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之路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普洱之路类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普洱之路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普洱之路

刘洁1969年生于天津,有小说、散文发表在《散文》《美文》《散文选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曾任花地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宁夏之美全国散文大赛评委,作品曾收入多个年度选本.现供职于某期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在夜晚翻越了南糯山.高大的牌子上,“南糯山”几个字特别醒目,只是那后面还有“机动车修理”这些字.我问同车的伙伴, “现在咱们在哪里?”伙伴很沉着,连头都没回, “南糯山”.我仍然要问,“咱们现在在山的哪个部分呢?”他仍然没回头,也没立刻回答我,好几阵风夹杂着含混不清的意味从窗口刮过去,他才操着不太清楚的普通话告诉我: “前面才是山顶.”

山顶凉了很多,我的衣服本来在景洪的时候稍嫌热,那是在北方的身体外包装,一下子到云南之南免不了过度的厚,曾经动过念头要换下来,后来因为想着快点到驻地,就没实施.夜晚的路上黑漆漆,两旁硕大的芭蕉和不知名的高大植物飞速地退到后面,带着呜呜响声的风不由分说扑到车里,靠着窗坐的我刚好被灌到,仿佛瞬间,温暖的风就加上了寒意,已经消失无踪.一间房子亮着灯光从远处闪出来,红色的霓虹灯上写着“普洱荼”.恍惚间我的口渴了,戒想念普洱荼了.

我是在到了勐海之后才知道六大荼山的,也才知道南糯山是其中之一.

奔波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坐在朋友们中间,端起了荼盏.小小的杯子亮晶晶的,里面的荼汤红红的,旁边还有一碟糕点,很香很软很甜,刚好和我的胃的需要搭衬.此时夜已深,灯火通明中有位气质优雅的女士在招呼我们,阮殿荣, “六大荼山”品牌的掌门人.她不经意地在室内走动着,听我们这些人热热闹闹地说着各种逸闻趣事,天南海北的口音加上五湖四海的事,一张带荼海的大桌子的周围都是盈盈的和乐.她微微地笑着,当需要她出现,她可能会说上一句,应着说话人的话风,多半时候就那么沉实的给每个人的杯子里续茶.我喜欢这样的主人:不喧宾夺主又有存在感,实在是深谙做主人的精髓.

说来说去,免不了要说时间,从已经带寒意的北方到彩云之南,每个人都要为这趟旅行做各种准备.主人很善解人意,提议各位赶紧休息吧.荼已代酒迎了客人,风仍然有暖意,阵阵袭来,正是入睡的好时辰.

入睡前的最后一刻我还在想,今夜的人生是荼的时刻,专属普洱的好时光.

天光亮的比想象中的晚.我在一片黑暗中醒来,有点懵,忽然记不得这是哪里,我在什么地方的床上醒来.合上眼睛,慢慢想起来昨夜的热闹和喧嚣,朋友们的笑脸和那盏荼,那碟糕点.看了手机,发现已经接近七点了.这个时候即使是北方天也亮了,这里仍然黑着.我滑到床下,打开窗帘,一股凉气扑过来,外面的灯有些已经熄了.逛到外面还有点凉,不禁抓紧了领口,一辆花式木头车就停在院子里,看起来样子有点古怪.凑近前看明白了,这是一个小房子,简易杆栏式,蹬着梯子进去,四面透风的屋子好像比在外面时空气流通的更好.远处一丝玫红色的光亮出现了,我蹲坐着看那抹红一点点地扩大到半个天际——天亮透了.

仿佛瞬间,路上的喧闹声就起了,人来人往的阵势流水样铺陈开去,只从衣着上分析,这里的人成分复杂,根据昨晚的聊天经验,穿得最简单的那些人,即只着背心短裤的男人和穿超短裙的女人是本地人.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装束.许多外来的人猛地看见马路上走着的女子都着超短裙,免不了想的多,以为此地民风如何如何,不过是民俗罢了.还有个不同就是本地人的肤色都偏重一些,这里的纬度和海拔都使得阳光的热情被加大了扑到人的身上,天长日久的,也就免不了表现出来.

