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义异形词对比以厉害书记土豆为例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马来西亚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来西亚华语和汉语同义异形词对比以厉害书记土豆为例

[马来西亚]张鹏程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摘 要:马来西亚华语是汉语的海外分支,语言架构与汉语大致相同但却有着自身特色.作者以观察语用、搜集语料、面访驻广州马来西亚留学生等方式,对“厉害”“书记”“土豆”三组词语做出客观分析,希望把两国词语异同比较研究引向深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语 汉语 同义异形词 调查研究法

一、引言

“马中同形异义词”是指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汉语发音与汉字字形完全相同(同音同形),但其语义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词语.该同形异义词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词的义位增多(词义增多);词的义位减少(词义减少);词的使用方法改变,出现词义不同状况,与使用者与不存在任何关系,或者即使察觉到了,也会在用词时刻意作出区分,用其他词来代替(词义转移或不同).

笔者在中国学习六年,期间发现,马来西亚学生在与自己同胞见面时均可用华语畅所欲言;但在与中国师生朋友交谈时,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心理状态却均产生了变化.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访问了10位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读(2017)马来西亚留学生,发现受访者在学习(说)汉语时,个人表现与情况均大不相同.其中5名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学习汉语时曾遇到或多或少的瓶颈,尤以马中异形同义词、马中同形异义词、华语特有(色)词三者情况较为突出.此外,有3名受访者表示由于华汉语词汇用语的差异,会出现尽可能避免与中国人交流的情况,导致他们初到异域就加入了“马来西亚留学生圈”行列.

我们认为,同形异义词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原因,深入探讨、分析马中同形异义词,不但能使马来西亚留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时发现二者差异,更能让他们在汉语书写与交流时,增强汉语表达能力与自信.

二、基本状况

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简称《现汉》)为例,本文研究的三组词语(“厉害”“书记”“土豆”)分别属于词义增多、词义减少、词义转移或不同的马中同形异义词.我们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共112份,其中包括实地调查时使用网络平台作答的10份问卷,对象为10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该(2017)马来西亚留学生.调查工作于2018年1月1日展开,于2018年2月10日结束,为期41天.

接受调查者性别方面,男性35人(31.25%)、女性77人(68.75%);种族方面,华裔96人(85.71%)、马来裔16人(14.29%),年龄主要介于21岁~25岁(42人,37.5%),其次依序为20岁以下(34人,30.36%)、26岁~30岁(22人,19.64%)与31岁以上(14人,12.50%).(见图一)

我们对调查者的汉语口语与书写水平进行了调查.口语方面,108人(96.43%)认为自己“能流利自如地与他人对话”;有3人(2.68%)认为自己“只能进行简单对话”;有1人(0.89%)认为自己“只能说简单句子”.书写方面,85人(75.89%)认为自己“能轻松的进行规范的书面沟通及文字写作”;25人(22.32%)认为自己“能简单写出较长的短文或简单的书信”.此外,另有2人(1.79%)表示自己“只能写简单句子”(见图二、图三)

除了《现代》,用于辅助本文论点的其他工具书包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简称《现规》)、《全球华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简称《大词典》)、《全球华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简称《全球》)、《新编华马大词典》 Kamus Sarjana Bahasa Cina-Melayu Terkini(杨贵谊工作室,2012年)(简称《华马》)与《新编马华大词典》 Kamus Umum Bahasa Melayu-Cina Serba Baru(杨贵谊工作室,2015年),而《南洋商报》《光明日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与《中国报》这四家马来西亚华文主流报纸的标题与新闻内容则被用作案例以突显两地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情况.首先,我们会尽可能挑选华、汉同形异义词语用于出现明显差异的案例的情况,其次才会考虑该案例发布的年份(即时效性),并以此作为本文挑选案例的原则.

以下考察每一个词语时,均先列出《现汉》与《现规》中词语的义项,然后列举该词在《大词典》《全球》《华马》或《马华》中,将其作为马来西亚华语义位的解释,并举出它在报纸上的案例,注明出处并分析调查结果.本文词语分析部分均以此为格式,不赘述.

还需强调的是,以《华马》与《马华》作为本文依据,并不表示我们研究的这些词语一定是受到马来语直译或意译影响,而是希望通过不同视角试图说明,《华马》与《马华》词典编辑者在编写词典时,选择的马来语解释(义项)其实更接近马来西亚华语的义位,且部分马来语解释(义项)又与汉语义项存在着较大差别这一问题,盼能给相关研究者不同启发.

