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作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存在于创作中的双重自我有关论文范例

本论文为您写创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存在于创作中的双重自我

摘 要:在绘画的世界里确实存在基础,艺术门类不同,材料手法各异,对于基础的理解也不尽然.绘画的基础关乎画家的艺术水准,关系到对于绘画过程中属于个体情绪的感受与理解,而在我们的习惯看来谈到基础似乎更多关联的是基础性的训练,而这是否真正决定绘画的方向?而画家的自身感受和自我的认知是否也是基础的重要部分,甚至很多时候在创作过程中会重新深刻的发现另一个自我.

关键词:绘画基础;意志;自我认知;双重自我

艺术家只能描绘他的工具和他的手段所能描绘的东西[1].创作方式的选择与自身的基础往往有一种天生的关联,但是这种基础不是最狭义上的基础性的训练与惯性,放在一个更加广泛的空间里来看待这件事情它所呈现出来的可能性既带有某种规律性同时也带有一些必然,一个艺术家也许手法会变化,材料会尝试,甚至主题会有大的改变乃至作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一个相对比较了解他的人往往能发现其中未曾太多变化的部分,这部分与自身的基础相关,这就好比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即便纯粹的形而上也包含了一种必然性,一种逻辑和主动的选择.欧洲大师笔下的风景画也是在描绘生活的域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自我的感受与体悟.虽然东西方文化与艺术背景不同,但这也正是一种基础与自身关系非常好的诠释,艺术的基础就是艺术扎根的地方,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自己创造生长的地方,艺术基础不仅仅是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与对自然和生活的接触培养洞察力与敏感,催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基础的概念不仅仅是技能还包括感触、思想.

绘画艺术是指运用专门化的工具与材料,比如笔、画刀、刷子等在二维平面的媒介上描绘和创造艺术形象.总体而言在传统领域观点看来,绘画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于自然环境和物象场景的模仿,从最早的法国拉斯科岩洞画、古埃及、古印度等绘画中这种观念尤为强烈和具体,早在专门性的艺术家或者画家没有产生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在实践这种以模仿为主的行为了,这也是绘画可以最终从人类一般化行为中脱离出来的一种必然.绘画艺术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不仅能够给受众直观的视觉冲击,更能够利用画面营造气氛,引发受众内心的震撼与共鸣.在物象与观者惯性的感念间发生的碰撞也正是基础与自身关系的体现,重点是这种基础的依据是一种完全的参照还是主动的挖掘.

关于绘画的基础比较早期比较成熟的论著来自文艺复兴期间一些专门化的大师的论著或者实践,比如著名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他强调严谨的透视学观念,但是在此时这种理论还未得到大多数画家的肯定与应用.意大利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莱昂? 巴蒂斯塔? 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Alberti)在1435 年发表的著作《论绘画》(On Painting),这本著将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法原则做了体系化的梳理与规范,为西方写实艺术与写实绘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后来的达. 芬奇1492 根据1500 年前维特鲁威(Vitruvian)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完成素描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这意味着成熟的绘画基础理论直观化的完成,画家们也开始有能力把握最为复杂的物象了,这是绘画基础的成熟期.风格也许易变,而对待自身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则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常态,其中更多的是思考.

观察与反应,反应与再现,再现与表达,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绘画与抒情过程,从真实生活再到绘画作品,要经过作者的精神过程,以自我的角度体察对象,在其中发现和找到让自己感动并且充盈着表现的所在,这是一种艺术直觉的本能体现,但是在背后也是长期系统化和专门化训练的一种体现.这其中包括观察的训练,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在日常写生过程中培养视觉感受的敏锐.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看到的东西[1].而表现则需依靠对于材料和工具的把握能力来展示,加之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完成绘画.但是今天的艺术不再完全依赖这一种对于艺术与生活的二者关系的解释,更多是向着直觉审美发展,审美直觉阶段主要是艺术作品作用于鉴赏主体,而这种鉴赏需要的更多的则是艺术家自身的风格化的体现,这又与自身的基础相关,并且往往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

在时代地域和个人审美不同的基础上,绘画的呈现也有所不同.早在中国明朝时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曾说当时的中国绘画不成熟,“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及女人抱一婴儿,眉目依纹,如明镜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所措手”.而到了晚晴时代康乾盛世之时的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则被当时的很多人奉为绘画太祖顶礼膜拜.其实在我们今天客观的看来,这都是对于各自绘画的基础与画家自身条件缺乏认知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解与论断,东西方绘画有别,故参乎天地与写照万物各自决定着双方不同的艺术追求.

在带有专业化手法训练之外,一个艺术家尤其不能忘记情感对于艺术抒情的重要性,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这就是在直接强调感情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所谓“以情带声”也是这个道理,绘画的诗意展示其中更多的就是直抒胸臆的描绘,也是在着意于感情的充沛,以及意在笔先的重要性.

