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公平正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公平正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雕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它是中国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传承的精神基因,是今天中国人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蹄疾步稳.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司法改革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亿万双期盼公正的眼睛,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正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总书记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要消除这些导致各种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深层次原因,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在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个方面111项改革部署,而一年前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18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

一场司法领域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就此拉开大幕.

司法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改什么,从哪里改起?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过去,我国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特别是司法行政化问题突出,院庭长像行政领导一样审批案件,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权限不清、责任不明.

2014年1月,总书记在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2015年3月,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提出,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此明确: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带动整个司法体制改革次第前行.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强的特点,司法责任制改的是体制机制,就是要把司法责任落实到人,谁办案谁负责.短短5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员额制,是整个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通过员额制改革,把司法队伍中的优秀人才选入员额,实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入额就要办案,办案就要负责.

2014年1月,总书记在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已经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推开,省以下的法院检察院实现了全覆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来,全国共遴选进入员额的法官12万多名、检察官9万多名,优质司法资源配置到了办案一线,为落实司法责任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倒逼法官检察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办案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2016年,在立案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9.2%,审判质量明显提高.

问题牵引改革,而改革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的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不仅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又进一步拓宽了司法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改革落地,效果初显.目前,上海、浙江、青海等地由法官、合议庭直接裁判的案件达到98%以上,由检察官审查起诉的公诉案件占90%以上.在总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基层法院、检察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办案力量增加了20%以上,人均办案数量增长20%以上,结案率上升18%以上.

以员额制为抓手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四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措施,在司法责任制这块基石之上,为法治中国夯筑起了更加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框架.

排除非法证据,以审判为中心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培根这段话,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刻.

证据是诉讼之王,非法证据是刑事诉讼中的“毒果”.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造中,审判作为对案件作出最终裁判的程序,是守护司法公正、防范冤假错案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仍然存在办案人员对法庭审判重视不够的现象,一些进入庭审的案件,有的关键证据没有收集或者没有依法收集,有的没有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要求,使庭审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任务.总书记指出,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突出司法权威,确保审判程序的合法化、正当化,防止非法证据进入最后的裁判结果的重要的诉讼制度改革,对于防范冤假错案,对于排除非法证据,对于确立审判的高标准,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实际上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前,曾呈现出了一种侦查为中心的样态.就是“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饭”端上来以后,夹生了、糊了,法院不吃不行.

如今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一系列改革措施从顶层陆续推向了基层.

改革推出后,法院对侦查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直接采信,而是要把证据拿到法庭上通过质证的方式,来确定它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程序上不合法或来源不明的证据,一律被列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在法庭调查阶段,关键证人必须到庭.

为适应改革,机关探索建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行案件集中讯问、全程闭环、全程监督的办案新模式,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全程录音录像.这些新措施,将有效防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保证证据的合法性.

陈满案、呼格案、聂树斌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先后纠正了一系列重大错案.人民群众从一次次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的举动中,感受到党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坚定决心,感知到司法在改革中迈向公平公正的坚实脚步.

法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关口,正在改革的“破”与“立”中,成为守护公正的一扇铁壁.

公正司法,造福人民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就提出建设法治浙江,他把法治浙江的核心价值追求定位为四个字——“法治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法治就要在哪里落脚.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公正司法、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从未改变,一脉相承.

司法便民利民改革,与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一起,构成了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三驾马车”.便民利民,就要毫不含糊、实实在在地对准百姓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去改.

立案难,这曾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头号难题”.因为难立案,很多老百姓遇到了矛盾纠纷,最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

2015年,全国法院同时展开立案登记制改革.改革的要求很重要,也很简单——“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如今,在上海浦东法院,通过二维码就能自助立案.在福建、浙江,为方便群众打官司,全省范围内都实现了异地立案服务.

执行难,也是困扰百姓的司法“老大难”.因为执行问题,有些老百姓甚至把法院的裁判文书称为“盖着官印的白条”.而就在去年,一项政策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2016年6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惩治“老赖”的37项措施一出台,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广、惩戒最严的整治“老赖”措施.

这些措施成为了执行法官的杀手锏.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589万例.一大批“老赖”被限制乘飞机、坐高铁、住星级酒店、担任公职等.迫于压力,“老赖”们纷纷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难,这一制约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在得到有效.

人民群众是司法改革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改革的参与者.

为了法、促进司法公正,深改领导小组先后推出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选任办法和扩大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追风踏浪,如今已经船到江心.不是小修小补,不怕伤筋动骨.这是一场广度、深度、难度远超以往的司法改革.

改革的成效要交给人民评判.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为什么这场波澜壮阔的司法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历史足以铭记、老百姓十分有感的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责任编辑 王碧清

公平正义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公平正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公平正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教育公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