三、鹦鹉可以很“厉害”?

“厉害”(l&igre; hai),《现汉》(2017:802)解释为:形容词,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心跳得~ㄧ天热得~ㄧ这着棋十分~.②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把《离骚》背下来,太~了!③严厉:这个老师很~,学生都怕他.ㄧ也作利害;《现规》(2014:811)解释为:形容词,①凶猛;难以对付:这个家伙很~,谁也不敢惹他.②严厉;严格:这个教练员虽然~,但运动员都很尊敬他.③剧烈;严重:他的病一天比一天~.跟“利害(l&igre; h&agre;i)”不同.此外,《大词典》(2016:936)解释为:①剧烈;严重;不寻常:天热得~ㄧ这次感冒不算太~ㄧ她的直觉好~.②严厉;凶猛:这人太~ㄧ豹子很~.ㄧ也做利害.

然而,“厉害”在《华马》有着不同的解释.《华马》(2012:1018)解释为:dekak,hebat,pandai【~的人】orang yang pandai.【心跳得~】jantungnya berdebar hebat.接着查阅,我们发现“dekak”(2015:331)在《马华》中解释为“幸运”“好运”;“hebat”(2015:527)可被解释为“可怕的”“恐怖的”“惊人的”“极端的”;“pandai”(2015:1071)可被解释为“聪明”“能干”“精于……的”“善于……的”.

由此可知,“厉害”在马来西亚华语中,除了《现汉》与《现规》所赋予的原有义项外,仍把《现汉》中第二个义项(指:了不起)“具体化”,用作形容某人、甚至某种动物“聪明”“有本事”或“能力大”.指人时,其词义色彩可褒亦可贬;反之,指动物时,则大多为褒义.其中,部分“厉害”之人,更带有幸运、好运成分.此外,“厉害”还可用作“可怕”.

我们对“厉害”进行华——马翻译测试.调查发现,有55人(49.11%)选择了pandai(聪明)为“厉害”的马来语翻译;但却分别仅有4人(3.57%)与1人(0.89%)选择了mempunyai keupayaan(有本事)与mempunyai kemahiran yang cukup(能力大)为“聪明”的马来语翻译.(见图四、图五)

由此可知,在马来西亚华语中,“聪明”并不包含太多其他义位;反之,“厉害”能诠释的义位更加宽广.我们认为,此“厉害”或有可能受到马来语pandai(聪明)一定程度的音译影响.访问过程发现,询问“厉害”的马来语义位时,大部分受访者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为“就是pandai咯”,其中部分受访者甚至以“pannai”(老一辈华裔因发音不正确,把“pandai”说成“pannai”)戏称为“厉害”的义位.

调查发现,“厉害”亦有可能出现“拟人化”案例,用于动物身上.例如:

(1)接着,我们去观看鹦鹉表演.鹦鹉可以根据人说的指示来表演动作.我看到鹦鹉那么厉害,不禁惊叹连连.(《中国报》特刊《参观动物园》2015年7月14日)

此外,“厉害”除了可以是褒义色彩词,用作贬义色彩词的频率同样颇高.例如:

(2)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州政府全程捕杀野狗行动”,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揶揄那些自恃通过网络搜寻“谷歌”这,把自己当成比医生和专家更厉害.(《南洋商报》要闻〈揶揄网友之人比医生厉害 林冠英:勿以为槟城BTC〉2015年9月23日)

“厉害”,也可用以形容举止与行为可恶、狡猾又或喜欢投机取巧的人.例如:

(3)最新的江湖传言是魏家祥已铁了心,非署理总会长不打,你看几天前的马青中委会通过的议案,你就会知道魏大人最厉害的地方在哪,当全世界都知道他非署理总会长不打的时候,马青中委会作他的后盾……(《光华日报》2013年11月17日)

(2)别傻了,虽然油价跌了那么多,商家还是一样有多多藉口把往上涨,不然的话,就偷工减料(小贩最厉害的就是这招).要怪就怪政府差劲的政策,让人民受苦.他们花阿公钱如流洪水,最可恶的是在另一边厢,却叫人民要节约.(《星洲日报》观点.2015年1月5日)

此外,“厉害”还可用作“可怕”.这类案例一般带有浓厚的贬义色彩,实为一种“话中有话”的体现.例如:

(5)要说她有什么厉害的话,我倒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风貌的空中小姐;身段骨架魁伟,一头像爆炸后蓬曲的头发,大腹便便的程度几乎把飞机的走廊塞满.这样的样貌可以成为空中小姐吗?我心中不禁挂满问号.她几乎就是赛巴巴(印度精神团体传奇人物)的化身.和反方向走过来的空中小姐相比之下,形成强烈的对比.脸上的刺青鲜明无比,我仿佛看到人猿的面孔.(《星洲日报》2010年8月7日)

针对“厉害”同样作为华、汉语两者中的形容词,我们发现“厉害”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着与汉语稍有不同的形容词属性.我们对此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数据:

1.我妈妈做蛋糕很厉害.28人(25%)认为是对的,另有84人(75%)认为是错的.

