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楠园女儿情论文范文检索 与楠园女儿情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是一篇关于楠园女儿情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楠园女儿情

李林栋

不久前离别楠园, 至今仍在念中.那是为人父者独享的一种女儿情, 可遇而不可求.至今想来, 那真可谓是天赐良“园” 啊.

我曾经在云南生活过, 昆明更是多进多出.举凡西山龙门看日出、滇池海埂戏海鸥, 抑或是大观楼观长联品味孙冉翁, 或者是在鸣凤山下登金殿观赏吴三桂曾经用过的那把战刀, 等等, 我都经历过了.甚至也可以说, 我都“享受” 过了.但在遇到楠园之前, 这些享受都只能说是“群享”, 而不能说是“独享”.为什么呢? 楠园女儿情, 当然是独享啊.

现在来说我的女儿.我的女儿刚出生时, 为给她起个好名字, 可是让我这个初为人父者绞尽了脑汁儿.记得当时我曾像着了迷也似着了魔一样, 经常趴在床上, 或站在晾晒的“太阳旗” 下, 认真地翻看辞典、字典, 还翻遍了《唐诗三百首》《词综》《南唐二主词校订》《陶渊明集》等等, 先后给她起了100 多个名字, 写满了一张牛皮纸的正反面.但这么多名字起完之后, 我竟然更没了定夺,反而听从办公室一人说了一个“楠” 字,便欲给女儿起名叫“李楠” 了.当时其他同事也都推崇这一个“楠” 字,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还是有点儿不放心, 回家以后便又翻字典.原来楠是一种结实、贵重的木; 楠木是木料之冠, 略有香味儿, 具有防潮抗腐的特性.而几乎与此同时, 我还发现当日的《北京日报》三版下刊有一文《长陵的楠木大殿》, 细读之, 说的是明十三陵首陵———长陵的楠木大柱共有16根, 皆为整材; 中间4 根直径各为1.17 米,两人合抱不能交手.而且, 此楠木大殿至今已557 年了, 国内无双, 比故宫太和殿的柱子还好.太和殿柱外涂朱色, 不见其内, 而长陵楠柱外不涂色, 毫无掩饰, 常为游人惊叹与喜爱.仿佛是与此报道相呼应, 妻当时也说道, 前不久《文汇报》上公布上海中学生数学竞赛前几名的名单,就有一个女孩儿的名字叫李楠哪! 真的吗?听“孩儿她妈” 这么赞同地说, 虽有重名之虞, 但上海离北京何其远也, 就这么定了吧, 也图个好兆头!

真是“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后来的漫长岁月也充分证明了兹事体大, 影响深远.比如说吧, 自从有了“李楠” 之后,我竟然变成了一个炽热的“楠” 字爱好者!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景况, 我几乎是见到“楠” 字就为之热爱, 不胜痴迷———特别是后来女儿出国留学并定居海外以后, “楠”字在我眼前, 仿佛就是我宝贝女儿的化身,每一见之, 顿感亲切! 恰如春风抚面, 浑身舒畅!

因此, 我曾经在有售金丝楠木手串儿的地方必有入手, 家中也多有收藏楠木雅玩如笔桶、小碗等.我还幻想过搬到楠溪江边住, 也曾在福建偶遇的一棵古楠树连忘返.甚至, 有一次在某地听闻某大型商业中心展售金丝楠木家具, 我便急急赶去———我至今还记得, 那时候的囊中羞涩, 曾经让我无地自容……

终于, 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又来到了昆明, 又来到了那奇迹般的一天……

就要告别云南飞回北京了.飞机票都已经买好了, 后天走.本来今天是要和同伴儿一起去翠湖公园和红嘴鸥告别的, 但临时有篇稿子当地某家报纸急索, 便只好留在宾馆“完成任务”, 任由伙伴儿独行了.稿子不难, 中午便了断了此事.于是出门信步, 沿街向前走去.四月的昆明,更是春明景和, 怡情满目.

忽然发现曾经过多次的潘家湾却原来是个卖旧书的所在! 原来以为里面只是个卖电器等的旧货市场呢!

兴奋之情, 难以言表.于是逛, 细细地逛.于是买, 少买少买地买.就这样,细逛加少买, 半天时间转瞬即过, 我的少买之书在手仍然有七八本之多, 怎么办?好在不远处即有收快递的———但哪一本精挑细选的书都可以寄, 唯有这一本不能寄,必留在手, 必即阅之!

为什么? 这可是潘家湾今日给我的意外惊喜, 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本天赐良“园” 啊!