正对着马路对面有一排店铺,和昨晚一路上看到的接近,最多的是茶叶店,看的多了,忍不住笑起来,这里的人开店铺好像只知道开茶叶店.好荼也是喝过的,多年前天津正兴德的西湖龙井我喝过,香气四溢的茶水从我口中过酌时候,才知道好荼的名声绝不是虚的.这样的感受,昨晚在“六大荼山”那里又感受到了,当普洱荼被饮入,我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它们在唱歌、跳舞,在高兴地彼此拥抱、握手.有点遗憾的是,昨天的时间有点短.我想我的细胞们和我的感受是一致的.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我正需要水,甘霖的感受被放大了.

凉意习习中,我们已置身古茶园.和我想的不同的是,古茶树很高,叶片也大,颜色深深,不是我在信阳看过的台地茶树,呈梯田状,一层层地上去,在那样的地方采荼时多半身体是要前倾的.此地这样高的树,要怎么采呢?周围没有我能更接近树顶的工具,想动手采荼的想法宣告落空.阳光斑驳地在树影中投射着影子,已经见过几百年风雨的古茶树仍然承接着日华月露,它们的绿叶宣告着作为荼的提供者,它们仍然在努力.我们脚步匆匆地从一群牛身边走过,牛们卧在茶树林中,对我们这群人毫不在意,其中有一头小牛,把头搁在老牛的身上,柔和的黄牛颜色,比任何文艺作品中看到的更亲切,干净,温暖.带的白色茶花从树枝上掉下来,落在松软的泥土上,小小的花瓣伸张着,太阳光已经把露水晒干,的无视即将入土的命运,仍然顽强地刺出去,想召唤蜜蜂的光临.

这里的茶树曾经被采过吗?是野生的吗?

这里的古茶树是经过人工驯化的.茶树如果不经过驯化,是不能被采的.这里的古茶树是云南多个古茶树群之一,专家研究过,这里的茶树曾经给人类提供过质量优良的荼青.

这里也属于“六大荼山”吗?

当年阮总早早就把这里收入公司了.那时候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古茶树的价值.

这些茶树还能采吗?

每年到了采荼的时节,这里都非常热闹,还要举行仪式呢.

想起来刚刚看到一棵茶树上有小伙子在上下其手,应该是给明年的采荼做预备工作了.

我们逛到接近中午,才溜达着离开.这样的地方,来一次不易,总有舍不得离开的想法,拖延的办法五花八门,拍照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每个人都拍了不少,只有诗人凭空消失,没找到他,后来知道,他对着一棵茶树有了灵感,他在古茶树园里追逐着灵感之丝,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寂静处,叶片中穿透的阳光映射下,他的作品即将诞生.

约一百年前,距这里不远的凤庆鲁史诞生了著名的荼庄“俊昌号”,只这一家商号,就带动了一群人苛进的脚步.叫骆英才的商人,首开买荒山种荼,做产销一条龙,借荼马古道的交通便利给自己的事业上了新台阶.他把自己的茶叶事业送到了高峰,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凤庆鲁史的茶叶贸易形成了新的,直到今天说到滇红,仍然会提到凤庆.所以你看,什么样的事业都需要人发挥作用,一个有力量的带头人能做的不止是对他个人命运的改变,更促使他周围的人加入到大潮中.那个时候,荼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是把云南和围绕这片土地的各方连接起来的纽带.云南这片产荼盛地的历史到这个骆英才的出现,显然抬升了态势.

在此之前,茶叶的历史中有些很让人无语.像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清河堡之战,起因是张居正想打击茶叶,结果是导致了边贸中茶叶的供给完全中断.中国人做事情一贯讲究中庸,不把事情做绝是许多事情最后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偶或出现的决绝,恰恰是中国人不熟悉的,因为一片小小茶叶,蒙古人和女真人都不干了,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可能离开茶叶了,人为了生存是肯打仗的.这场仗打了三年,以重开荼市作为结果.而能令蒙古人和女真人动武的茶叶,就是从云南的“古六大荼山”产出的荼.