2.我妈妈很厉害做蛋糕.81人(72.32%)认为是对的,另有31人(27.68%)认为是错的.

依据汉语中的标准,选项(1)勉强尚可算是对的,但选项(2)中的“厉害”以汉语语法结构来看却是错误的.这虽属语法研究范畴,但确实又与本章节研究有着一定关系,仅提出此现象供汉语教育工作者参考,不赘述.

四、词义减少案例

“书记”被丑化?

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4年5月31日与马来西亚建交,至今已有44个年头.在此之前,马中两国基本上无经济贸易、文化上的往来,因此马中基本上没有任何语言接触,从而形成了同形不同语义的词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期间于中国使用的“劳改”“大字报”“同志”等词语,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是属于同形却完全异义的词语.由于马中两国语言接触间断的因素,马来西亚华语至今依然保留着一些汉语不用或比较少用的词语义位.如“书记”一词,马来西亚华语至今仍采用着《现汉》与《现规》中“书记”一词的旧称.

“书记”(shūj&igre;),《现汉》(2017:1210)解释为:名词,①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②旧时称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现规》(2014:1217)解释为:名词,①旧指担任公文抄录书写等工作的人员.②、共青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党委~;《大词典》(2016:1414)收录的“书记”解释与《现汉》《现规》略有不同,其解释为:名词,①从事文书工作的人.用于港澳新马等地.也说书记官(台新马).②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总~ㄧ党委~ㄧ团支部~.用于大陆等地.

“秘书”,《现汉》(2017:899)解释为:名词,①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共工作的人员:~长ㄧ部长~.②秘书职务:~处ㄧ担任~工作;《现规》(2014:908)解释为:名词,①我国古代官名,掌管奏章、函牍、宫禁图书,宣示皇帝命令等.②职务名称,管理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大词典》(2016:1049)解释为:①掌管文书、协助主管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也指此项任务:部长~ㄧ担任~.②书面语,秘密的书籍,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箓、朝廷机要文书等.

接着,我们来一探《华马》中“书记”与“秘书”不同的情况.“书记”,《华马》(2012:1507)解释为:①jurutulis,kerani.【~处】sekreariat;pejabat setiausaha.②setiausaha,sekretari.【市委~】sekretari perbandaran.【总~】setiausaha agung. “秘书”,《华马》(2012:1135)解释为:①jurutulis,kerani,setiausaha,sekretari.【~长】setiausaha agung,sekretari agung,sekretari jeneral;ketua setiausaha,sekjen.【~主任】kerani besar.【~助理】pembantu setiausaha. ②urusan sekretari.【~处】pejabat setiausaha,pejabat urus setia,secretariat.【~公司】syarikat urus setia.【~工作】kerja –kerja urus setia,perkerjaan setiausaha.

由此可见,“jurutulis”“kerani”“setia usaha”与“sekretari”同时出现于“书记”与“秘书”的义项中,似乎可说明马来西亚华语中二者词义义项并无太大区别.对比各类工具书对“书记”的解释,不难发现《华马》中“书记”的义项似乎与《大词典》的第一个义项“从事文书工作的人.用于港澳新马等地”、《现汉》中的第二个义项“旧时称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与《现规》中的第一个义项“旧指担任公文抄录书写等工作的人员”是相似的.

