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儒家文化在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这是一篇与大学生感恩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儒家文化在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

摘 要:先秦儒学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起源,是传统思想的源泉和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和精髓.先秦儒家思想中,感恩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主要结合先秦儒学的感恩思想,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构建路径,从传统的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先秦儒家;感恩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自古至今,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直未动摇过.儒家所珍视的“忠、孝、节、义”思想引发了感恩,并将其作为“人性”的根源,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最大限度地渗透到政治、社会和家庭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内在品质.如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薄弱、匮乏,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感恩品质,已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紧迫的任务.培养、继承和发扬儒家的感恩思想,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儒家文化中感恩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主张把“人”置于特定的人际关系中加以阐释,注重彼此之间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还注重维护社会的整体秩序,以此达到社会和谐稳定.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可概括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表现形式归纳起来有孝、忠、节、义四种伦理原则.具体说来,即孝为报亲恩,忠以报君恩,节来报夫恩,义是报友恩.

(一)孝为报亲恩

孝道是儒家精神的根本观念,呈现出父慈子孝的天然情感.《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换句话说,孝道是第一位的,孝道是美德的基础,是形成一切美德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尊敬父母的人才能称之为高尚负责的人.关于行孝,古人谈及很多.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古人亦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我国历史上为孝的感恩范例不胜枚举.《二十四孝图》更是集中讲述了二十四个感人至深的行孝典故,迄今为止,仍在中国家庭道德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忠为报君恩

儒家文化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即家国本同构、家国共一体,所以注重孝道,并把孝道推演、转化为治国之道,指出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君臣如父子.臣民一定要忠于君王,如同子女务必孝敬父母,同处伦理纲常.因此儒家将孝道从相应的家庭关系中,延伸到了社会组织中,衍生出“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进而将孝道提升到治国之道地位.如《史记·刺客列传》中,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刺客,之所以冒死行刺诸王,面对知遇之恩,不过是一句“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感激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落魄流离,饱受颠沛之苦的同时不忘“每饭必思君恩”;岳飞明知“莫须有”,仍慷慨赴于风波亭,只是痛恨不耻秦桧之流,而对大宋天子却仍是感恩不尽.感恩意识下的忠君已成为内在需求,并转化为一种坚定的信仰.

(三)节为报夫恩

传统儒家文化非常看重“节”.“节”里面蕴含着感恩的意思.所谓“节”主要是指妻子对丈夫的顺从.三纲五常中“夫为妻纲”就是节的体现,丈夫对妻子有保护、收容之恩,相应的为了报答,妻子必须敬重、顺从丈夫,做到夫唱妇随,“夫命不可违”.过去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而不是说“百日情”,这意味着夫妻聚集了恩典,而不仅仅是美好的相互感情和两厢情悦.有恩是要报答的,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婚后报答,那就是女性的心无旁骛、从一而终;婚前报答,就是少女的托付终身.于是就有了因对方有恩于自己而与之结合的中国爱情模式.

(四)义为报友恩

“义”是中国古代极其广泛的道德范畴.它本来是指公正的道理,合理、正直的行为,在这里则主要侧重情义方面,如义气、信义.传统儒家文化认为,朋友信任自己,有恩于自己,自己应该做出相应的回报,非但不能背叛朋友,不能背信弃义,相反,在关键时刻还要为朋友两肋插刀.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报昔日收留、知遇之恩,华容道前义释曹阿瞒.虽为日后埋下后患,但他的义薄云天的行为还是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赏,原因就在于他心存感恩、知恩报恩.

二、儒家文化中感恩思想的当代境遇

尽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文化受到质疑,但其中的感恩思想始终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美德.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感恩意识已经完全浸润到人们的道德观念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旋律,人们崇尚金钱至上,更关心个人利益的得失,从而冷淡和疏远人际关系,感恩意识削减.

(一)轻视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不懂孝敬和报答

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不仅赋予子女生命,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把子女含辛茹苦的拉扯成人,父母养育之恩重于山,因此,作为子女,有义务孝敬赡养父母.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诸多漠视父母养育之恩,不关心、不尊重、不赡养父母现象.从大学生赡养老人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但是仍有31.9%的学生赡养意识薄弱.父母劳累半生,只为养育儿女,本该颐养天年,却晚景凄凉,这样自私的子女不得不让人寒心.

(二)无视教师、母校的教导之情,尊师重教精神文明

道德观念浅薄

尊师重教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本应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发扬,而现在很多学生早已缺乏对老师由衷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缺乏尊师重道的道德观念,甚至许以蔑视.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随意走动等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辱骂教师.师生关系逐渐改变,到如今等同于买卖关系.有些学生在路上碰到老师,已形同陌路,只余擦肩而过的淡薄师生恩情.

