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专案改善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质量监测中的作用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质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专案改善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质量监测中的作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质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从人员、方法、环境等方面对我院2015年1~6月不合格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专案改善目标,并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比较改善前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专案改善前的0.98%降低到0.48%,护士采血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护士采血知识,有利于静脉血标本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静脉血标本;专案改善;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21.049

不合格的静脉血标本不仅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增加静脉血标本重检次数和护士工作量,而且影响疾病及时诊断,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报道[1-2],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达0.298%~0.80%.为此,我院成立静脉采集血标本质量专案改善小组,改善护理质量管理[3],回顾性分析2015年上半年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追踪验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6月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静脉血标本,共计18367管,其中检验科、输血科不合格血标本180管,不合格率为0.98%.

1.2方法

1.2.1成立专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检验科、信息科技术员各1名,临床科室护士长2名,转运中心护士1名.入选条件: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均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年龄35~40岁;其余检验科及信息科人员均为中级以上职称.由临床科室1名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专案小组的统筹及协调工作,其余人员负责收集材料、汇总数据、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并提出解决方案,监督、评估改进措施及专案改善情况,最终完成报告.

1.2.2现状分析

1.2.2.1180管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表1)

1.2.2.2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情况采用发放问卷形式调查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操作规范及静脉采血知识掌握情况,共发放3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0份,结果显示,65%护理人员参加过院级培训3次及以上,64%护理人员对需静脉采集血标本的患者告知宣教不全面,护理人员静脉采血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4%,57%护理人员认为现有静脉采血流程不完善,49%护理人员建议完善采血信息系统,49%护理人员认为标本转运时间影响血液标本质量,41%护理人员认为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不及时,33%护理人员认为晨采血时间影响血标本质量.

1.2.3要因分析小组成员从人员、运转机制、环境、物品、方法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静脉采血知识欠缺,静脉采血相关制度流程不完善,培训和再教育活动较少,效果差,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认识不到采集血标本告知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和血标本采集不合格带来的严重后果;检验科人员与护理人员沟通不及时.(2)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转运不及时.(3)条码与标本不符,条码贴附位置不正确或条码打印不清晰,采血针单一,流转流程繁琐.(4)标本转运容器不合理,不统一.(5)条码静脉采集血标本查对繁琐,无电子提醒系统.

1.2.4确定主题,形成专案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的专案改善方案.小组人员从最初环节着手,即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患者采集静脉血前的宣教,包括患者采血前注意事项、采血方法、收集及观察标本方法、转运方法等,落实全程标本核对机制等流程的严密监督,确保静脉采血标本的正确收集,保障有效的临床检验结果.

1.2.5专案改善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专案改善目标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在0.6%以下.

1.2.6对策拟定及实施从护理人员采血知识培养、标本采集手册和静脉采血注意事项告知的制定、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技术和采血流程的修订、标本的规范转运、检验科人员对标本采集、静脉血标本流转信息化等几个方面严格把关[4],拟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1.2.6.1提高护理人员静脉采血知识、培训和再教育效果邀请检验科专业人员分批次对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并将培训形成常态化,重点讲解影响血标本采集因素、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及不合格标本常见原因分析,达到采血知识同质化;对护理人员每年考核4次.各科室落实本科室常见采血项目注意事项,并打印、塑封成册放置于醒目位置,便于护理人员查看和对采血患者进行告知宣教;制定“血标本采集查对制度”、“标本规范转运查对制度”,修订“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等,真正做到按制度操作查对等.专案小组将这些资源以视频或图片讲解形式汇集成册,发送至护理职工微信群、院内网站供大家观摩学习.专案小组组织相关督导人员定期不定时抽查各科采血标本合格率,并汇总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再培训.

1.2.6.2完善采血流转信息系统在信息科的支持下,建立血标本全程监管系统,包括电子扫码设备,电子扫码显示采血项目与试管类型提醒,急查标本自动提醒,危急值报告提示;转运中心对全院标本采集实时监控,简化护理人员、转运人员核对、交接流程.

1.2.6.3加强血标本转运管理完善“标本转运查对及交接登记制度”、“院内标本安全转运工作流程”,统一标本转运箱和标本转运登记本,规范转运人员的转运操作,要求标本直立压紧、排列整齐,分类摆放,避免出现震荡、破损、污染或标签脱落等现象;对采集后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以免血液成分发生变化[5].标本转运人员每日配备呼叫器,标本收集箱,并定时巡视所负责科室,从而有效及时送检血标本;每月不定时跟踪监管血标本运送过程,减少血标本转运中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溶血、凝血及试管破裂,提高血标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1.2.6.4加强检验科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检验科为全院制定“标本采集手册”,将采血相关检测项目的目的、意义、所用试管、注意事项等装订成册,方便护理人员学习,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提供指导;检验科制定明确的检验标本验收与拒收标准,查对查验血标本申请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是否有污染;检查标本量与外观;采集与送达时间间隔是否符合要求,严格落实每个环节.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均有特定标识、登记系统,注明拒收原因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重新采集.

1.3效果观察2015年7~12月专案改善后收集静脉血标本16668管,向护理人员发放“静脉采血知识及操作规范”问卷380份,收回380份.从静脉采血项目合格率及护理人员对静脉采血知识和操作规范的掌握情况两方面观察专案改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专案改善前后静脉采血不合格率比较(表2)

2.2专案改善前后护理人员静脉采血知识及规范操作的掌握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临床工作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标本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三方面.而临床检验分析前作为标本源的控制环节在整个质量控制中的下达与执行、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转运与接收等几个步骤起重要作用[6],涉及医院多科室、多环节,任何一步出现偏差均可以影响检验结果.专案改善关乎临床静脉采血整个过程,并且着重落实人员培训、教育、持续监控、管理等方面,对提高采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专案改善后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专案改善前的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本专案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创建或完善静脉采血各阶段的规章制度,利用信息科、检验科等科室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如急诊提醒系统、危急值提醒等,能有效缩短血标本自采集到检测时间,简化各周转环节的繁琐对接程序,提高采血效率,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保证使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在血标本检测结果出现后第一时间接收并做出相关处理;利用规范的监督审查机制,督查护理人员规范静脉采血技术并对采血知识进行定期考核,促使护理人员提高静脉采血理论知识及增强操作能力.通过专案的提出,多科室积极沟通、密切协作,从采血前至采血后血检查结果的处理全过程中挖掘真因、集思广益、联合制订整改方案,是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的保证,值得推广.

专案改善小组将继续利用管理工具不断修订静脉采血制度、流程、标准,共建检验标本质控监测机制,加强团队合作,将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质量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质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质量方面论文范文。

1、商品和质量杂志

2、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3、质量论文

4、建筑质量论文

5、药品质量管理论文

6、质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