换而言之,这表示马来西亚华语中“书记”一词并没收录《大词典》中的第二个义项“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总~ㄧ党委~ㄧ团支部~.用于大陆等地”、《现汉》中的第一个义项“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与《现规》中的第二个义项“、共青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但却与《华马》中“秘书”的义位几乎是一样的.就此现象,刘全惟(2013:29)通过调查表示:“当指称文员这个义项(*义位)时,马来西亚华人仍习惯以‘书记’代称,且绝大多数情况下,‘秘书’多指组织中负责重要职位的人,这与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

我们认为,马中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它更有可能是由两种甚至更多因素“演变”而成.以“书记”为例,学者们对它的产生原因似乎说法各异.黄妙芸(2010:50)采用汪惠迪(2009)的观点,把“书记”一词归类于“同形异用词语”的“废弃与沿用”一栏中,表示“书记”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工具书被注明是旧称,早就废弃不用,并为新词新语所取代,但至今仍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所用.黄华迎(2014:109)以古典名句为例,举例吕向注“书记谓文学之士也”、唐代诗人朱庆馀《送韦校书佐灵州幕》的诗句“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等,表示马来西亚华语中,“书记”是指从事公文、书信的工作人员,是受到古汉语词沿用的影响;反之,陈琪(2008:128)针对新加坡华语表示:“受英语clerk意译影响”.

从《马华》对“书记”一词的解释来看,其工作任务其实与“秘书”在《现汉》中的第一个义项“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共工作的人员”与第二个义项“秘书职务”、《现规》中的第二个义项“职务名称,管理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近乎相同.稍有不同的是,在马来西亚国华语中“秘书”在《现汉》中的第一个义项与《现规》中的第二个义项早已不受“最高职位”与“规模大小”色彩限定,而是把范围延伸至公司、学校,甚至是各党派或民间社团组织里头.例如:

(6)(亚罗士打8日讯)林连玉基金吉玻州联委会于日前召开常年大会及改选,顺利选出新一届领导层,原任主席陈湘荣及秘书张开笔不战而胜(《光华日报》2014年10月8日)

(7)(槟岛西南区7日讯)马来西亚仙法师公古庙总秘书拿督黄添顺说,我国是个多元种族和宗教的国家,建国发展过程中全民团结很重要,可惜有宗教狂热份子发表极端言论,影响种族间的信任……(《光华日报》2014年10月7日)

在马来西亚华语中,“书记”的义位还有值得被补充之处.调查发现,此“书记”的工作范围并不一定仅限于上述工具书或前人文献所提及的文书工作,他(她)更有可能指某公司又或某部门中负责管理财务的人,也有可能“两者兼施”,指那些同时负责文书工作与管理财务的人,受到英语clerk与admin的意译影响.(见图六)

在10名受访者中,有6名表示当自己提及“书记”时,往往会明确地向对方“追加”解释自己所说的“书记”工作范围有哪些(文书工作又或财务管理),如果自己忘了提及,对方会依据自己的谈话内容来揣测自己口中所说的“书记”之义.相比之下,“秘书”似乎较少出现这般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10名受访者也分别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秘书”与“书记”的其中看法与理解.虽这般区分有欠大雅,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仅供汉语教育工作者们参考.

关于“书记”,有4位受访者表示自己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一位为人老实且穿着朴实,专门管理文书事务,甚至同时负责财务管理的中年男人或女人.他们部分性格保守、老土;部分性格顽固并喜好与同事们争吵;部分为人计较,会想尽办法帮公司或老板“省钱”;关于“秘书”,有5位受访者表示,除了是政党或社团中负责管理文书事务的人外,自己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一位年轻漂亮,部分带有sexy(性感)甚至狐媚成分的年轻女性.她们的工作范围除了文书又或财务管理工作外,部分亦负责“接听电话”与“斟茶递水”的工作.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与时下电影、连续剧、小说等常把二者“丑化”,进而让年轻人“”有着一定关系.以下这两则关于“书记”与“秘书”的新闻报道,似乎能说明以上部分情况.

(8)法庭模范女书记竟然是女贼,她在电脑化付款系统上偷龙转凤,每次从被告缴付给法庭的罚款中,偷偷抽出1到2千令吉,2年来私吞150万令吉.警方已完成此案的调查工作,并已将调查报告提交给副检察司,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根据新海峡时报的报导,女嫌犯年约30岁,一直以来予人印象是勤勉的员工,从来没有出去吃午餐,可说是法庭的模范书记.这名看似文静的女子,却成功瞒过同事和上司,在电脑化付款系统动手脚,偷偷抽取罚款.(《星洲日报》2014年2月4日)

(2)伊斯兰法课题纷扰不停,一边厢要稳定华裔选票,另一边厢欲争取巫裔选民支持,行动党或派出巫裔党员上阵安顺区国会议席补选,而人选极大可能是该党振林山区国会议员林吉祥的政治秘书戴安娜.不过,网络上亦出现一些恶搞戴安娜的图文,有网民将戴安娜的照片与菲律宾女星身穿性感泳衣的照片移花接木,并称照片中的性感女星是戴安娜,引起骚动.然而,戴安娜针对自己的照片与菲律宾女星身穿性感泳衣的照片结合一事,她对此深感失望,并认为有人刻意破坏其形象.她希望对方能给予女性多些尊重.(《星洲日报》2014年5月15日)

另外,有8位受访者认为“秘书”级别比“书记”更高,倘若从事相关工作,更希望他人称自己为“秘书”.相较于“秘书”,他们对“书记”这一词汇非常抵触,表示虽然二者同为“贬义词”,但“书记”的贬义色彩成分更浓.

