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相关论文如何写 与渗透美育: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方面论文范文集

这篇音乐教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渗透美育: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

熊海媚(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00)

摘 要: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主要策略有:挖掘音乐作品的感染力、聚焦教学方式的张弛力、提升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力.

关键词:美育 感染力 张弛力 领悟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传承和发扬世界各国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释相关做法.

一、挖掘音乐作品的感染力

创作者(包括词作者、曲作者、演奏者、歌唱者)的情感包含在音乐创作和再创作的过程之中.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乐理知识、歌唱技巧,还要分析相关音乐作品的思想主题和情感境界,挖掘其内在的感染力,并通过音乐传递这种感染力,使学生与创作者在不同的时空里“同频共振”,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美的情感熏陶.

如欣赏名作《我爱你,中国》(爱国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歌的相关内容和背景,指出这首歌采用了我国词律“赋比兴”的手法,通过排比叠句的表达和质朴无华的歌词,形象细腻地刻画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画卷,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热爱和深情依恋;然后组织学生认真分析作品的曲调和风格,领会歌曲节奏的平缓优美、旋律的层层递进、情感的逐步升华等特点;最后组织学生欣赏、学唱.在由浅入深的分析中,在情感的逐步深化中,在深情的演绎中,学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歌曲的内在感染力和爆发力,在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同时,得到了美感的塑造.

再如欣赏《夏日泛舟海上》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歌曲的感染力,深刻理解歌曲的意韵:先是通过抒情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让学生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勾勒浪花朵朵、温润自如的怡人海景;然后组织他们畅谈各自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有的描绘了自己和家人一起泛舟海上的快乐,有的描述了自己和朋友共同泛舟海上的情趣;之后,我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欣赏,他们便逐渐领会到歌曲中蕴含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纯真友谊的内涵以及蕴含的浓厚感染力.

日常教学中,教师须从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出发,挑选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典范,引导学生深层挖掘作品的感染力,领会其中的美育价值.在作品的选择上,要以主题向上、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喜闻乐见等为标准;在课堂实践上,要在讲解乐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逐步加深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另外,教师要通过亲自演奏和示唱,带领学生充分融入作品的艺术情境之中,获得更为深入的艺术熏陶,提升审美能力.

二、聚焦教学方式的张弛力

在深入挖掘音乐作品感染力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立足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张弛有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度理解作品,在发现作品美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一)兴趣导入法

兴趣导入法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适时导入要传授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学科的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和激发学生发现美、热爱美的原动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并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并细心观察他们的课堂反应,巧妙把握课堂氛围,择机导入教学内容.

仍以学唱《夏日泛舟海上》为例,课上,我先通过“大家去过哪些海滨城市”“你们见过大海吗”“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了解学情,之后又提供了一些关于大海的资料和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待课堂氛围趋于热烈、学生的参与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我迅速导入歌曲.接着,在教唱词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体悟,并以问题“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旋律怎么样”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此时,学生对乐曲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思考不久,便给出了如“歌曲旋律优美”“这首曲子有韵律感”“这首曲子能够促发我们的美感”等表述.可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探求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重点提示法

重点提示法,即在教学中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的印象,促发审美感悟.如在欣赏和学唱乐曲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通过“你们脑海里想到了什么场景”“你们此时的感受是什么”“歌曲在这里为什么如此表达”等问题,提示学生在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上集中注意力,开展积极思考和联想.还会围绕歌曲的重点片段,同步进行播放、演奏、示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会把所学内容与其他曲调类似或同类型风格的乐曲进行比较,提示学生进行异同点区分,进而深层次把握歌曲的美感.对于大部分乐曲,我都会对其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歌曲内容以及难点部分等予以重点提示,为学生领会其中的韵味和美感扫清障碍.事实证明,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提示,学生对音乐美的发现往往很精准,审美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三)跟踪巩固法

跟踪巩固法就是在学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时通过再强化、再巩固,使学生达到完全掌握、自主审美的目的.

实践证明,人类记忆有“退失性遗忘”和“间隔性加强”的双重特性,即如果一段时间不去巩固已有知识,学习的知识就会逐步淡忘或消失;如果对之前所掌握的知识不断加以巩固,记忆便会更加持久.因此,当学生对音乐知识处于“半生不熟”“基本掌握”的状态时,教师要以“誓不罢休”“奋起直追”的姿态,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和巩固已学,促使他们顺利从掌握层面进入审美层面.

仍以欣赏《我爱你,中国》为例,当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内容、旋律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我设法让他们思考、想象、体悟歌曲所营造的场景,并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过程,既有充分的思索,又有不断的巩固和理解,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还让他们积极对歌曲的审美意境进行了自主拓展和延伸,让歌曲的审美意境更具张力.

三、提升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力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对音乐作品内涵的领悟力,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领.

首先,应强化基础理论学习.除了牢牢把握音乐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定位,充分认识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之外,教师还要认真学习《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外名曲欣赏》等音乐经典理论书籍及教育著作,深入实践古今中外教育学家提出的各种音乐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展思路、视野、眼光,改进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手段,提升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力.

其次,强化现行课程标准学习.除了精准把握音乐课程的性质,特别是注重审美性这一音乐学科的属性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突出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时间性、表演性、情感性等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欣赏、演唱、演奏、表演、编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持续弘扬民族文化、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提升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力.

再次,强化课堂教学语言学习.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音乐课堂中美育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精准、优美、和润教学语言的引领.立足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三点:一是准确、精炼,即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传递精准的知识和美的内容;二是节奏、美感,即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语言表达作品的韵律美;三是亲和、自然,即用自然、流畅、亲切的声音演绎作品别具一格的美.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人们热爱音乐、喜欢音乐,并试图从音乐中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是提升学生感受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以这一抓手为借力,在音乐课堂中的美育渗透领域做更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张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2] 何海容.谈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与美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1).

[3] 王晨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荆楚学术,2018(17).

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音乐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音乐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音乐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