人属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志、思维与复制情感的高级动物.尤其作为画家在心理与情感方面的敏感性则一般更高于常人,在心理学角度的论述中认为, 情感和情绪都是有意的.当我们在扫视艺术史上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时则会更加认同黑格尔的话:“艺术的要务不在事迹的外在的经过和变化,而在于它的伦理的心灵性的表现,以及通过这种表现过程而揭露出来的心情和性格的巨大波动.”[2] 安格尔笔下的人物和德拉克罗瓦画中的形象即使身份相似,感觉也迥然不同.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也许对于达芬奇的法则仍然笃信,但这是也正是那个时代艺术家自身大的基础所在.

说到绘画中最令人当时世人难以捉摸的非塞尚莫属了,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基础带有观念化与惯性思维倾向的单一理解.早年塞尚的绘画已经区别于同时代很多画家的追求,对于外在物象的模仿他不再执意追求,对于那时很多画家们所关心的画面结构也不是非常关心,而是更加喜欢在绘画中表达自己心中诗意的美感,这时的塞尚还不是自己.成熟之后的塞尚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此时塞尚开始主动追去画面的秩序感,这种新的变化也与他个人此时对于绘画与自我的理解不无关系,重要的是此时塞尚的绘画已经开始带有强烈的个人化属性,这种个人化表达中更多带有他深刻的对于生命与自我的重新认知与理解,有明显的宗教气息.这也许会带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他也是在古法出新而已,但是塞尚看来此时自己正在走一条绘画没有真正到达的路,不在以模仿和描绘所谓逼真作为要务,而是在其中画自己真正愿意画的一切.而这种对于自然的描绘则是一直更加靠近画家内心情感与主观自然的途径.

绘画发展到了表现主义阶段,在那些表现主义极具冲击力的作品面前,我们对于何为基础恐怕越来越多不会特别留意考虑了,因为此时的“基础”已经早不说所谓的专业基础,而更多是艺术家自身的基础,暨生活,体验,心得以及内心的渴望与抗争.爱德华. 蒙克的绘画悲怆而荒凉,就像艾略特笔下荒原一样,蒙克借助画笔将心中的焦虑、痛苦和凄凉描绘了出来,而那种看似夸张情绪通过绘画手法细节化的处理又是非常实在与可信的,在其代表作《呐喊》中的人物形象更是代表了表现主义的高峰,直接的抒情表现,摒弃了很多与此无关的含蓄,绘画创作中的自我双重性在蒙克的表现主义绘画中体现的有为强烈.蒙克自己充满忧虑与痛苦的生活,以及这种情绪下催生出来的作品都将绘画与画家本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体,这也是绘画一次巨大的飞跃,而独属于蒙克本人的那种焦虑与痛苦的气息弥漫了蒙克所有的作品,而这一切是他对于基础的理解,对于艺术之根来源的肯定,蒙克是在用心灵创作绘画,而他所掌握的绘画基础此时只是为了表现而体现,这种体现是个人化的必然.

当今,绘画基础不在是通过步骤化或者体系化的训练来简单规定与完成的了,更多的指向都开始让艺术家本人更加关注自我的成长,这种成长中起到核心作用的不再是绘画艺术的日臻完善,或者是对于自然的模仿能力,因为绘画的发展在摆脱了对于模仿性的功能承载之后对于精神性的强度要求必然会更为加强,绘画也越来越个人化,而画家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类型、包括敏锐程度伴随着绘画技术应该一起成熟,甚至作为选择手法时的一种先导,对于自我认可的深度比较绘画的技术与材料更为重要,这也许才是对于绘画基础一种实现蜕变的理解.比如西方艺术世界里的神话人物毕加索,他一生见证和经历了20 世纪几乎所有的风格流变,也参与甚至主导了很多风格,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保持着与他自身对于自我认识程度很高的一种契合,在毕加索看来这就是他绘画艺术创作生命力旺盛不衰的不二法门,他一生也从未将早年打下的严格的古典写实技巧荒废或遗忘,只是在需要时仍然会使用,这种对于基础,对于创作过程中双重自我的理解堪称游刃有余,而这种创作方法更多来自于毕加索自身的个性,富于挑战的个性和他旺盛的精力使得他不可能甘心于只是使用一种手法表现自我,艺术在他眼中和手里更像一个游戏且乐此不疲,或者说艺术的基础对于他而言就是游戏的态度.

精神与情感的不断需要使得人类对于艺术永不疲倦的追逐,在这场追逐的过程中先是对于外物的模仿与把握,在这个过程似乎画家和艺术家们以掌握此种能力为满足,古典艺术的基础也在于此.但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会有质疑,最大的疑惑莫过于绘画与自身的关系,就像高更的代表作《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那里去?》.在画家本身而言选择何种对于基础理解的角度也意味着选择了何种绘画的理解与观念,这种基础也将更直接作用于自我的创作过程,但是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似乎不应该忘记绘画的初衷,在绘画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对于艺术基础的理解正随着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艺术的出处和来源也越发多元化,这也更像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在这种吸收和沉淀的过程中发现另一个自我.

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2] 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

创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创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音乐创作期刊

2、音乐创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