群.创意广场内体现着量身的人本理念,功能分区明晰,展示空间从容开阔,公共步道典雅舒适.这些都营造出108 创意广场的“软环境”.八号桥通过对创意阶层需求进行分析,定位为国际级的、融合国内的好的创意类企业的聚集地,在规划期就决定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办公环境,放松、富于变化的办公条件,多样的办公功能,能够充分感受城市时尚与城市文明等需求的文化创意园区.八号桥针对创意空间的改建工程,预留了大量的公共空间,对原建筑的功能做出重大的调整,使得这里建筑风格内外一致又各具特色,改造中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沧桑韵味,力求创造出实用性保障基础上的艺术化空间和优良的地点质量.提供创意阶层和市民人群所喜欢的地点质量,这在实现和保持创意阶层以及创意产业聚集和活跃的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宜居.

参考文献:

[1] 隋玉正, 史军, 崔林丽, 梁萍. 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J ]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8):965-971.

[2] 云SPACE. 上海最有故事的创意园. 你一定不知道[EB/OL]. (2016-05-24)[2016-07-20].http://www.yunspace.com.cn/article/3314282.html

[3] 唐燕,[ 德] 克劳斯·昆兹曼. 创意城市实践: 欧洲和亚洲的视角[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71.

[4] 王慧敏.“十三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思路与重点[J]. 上海经济,2015,(7):46-50.

[5] 钱智, 李英杰, 王伟. 活动区: 现代CBD 的新形态[J]. 科学发展,2011,(4):107-112.

[6] 黄晓敏. 中国创意经济宽容度指数分析[D]. 天津大学,2013:21.

[7] 张婷婷, 徐逸伦. 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理念之反思[J]. 现代城市研究,2007,(12):32-39.

[8] 成砚. 建设创意导向型城市人居环境的思考[J]. 北京规划建设,2012,(1):114-119.

[9][10] 郑耀宗.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J]. 上海经济,2015,(Z1):21-26.

[11] 徐汇区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徐汇区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E B / O L ] . (2012-05-18) [2016-07-20]http://www.xuhui.gov.cn/H/xhxxgk/xxgk_whj_ghlxx_gljh/Info/Detail_5731.htm

[12] 易鑫. 克劳斯· 昆兹曼. 向欧洲经验借鉴:全球化时代城市设计的挑战[ J ] . 国际城市规划,2016,31(2):12-17.

[13]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orming work, leisure,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252, 249,314,358.

人居环境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人居环境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2、环境设计论文

3、环境论文

4、环境工程论文

5、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6、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