(三)忽视祖国、社会的栽培之义,热血报国之志趋于湮灭

社会是每个人都活在其中的大环境,而社会性更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去生存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必须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后者之于前者,犹如水之于鱼.同时,客观意义上的个人价值不断实现,又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促进作用.这两个大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很多年轻一代的学生只看重个人利益却忽视自己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目标上,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前途;在利益关系上,更关注个人所得.

三、当代大学生感恩观念匮乏及其原因探讨

(一)家庭教育意识的偏离

对于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大学生来说,家庭结构和成长环境都决定了其在家庭地位的不可替代性.从小时候的“小皇帝”、“小公主”逐渐成长为现在的“小主人”,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愈见明显.在父母创造的优越生活条件下,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和尊重,个人的自主意识过大,维权意识过大,以自我为中心.这必然是家中父母长辈们毫无节制的溺爱,兼之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恶果.

(二)学校教育重心的失衡

当今“分数才是硬道理”,“唯分数论”,“成绩才是学生的命根”的教育理念,使得应试智力教育成为全国各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真正决定个人性格形成和道德观念养成,关乎个人事业发展及成就的情感教育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此外,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广泛地存在着形式主义上的弊端.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往往导致当代大学生在表达情感的活动过程中,将内里由衷的诚挚热情转变为表面形式的轰轰烈烈,并从中得到某种精神层面上的自我感动与自我安慰.

(三)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自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中存在的利益分化现象,使个人利益得到畸形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乐主义大肆宣扬,致使人们愈来愈重视“私利”,磨灭了人们对优秀精神品质的积极追求.这种经济上带来的急功近利,毫不可避地弱化一些人社会责任感,进而淡漠其本应必有的社会公德心.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际关系避无可避地日趋冷漠、淡薄.另外,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冲击着学生的道德,不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更不会去感恩.

四、先秦儒家感恩思想的构建路径

(一)学会自我反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感恩是个人道德提升的起点,是提升自我素养的基础.新时期大学生应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儒家感恩思想的精髓,把握儒家感恩思想的理论品质,将儒家感恩思想内容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素养.首先,加强自我教育,主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学习儒家优秀的感恩思想品质,在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中提升个人感恩意识.其次,学习榜样

典型,向感恩人物致敬,学习其优秀的感恩品质,深化内心感恩熏陶.另外,学会自我反省,客观评价自己的言行,反省个人“感恩环节”中的缺陷与不足.个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不断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精神风貌有着重要影响.自觉是行动的先导,个人感恩素养的提升的一个知行合一的动态过程,需要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即在社会环境中亲力亲为去饯行感恩意识,进而实现个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知恩、感恩、报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有了这种感恩品质,才能够更好的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二)注重家庭教育,营造浓郁感恩氛围

家庭教育是培育个人感恩思想的初始环节,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具有不可忽视重要影响.施爱施敬从亲始,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首先,家长要做好感恩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着手,唤醒子女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培养子女的感恩情怀.其次,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长期以来,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点放在智力开发、学习成绩上,忽视对子女德育的培养,要使子女健康成才成才,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子女感恩教育开始.此外,家庭感恩氛围对子女感恩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影响,让子女在浓郁感恩氛围中成长,有助力熏陶子女的感恩情节,特别是在家庭感恩氛围中传承“孝”、“悌”思想,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尊重兄长,感恩亲人,懂得感恩、报恩.这一家庭伦理关系不仅仅引导着个人的家庭生活,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情感关系稳定的纽带.所以传承先秦儒家感恩教育思想中的以孝为本的美德是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三)推进高校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感恩教育不容乐观,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首先,强化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建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体系,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渠道,在专业课教学等环节渗透感恩教育.其次,号召大学生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提供深厚的土壤.此外,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挖掘感恩教育因素,创新感恩教育形式,利用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创造性的开展感恩教育,陶冶大学生感恩情节.与此同时,还应建立高效感恩教育生态统,将知恩、谢恩等感恩思想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全过程,渗透在教育教学、学生活动、规章制度中,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培育学生感恩意识,深化学生感恩教育.

(四)弘扬社会美德,营造感恩社会风气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培育大学生感恩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动,利益至上、价值观沦陷后现代主义思维滋长,感恩意识淡化,这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背道而驰,同时这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应该积极弘扬社会美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认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感恩意识,涵养生感恩情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取向.另外,要规范网络媒介生态,传播感恩思想正能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促进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

先秦儒家感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蕴含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和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感恩教育有着重要理论价值.毋庸置疑,传承先秦儒家感恩思想的精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感恩素质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华.基于儒家文化启示的感恩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春秋)曾参著.孝经[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3.(战国)孟轲著,孟子[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4.胡立新.从动物感恩故事看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2)

5.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国传统道德[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6.杨先梅.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706508.

大学生感恩论文范文结:

关于大学生感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生感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