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生产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和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论文为您写农业生产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迈进四十个年头,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且从政策倾斜、提高投入、落实政策和加大帮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9.031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并且数量逐年递增,到2017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87亿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的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有效劳动力日益减少,农业生产结构正在发生着剧烈改变,在此情景下,如何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丰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分别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会增强粮食供给能力.陈钊、陆铭(2008)和钟甫宁、陆五一等(2016)都证明了农村劳动力外流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温铁军等(2010)指出,只要农村劳动力外流数量小于剩余劳动力存量,农民外出或在本地从事非农活动对家庭农业生产都不会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同时,农村外流劳动力从非农部门获得收入,有利于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从而有助于提高粮食产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会降低粮食供给能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优质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增加农户退出农业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农业产出的增长(陈锡文等,2011;盖庆恩等,2014).

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其农业生产的波动必然引起全国粮食的安全问题,因此,河南省农业生产安全问题在我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同时,河南省又是我国劳务输出大省,人多地少、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粮食生产不稳定,是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寻找制约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农业产量建议,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维护国家农业生产安全十分必要.

1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

1.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7)所公布数据分析发现,河南省从事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533%下降至2016年的38.4%,十年间下降近三分之一.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比重则分别从236%、23%上升至30.6%、31%,都有着较大的上升幅度,而相比较起来,第三产业的人员比重较第二产业有着较高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居多,并且近年来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今后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1.2农村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为主

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多是跨区域流动,主要集中于流向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人力资本收入差距,而且还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主要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外出务工人员对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额外隐性保障的敏感度仍然较低,更加看重于直接的工资性收入,因而,农村劳动力更加趋向于跨区域流动.

1.3农村劳动力多以自发流动为主

在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以自发流动为主,也有一部分依靠亲朋好友的介绍,极少的一部分通过政府或中介组织来实现转移,总体来说,自发流动仍是主流形式.近年来,虽然依靠中介和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数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政府的导向无法得到良好的体现.

2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的消极影响

2.1劳动力资源缺乏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首先转移出去的是那些有着较高人资资本或者较年轻的人群,即农村的社会精英部分,而留下来的则是大多是相对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或者以女性为主.这些留守劳动力相对而言学习和掌握农业技术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对田地的管理仍然按照传统的耕种方式,从而导致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限制,农业的生产缺乏优质劳动力资源.

2.2影响粮食安全

河南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是,相对于外出务工的收益,种粮收益较低,正是这种经济收入的“剪刀差”,严重地挫伤了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放弃务农而转向进城务工.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农村的精壮劳动力进一步流失,而越来越多的田地无人管理,导致粮食播种面积的锐减及粮食总产量的大幅下跌,影响粮食的商品率和国家粮食安全.

2.3公益事业难以开展

目前在河南省的农村,村基础设施多靠全体村民进行集体投资、集体劳作来兴建与维护,但是,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是的村内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村干部无法组织大家形成合力,致使村庄内很多的事项难以开展,从而导致很多的农村基础设施老旧落后,更新缓慢,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便利性,也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4土地撂荒成为现实

对于河南省的农民而言,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但是,近些年来,务工收入在农民家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加上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周期性、低收入性和高强度性,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不再将土地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进而越来越依靠于务工收入,从而导致农民不再依恋土地,土地撂荒开始在当下农村越来越普遍.

3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3.1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原本人多地少的人地紧张关系开始得到缓解,一部分留守劳动力开始将土地集中经营,同时也逐渐产生集体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下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同时,也有利于土地的机械化经营.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更为广泛的合理利用,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2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青壮年阶段的农民,随着河南省外出务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而农业劳动的繁重性便逼迫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以及机械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务工家庭成员带回的资金,可以使得家庭有能力选择性地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随着外出务工成员的增多,使得土地适度规模化集中,伴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的蔓延,相关资本介入取代了以往的劳力,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大大节省了人工,使得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剧烈地改变.

3.3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首先从农村的精英人群开始,这些人进城务工,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还可以在务工的同时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这部分人的务工收入会转移到农村,一部分贴补家用,另外也会增加农业生产投入,进一步增加家庭农业收入.外出务工人员在外经过历练以后,便会产生返乡创业的想法,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当地的二三产业发展.

3.4改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河南省传统的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开始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打下了基础.一方面,土地的适度规模化集中,有利于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生产迈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添活力,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

4缓解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的对策建议

4.1政策倾斜,保持农民种粮积极性

当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对外流出,剩下的留守人员种粮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再加上生产投入成本高、粮食持续走低,如果再遇上自然灾害,那么土地很有可能被撂荒,这将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一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农资购买环节的补贴,以减少农民的生产负担;另一方面,针对农产品低,结合近几年农民因天灾所致种粮风险,政府应坚持实行粮食直补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使农民心里无忧,安心种粮,并使他们有利可逐,保持他们对粮食生产的信心,以遏制农户消极心理,保证播种面积.

4.2提高投入,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

河南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体系,进而整体更新全省的农业基础设施.随着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之前依靠村集体自筹资金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方式已经面临崩溃的境地,要想继续维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必须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便利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并且农业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及更新换代不能停顿.

4.3落实政策,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

土地的适度规模化集中有利于解决河南省农村劳动转移所造成的土地撂荒问题,适度的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实现现代机械设备的运用.在实际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政府所出台的政策方针,不得私自更改土地用途,更要打击借助土地集中套取政府补助的行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将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化、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4加大帮扶,提升农产品商品率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之所以向外流出,归根到底是因为农业收入较务工收入低下,要想保证农业种植面积,留住农业务工人员,就必须要从提高农业收益入手.要想提升农业收益,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农产品的商品率,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帮助农户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是的农产品的商品化进一步提升,并且可以打开市场,创立品牌,从而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8,(01):2132.

\[2\]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07):3647.

\[3\]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转变和政策导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8894.

\[4\]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02):3946+111.

\[5\]盖庆恩,朱喜,史清华.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4,(03):11471170.

农业生产论文范文结:

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农业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农业杂志投稿

2、农业论文

3、农业机械期刊

4、农业期刊

5、安全生产论文

6、农业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