不要“书记”,不要“秘书”,相关工作谁来做?调查发现,就目前马来西亚多语混合使用情况而言,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常以英语“clerk”与“secretary”取代“书记”与“秘书”(例:“我在XX公司当clerk”或“我在XX公司当secretary”)或直接以英语“admin”(行政管理员)取代“书记”或“秘书”(例:“我在XX公司当admin”).此为语码嵌入、转换或混用研究范畴,但确实又与本文研究有一定关系,仅提出此现象供学者们参考,不赘述.

五、词义转移或不同案例

“土豆”为何物?

由于汉方言借词的影响,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常会出现直接以华语说出(部分非口语)一些汉方言词汇.虽然这些词汇与汉语即同音又同形,但两者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语义差异.其中,“土豆”用作“花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土豆”(tǔd&ogre;u),《现汉》(2016:1327)解释为:(~儿)名词,马铃薯的通称;《现规》(2014:1329)解释为:名词,马铃薯的统称.然而,“土豆”于《全球》中则有不同的解释.《全球》(2010:831)解释为:名词,①马铃薯的统称.例:有人说,把~切成薄片,敷在黑眼圈处,能改善黑眼圈的状况.②落花生;花生.源自闽南方言.例:买~、买龙眼来晒干了,皆为有用之食品ㄧ~一小盘可装数十粒,是很棒的下酒菜.【使用地区】①大陆;②台湾、马、泰.【异名词语】①薯仔(港澳).

由此可知,“土豆”除了可被解释为“马铃薯”外,也可被称为“花生”或“落花生”.杜忠全(2011)于《光明日报》专栏发表了《土豆》一文,表示“土豆不光是我们说的花生或落花生,也是中国北方人说的马铃薯”;张鹏程(2016)于《南洋商报》专栏发表了《新年吃“土豆”》一文,表示“‘土豆’在华语中义位是模糊、胡乱的,听者、说者会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决定‘它’为花生或是马铃薯.虽它不如‘土豆’用作‘马铃薯’般普遍,但也不容忽视.”

我们对112位调查者进行了英-华、华-马翻译题测试.通过“Potato的中文翻译”单选题,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位调查者选择“花生”作为“Potato”的英文翻译.(见图6)这些数据与我们预想结果一致,合理、无需置疑;反之,通过“土豆的马来语翻译”多选题,我们发现仍有89人(79.46%)选择了“kacang”(花生)为“ubi ketang”(土豆、马铃薯)的马来语翻译.由此可知,“土豆”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其义位是非常模糊且混乱的.(见图8)

针对此现象,我们例举两则刊登于马来西亚华文报章中,其所指“土豆”究竟是“花生”还是“马铃薯”,读者“傻傻分不清”的案例:

(10)(霹雳?和丰28日讯)女小贩:买了土豆后离开……一名卖土豆的女小贩指该名妇女和孩子买了一包土豆后便离开……他表示,在江沙巴士车站找不到妻女后,由于担心妻女的安危,召唤亲戚朋友在玲珑和江沙区协助寻人.(《星洲日报》2011年9月18日)

(11)……大部份市民于年初八就准备好祭拜天公的祭品,供品多不胜数,最为重要的有甘蔗、黄梨、西瓜、五寿糖塔、仙桃、天公饼、红龟粿、甜糕、发糕、米糕、红鸡蛋、六斋(如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红枣)、三牲(猪、鸡、鸭).(《星洲日报》2012年2月1日)

我们以上述两则新闻为案例访问10位受访者,他们都表示自己并无法百分百确定其中“土豆”所指为“花生”还是“马铃薯”.当我们以“强制性”方式要求对方必须作答时,他们无独有偶都在前面加上“应该是XX”“可能是XX”等词汇来表达出自己的疑惑与不确定之情.3位受访者表示,例(11)中勉强透过新闻内容,推敲它为“花生”,但例(10)中由于所指太模糊,确实不知所指为何物.

