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画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在黑白世界里写心记青年山水画家张喆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山水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山水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在黑白世界里写心记青年山水画家张喆

70 后的一代人身上通常拥有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历史责任感和时代先锋性.他们大多成长在“”后期,政治伤痕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并不明显.上世纪80 年代市场经济的潮流来袭之时,他们还是稚气未脱的求学少年.90 年代,满大街充斥的流行文化轻易俘虏了他们的青春年华.21 世纪的信息爆炸又让他们应接不暇.

比起上一辈人,他们算是幸运的,躲过了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比起80 后、90 后,他们又是失落的.改革春风拂过,世界变化的速度等同于细胞繁殖,他们几乎是被裹挟着投入与更年轻一代竞争的尴尬里.他们的肩上,既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又不乏与时俱进的个性意识.出生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的张喆,就是这样一位兼具历史责任感和时代先锋性的文人画家.

但凡文人画者,或者说喜欢中国文人画的,都不例外的具备中国传统文人的归隐思想,这是中国哲学中根生蒂固的道家思想使然.老子崇尚“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家的“淡泊无为”思想深入文人画的骨髓之中.

张喆陶醉在文人画的浸润里二十余年.手上功夫自不用说,最难得的还是他画里涌动着的文人情绪.灰黑的基调含蓄隐晦,白练的羊肠小路曲曲折折,通向未可知的山林深处.山是远的,雾霭轻飘,这样一种隐逸是文人画里最熟悉的气息,但是细细品味又有不同.他的画里几乎看不见通常文人画中的小亭,连水也是没有波纹的,只有一两条小船游曳在画面里.他说自己不喜欢人造的东西,他渴望接近最纯粹的自然,他隐去一切多余的因子,就连过于程式化的水纹都显得多余.他宁愿极简到一种完全纯净的世界去,宁愿只用黑、白两色来打造他心里的世界.

黑与白是世界上最纯粹的两种颜色,乐器之王——钢琴只有黑、白两种琴键,服饰中黑色西服搭配白色衬衫最为庄重严肃.中国画里,黑的墨,白的纸,加之水的浸润流淌,可以氤氲成万般曼妙意境.张喆对黑与白的搭配拥有本能的痴迷,他作画时,一支笔,一张纸,一碟墨,创作再大的画,也只用这些最简单的材料.他吸取黄宾虹的积墨法,层层铺色,大处定局,再精细勾勒,小处点缀,完全靠的心里感觉和手上功夫.他的画,粗看宛如黑墨团,细看方见出笔笔的精致和构架的缜密.可以说,张喆在把握笔墨精髓上是极为传统和纯粹的.

如果因此把张喆定义为传统型画家,那显然不完全.他的画,充满了形式构成的冲击感,各种形状不一的块面排列组合,构成了他绘画的独特标志.山是锐的,尖峰毕露,土是锐的,块块硬棱,大小不一的方块、三角造就了他画面的构成感.张喆显然受到西方绘画和设计影响.立体主义把自然形体分解成几何切面,再重新组合.包豪斯学院在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思想下,将构成主义引入现代设计.康定斯基曾说:“一旦色彩被排除,这种结构就被限制在黑、白两色当中,颜色本身具有了对比的可能性,如果与构思相结合,它可以产生伟大的绘画性旋律.这意味着绘画也达到了构成,即服务于神灵了的纯艺术的境界.”(选自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张喆在求学期间,曾学习油画、版画、设计,并把这些因素结合在他的水墨里,他将西方构成理念引入中国绘画,消解了传统中国画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和散点透视,努力探索形式感上的创新.

而他选取的角度也十分奇幻,常呈现航拍模式,令人联想起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连接、分离、重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或许这些几何的块面构成,以及独特的俯瞰角度,便是张喆眼里的山水世界,并成为他和这个世界联接的方式,成为他绘画极具辨识度的突出性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张喆的画里还承载了强烈的环境意识.几乎每幅画中,都有“田”的存在.张喆说他写生途中,每次看见山林被开发、破坏,总是由衷心痛,他迫切想发出自己的呼喊.“田”是人类智慧性的活动产物,带来的是生机和丰收,而非暴力的砍伐与破坏,所以张喆引“田”入画.他的视力所及,他的心中所愿,交由“田”这样一个既人类化,又山林化的符号,表达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他还创作了一系列以“雾霾”为题材的作品,一团混沌中树影婆娑,如果不是冠以“雾霾”的名义,几乎是水雾氤氲的佳境之作.但他要表现的并非诗意的抒发,而是对环境破坏的担忧.不得不说,张喆身上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济世心理和责任担当,他用笔墨语言,或尖锐、或委婉地表达这种担忧.这种表现不仅仅是艺术性的,还是社会性的,直指人类生存这个最深刻的主题.

通常来说,追求绘画形式创新的人性格上也是紧跟潮流的,但张喆恰恰相反.他的生活方式仿佛从远古穿越而来.他不会用电脑,不爱凑热闹,他忽略一切与艺术无关的外在形式,就连举办个人画展这样一个隆重的事,都崇尚极简主义.展览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幕仪式,朋友来临也是三三两两,宛如串门般随意.正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份淡泊随缘,心无挂碍自是通了禅境,应了他名字中的“喆”字.“喆”通“哲”,哲学是思辨的科学,深可以上下求索,研精竭虑,浅可以通达豁然,物我两忘.张喆就是这样一个在艺术上孜孜不倦,不懈探索,在生活上却极尽简朴,淡泊随心的画者.

张喆成长于河北邯郸.邯郸曾孕育过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曾为赵国都城,是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出土过众多历史文物.张喆最大的爱好便是搜集和研究古物.古代器物经过历史的沉淀,散发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沧桑,与张喆身上沉淀着的某种历史忧伤感息息想通.他经常从文物的雕饰、造型之中获得许多灵感,并融入他的绘画之中,他的作品因此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沧桑气息.作为山水画家,他也喜欢徜徉在北方雄伟的山川草木间,追寻他自己对于世界的感悟.他常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觉得人类虽然是自然界的一员,但是并不能操控自然,只有怀着敬畏之心,才能真正体悟和领略自然之美.这样的迁想妙得、冥思沉醉,令他内心沉静、纯粹、与世无争,也令他的画呈现深沉肃穆、静谧幽远之貌.

张错有诗《山居》云:“日子是无声的,所以言辞显得笨拙了.山居是无人的,所以礼仪也疏忽了.天气凛寒的山岭,清晨推窗,有雪,佳.去夕,暮色强掩夕阳,无妨.”这份深沉辽远、大道无声大概就是张喆一直追寻的境界吧.

“在沧海桑田里寻画,在黑白世界里写心”,以此形容张喆,实不为过!

山水画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山水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山水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