这本书的名字叫《楠园题咏》, 其勒口处的内容简介为: “楠园, 位于四季如春之昆明市属安宁县城, 独具江南古典园林风格, 是经著名建筑专家陈从周设计营建而成.园中厅轩亭阁及家具, 全用楠木,且植楠林, 景色奇雅, 甚博殊荣.” 而翻览全书凡184 页, 又可知其为“安宁楠园云路诗社” 编辑出版于“一九九三年八月第一版”, 这显然不是一本近著, 而这亲切的楠园也显然就不可能是一座近筑了.可我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呢? 云南, 真是秘境多多; 昆明,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第二天, 恰巧我的同伴儿又有别的事了, 于是我便一个人前往那尚属神秘的楠园去“独享”.

当我先去宾馆餐厅吃美味卷粉时, 竟然食不知味.这是因为我又一次被手不释卷的《楠园题咏》深深吸引了.特别是曾有《说园》一著隆誉天下的陈从周教授又在书中《楠园小记》一文中夫子自道“为爱滇南山水好, 古稀千里筑楠园”, 读来令人钦敬不已.陈老接下来的文字也十分养眼: “园有水一泓, 倚山垒石, 亭馆参列.材釆楠木为之, 故曰楠园.园可以闲吟,可以度曲, 更容雅集举觞.秋月春风, 山影波光, 游者情自得之……”

真是个好地方! 可上路之后, 不断有昆明友人电询我今天怎么安排.他们都是知晓我即将于明日返京的“老昆明”, 但当我一一告知“正往楠园一游” 的时候, 他们竟然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楠园! 当我进一步告知这个楠园是在“安宁县城” 时, 他们竟不约而同地反应为“是吗”?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莫非是昆明胜景多多,好多昆明人已经充耳不闻了? 未见楠园,我已经先自为楠园惋惜起来.以我所见“楠” 之多, 以我所涉“楠” 之众, 此楠园应为举世无双, 此地独有啊! 为何此地的朋友们鲜有人知呢?

其实, 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的大隐所在, 即处于安宁县城的一条街道里侧.在街边盛开的一片粉红色桃林的掩映中, 从周先生题额“楠园”的一块门匾耀人眼目, 门侧则有两座石狮镇守于前, 当门可见内里修竹参天, 曲径通幽.至此, 我的心安然静然, 一路上的觅途劳顿荡然无存, 只想在这终至眼前的“楠园” 匾额下留影一帧, 尽快地在微信上传给远方的女儿一看, 告诉她: 此时此刻,爸爸与楠(园) 在一起!

真是心想事成.恰在此时, 空无一人的门前又来了一位上了些年纪的大姐, 还没等我开口, 她便善解人意地主动上前来帮忙了.而且她似乎熟于此道, 当快门响过, 我自视她给我接连拍的几帧“与楠照”都没得挑, 张张可传存于久远.只是帮我“留此存照” 之后, 这位似乎熟于此道的大姐并未进入楠园, 而是在我观览照片时即转身离去了.当我一边向她道谢一边看她没入那片耀眼的桃林时, 又不禁想到: 难道她不是游客, 而是个当地人?

进得楠园, 仿佛一下子由云南而至江南了.粉墙黛瓦, 紫藤萝蔓, 有春苏轩豁然开朗.左转春影廊, 旁有楠亭矗立于一泓池水之上, 天影倒涵, 如临仙境.绕经随宜轩, 达鸳鸯厅, 即见一大理石屏其上有俞振飞所题“春花秋月馆”.驻足其下,你不禁会想到“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驻” 那般名句.面北则有顾廷龙所题“小山流水轩”; 另有池畔石山与长廊相对,有巨石为从周先生亲题之“音谷”, 暗寓这里有流泉泻过山颠之谷.触目庭院所及之处, 虚实相间, 清香四溢; 园西北角高阜上有春润亭, 东北角假山巅则有安宁阁,观之颇有园内有园或园外有园之感.此楠园真是难能可贵, 虽多人工点缀, 却不损其天然之美与山水之真, 其设计之精巧,技艺之神奇, 非胸有万千丘壑而功力非凡者, 不能配合得如此天真自然.特别是身在那一片罕见的楠木林中时, 万籁俱寂,心中的诗情却一再地翻涌, 终至凝结成了这样一首小诗:

情有独钟访楠园,

深度昆明又一款.

宝地从来不世出,

窝在红尘枉为仙.

哈哈, 这首诗吟出, 未及步出楠林,我便急急在微信上传给遥远遥远的女儿了.如今时代自有神助, 我刚刚步出馨香的楠木林外, 微信上便出现了女儿那厢“非常快乐” 的表情符号, 然后是巨得意的“哈哈”, 再之后就是完美会意了我的藏头诗句了: “情深宝窝!”

啊, 世界上有个称谓只有我们知道!而我们之间的“心有灵犀” 又是多么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啊———

是的, 至今思想起, 犹在楠园中.那是普天下的父母都会有的一种儿女情啊!

【责任编辑冯敏飞】

楠园女儿情论文范文结:

关于楠园女儿情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楠园女儿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贵州省情论文范文

2、学友园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