早在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 “夫大荼山”就被单独划分成一个版纳——“荼山版纳”.彼时这里的茶叶规格很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贡荼的生产而设置的.到了清朝,这里的茶叶生产已经蔚为大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我被科普过,一二级的好茶叶要做小窝头,即沱荼;居中的茶叶要做成饼,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之下,那些饼被压实后,里面会发生一些看不到的反应,使饼荼的味道更佳;被做成砖茶的茶叶最厚实有力量,和习惯吃牛羊肉的饮食习惯最相宜,在补充了各种微量元素的同时,也把吃到胃里的各种油腻刮下来,特别有利身体健康.所以,大自然的产物都是宝贝,没有所谓的不能用,都是用的不是地方才产生了浪费.

下午我们到了一家企业的门口,有鲜花、枝叶沾着幸福的水洒到我们身上的仪式,还有拉祜族的朋友唱着非常欢乐的歌.这之后的几天里,我反复听到这支歌,《快乐拉祜》,据说是位农民写的,太欢快了,在听到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首歌学会了,作为保留曲目唱给朋友们听.

我发现我们又坐到了昨晚的那张带荼海的长桌周围,一个美丽温柔的小姑娘表演荼艺,一群少数民族的朋友唱着欢乐的歌.我朝门外望去,看见一幅横幅,上面的字清楚地表明了这里的守则:质量决定成败,文化主导未来.我们又和阮殿荣老总坐到一起.听了解的人说她的奋斗史,说这个和当年的“俊昌号”有着千丝万缕瓜葛的女子,大学毕业后从事了荼的事业,想着凭自己的力量为云南的茶叶做点事情,果敢地承担起了要把普洱荼发扬光大的重任.她曾经对着被拆毁的厂房泪流满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付出过真挚的情感之后的她,越发知道美好的结果得来不易.

只是喝普洱荼我们哪里甘心,想亲自去做一下的想法始终在指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到车间.我们进入了最后的蒸压环节的车间.一个横杆立着,两边各是三个石头坨坨.靠墙的桌子上有机器,一个桶状物,底是活动的.一份荼被小心地称量过后,放入了桶状物里面,蒸汽从机器上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很像天津名小吃熟梨糕,也是运用了蒸汽的力量.几分钟后被蒸好的茶叶放到一块布里,抓紧、绕圈、手动压实,再放到石头坨坨的下面,我们可以跳到坨坨上丢左右扭动,利用自身的重力把茶叶更加压实在.我跳上去的时候,发现最好的扭动方式和跳迪斯科的方式很接近,受到师傅的表扬后忍不住说出来感慨: “劳动是最好的艺术来源,舞蹈动作在这里用的很好,说明舞蹈确实是从生活、劳动中来的”.上一次我有类似的感悟是在参观蒙古族的舞蹈的时候,他们的许多动作让我想起来生活中的各种劳作.

几天后,我站在荼马古道的入口处,那里有个介绍说马帮都会从这个叫难搭桥的地方经过.我们走了一段其中的古道,卵圆的石头排在路上,我一点没觉得好走,想到前两天去看南糯山中那棵800年的古茶树,牌子上说大概距离3100步,我走了大概5000步,经过的地方据说已经加宽许多,我走的磕磕绊绊.最后看到的古茶树是在悬崖边上,我不禁奇怪,这样的树怎么知道有八百年呢?说是有专家用科学方法证实了.根据什么呢?这棵树是经过人工驯化的,有驯化的痕迹.我肃然起敬,八百年前的先人,在这么深的山里,对这棵树施加了人的意志,让这棵树产出适合饮用的茶叶,尽管我们不能肯定那时候的人的饮荼方式到底是什么.就像我在山西耀州看到的耀州窑里古人专门用来擂荼的物件,唐时,人们饮荼是要先擂的.而我饮过的最接近擂荼方式的荼是在湖南的泪罗,那里的人饮的荼里还要放上芝麻和花椒,味道和现在通常的饮荼方式很有距离.我猜云南的茶叶在八百年前被古人采摘下来,饮用,和今天的方式应该也是不同的.

只不过,对于仍然在树上年年都生出来的本为树叶的荼们来说,无论是什么样子的饮用方式,本源都是他们,一样的来源古今各不相同的处理方式,正是荼们尽情招展的好风致.

责任编辑:祝立根

普洱之路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普洱之路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普洱之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健康之路期刊

2、成才之路期刊

3、健康之路杂志社

4、普惠金融论文

5、普刊

6、普刊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