“土豆”用作“花生”源自汉方言?以下两则新闻案例,似乎可说明“土豆”用作“花生”是受汉方言影响的说法:

(12)(吉打·居林26日讯)……福建人有一句取谐音的俚语:“吃土豆,吃老老”,所以花生在迎春物品当中占有一席地位.星洲日报趁《三星齐报喜、全民同欢乐》年货展销,让本报读者都能剪包头参与换花生的活动.(《星洲日报》2013年1月26日)

(13)(雪兰莪?巴生15日讯)由巴生港口电船公会在7A码头所举办的“游船河,行好运”庆元宵活动参与人数虽减少,但仍有不少民众风雨不改前往搭船、抛柑、转运!而根据古老福建歌谣,“抛柑嫁好尪(夫)、抛苹果娶好某(妻)、抛土豆(花生)吃到老,抛石头就起洋楼、抛香蕉中马票”、抛钥匙娶小妻(妾)等好兆头.因此所以不少懂得传统习俗的民众,都会携带这几种东西前来抛进大海.(《星洲日报》2014年2月16日)

此外,在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章中,也出现以括号解释“土豆”为“花生”或“马铃薯”的案例.其中“土豆”为“马铃薯”属同义异形词研究范畴,仅举出案例供学者们参考.

1.以括号解释“土豆”为“花生”的案例:

(14)(巴生4日讯)巴生港口电船公会一年一度的“游船河庆元宵”活动热闹不已,引来许多年轻男女抛柑希望天赐良缘.更有公众一家大小出动,抛柑之余也抛苹果、石头及花生(土豆)等,每一样抛掷物代表者不一样的希望.据悉,在福建话中,抛柑是为了嫁到好丈夫,抛苹果则是娶到好老婆、石头是希望建洋楼及花生(土豆)是活到老等……(马来西亚《光明日报》2007年3月5日)

(15)……英文老师蔡曰民问粤语的“糖水”(红豆、绿豆、番薯等煮成的甜汤),英文叫作什么?这可难倒了我.一般上的“糖水”,是指冰水小贩及咖啡店里以糖煮成较稠且透明的糖溶液(糖浆),专用于给饮料添加甜量.而以红豆等煮成的,应该叫作“汤”,好像闽南话的番薯汤、土豆仁汤(花生汤)等.蔡老师说糖水(甜饮料、糖浆)的英文是“syrup”,经再三讨论,我们认为红豆汤类的东西,应叫作甜汤“sweet soup”……(《星洲日报》2010年11月7日)

2.以括号解释“土豆”为“马铃薯”的案例:

(16)……“将土豆(马铃薯)削皮,切细丝,泡在水中洗去淀粉,避免变黑与保持白嫩、爽脆,炒锅上火,加入花生油烧热,放蒜头爆锅,炒至8分熟时加入调味料,炒熟即可……”第一次接触土豆丝,是因在波兰与一名中国北方的女孩相识,那天,数个亚洲交换学生心血来潮,想要来个亚洲人派对,先决条件是大家必须准备自己国家的拿手菜.回到大马,看到马铃薯,我偶尔会想起那段与朋友共享土豆丝的回忆,周末空闲,还会亲手拿起一颗又一颗的马铃薯,切成片状后再切丝,光是刀工就费劲了整个小时.(《星洲日报》2010年5月23日)

我们认为,新闻报道中以括号来注明“土豆”为“花生”或“马铃薯”是个值得被鼓励且应被大力推广的做法,读者除了能明确知道新闻所指“土豆”为何外,也避免了不同读者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来理解这个词汇(土豆)而产生的错误.

六、结语

相较于“同义异形词”的“直接”(使用者可从字面就察觉二者差异,甚至从中推敲出其中语义),“同形异义词”显得更为的“隐异”(使用者无法从字面察觉二者差异).倘若马来西亚人民在学习汉语时并未意识到其中不同,并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来理解这些词汇,结果必然不得其解.

随着马中两国日益频繁的往来,未来马中同形异义词将会逐渐减少,但又不至于完全消失.我们认为,未来将继续影响马中同形异义词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源自英语或马来语迁移现象、历史背景与政治体系不同、汉语方言借词这三种因素.

这种同形异义现象,使马中两国人民在交流上出现阻碍,不利于汉语教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发展.我们认为在进行汉语海外推广工作时,一味对马来西亚华语给予批评与打击的做法有待商榷.通过对“厉害”“书记”“土豆”这三个马中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汉语对外推广工作.

马来西亚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马来西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马来西亚硕士论文都是自己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