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跟蛟龙转鼓的传承和表演形式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传承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蛟龙转鼓的传承和表演形式

摘 要:乾县“蛟龙转鼓”是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鼓乐和舞蹈成功结合的代表;民间艺人将鼓乐和地方民俗风情进行了结合,形成了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景色,鼓出了陕西人的士气豪情,舞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风采.

关键词:蛟龙转鼓 吴彦杰 表演形式

一、蛟龙转鼓的传承人介绍

吴彦杰在大王村家喻户晓,他自小热衷于转鼓,在学习了打鼓的姿态及套路鼓点后,便追随恩师参加表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在西部地区的一次民众演出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随后,吴彦杰又自己学习了打铙的相关动作和一些柔铙的技艺,一生都与蛟龙转鼓为伴.蛟龙转鼓这门民俗艺术就是经过了吴彦杰等艺人们整理、编排,才在今天能够体系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近年,吴彦杰被评定为“蛟龙转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后,更是决心将传承蛟龙转鼓的使命进行到底.从1989 年至今,吴彦杰先后对梁卫国、袁彩宁、王海燕等几十余人进行蛟龙转鼓艺术的传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被称为蛟龙转鼓的发源地的乾县大王村现有二百多人已掌握了该艺术,几乎有六十人可以独当一面地进行演出.作为蛟龙转鼓的优秀后人,师徒们经常参与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类演出,好评如潮.吴彦杰说:“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接着培养更多的、更出色的民俗艺人,希望可以将老一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为后代子孙造福,为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二、蛟龙转鼓的表演形式

蛟龙转鼓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舞蹈艺术,由艺人超凡的记忆和口传心授.蛟龙转鼓分为三个相对比较固定的乐章:开始长号吹响,像是老虎咆哮;紧接着是锣鼓共同奏响,铙和钹也依次呼应,如同一只蛟龙从水中腾空欲跃,为“蛟龙出海”;最后一章,乐舞在坚定有力的紧促节奏中进行至结尾,马号的一声长啸标志着所有乐章的结束,名曰“蛟龙入宫”.乐舞的演奏可不间断地交替反复进行,曲调也有多种变化,被称为“风搅雪”“长流水”“十样锦”等.表演者在转鼓时的跳跃可谓一绝,而这些舞步都被赋予了形象的名称,例如“鲤鱼翻身”,“凤凰单翅”.这些新颖独特的舞步都向人们展示了乾县人民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一)蛟龙转鼓“座鼓”与“转鼓”的区别

蛟龙转鼓由鼓、锣、钹和二马号等打击器乐构成.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演员头戴金色帽冠,脸上有各式面具,身上穿有古代宫廷的服装,脚上踩有长靴,神气十足.表演时气势宏伟,激人奋进,回味悠长.不仅具有秦地的雄风,还体现出秦人的剽悍,秦韵的风味.表演的形式主要分为“座鼓”和“转鼓”两类.“座鼓”表演时,表演者将鼓排为一列放在最前面的一排,并把铜锣置于它们中间,将铙和钹放在最后面,号手排列在两旁,鼓只用于敲打,不进行相关的转舞;而在演出“转鼓”时,场面便完全不同,首先队形变换,指挥站在最中间,号手站在他的两边,多面鼓围绕成大圆圈或是几个大致相同的小圆圈,而此时铜锣的位置移动到了后排的中间,执钹者分别站在队伍两边行成类似月牙的形状.鼓手们一边舞蹈一边打鼓,来回奔跑,左右来回旋转地变出“梅花形”“一字形”“月牙形”“五角形”等鼓阵,使人目不睱接.

(二)鼓舞表演时的“跳”与“转”

蛟龙转鼓最引人瞩目的特点当是“跳”和“转”了,“鼓手围着鼓动,而鼓围着铙在不停转动”.跳是颇有讲究的,有“异地跳”和“原地跳”两类;根据鼓舞乐章的不同,跳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抒发个人喜悦之情时主要为原地跳,而在模拟人物交流对话时为异地跳,使人物情绪更加真切,为乐章添彩不少.转的动作又分为自转和公转:自传主要用于表现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公转则是表现人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决心.鼓点的敲击仿似雷雨骤降,铙钹好似雪花飞舞,节拍节奏的多变使人心情澎湃激动,舞姿跳动优美动人,“跳”和“转”的配合使得蛟龙转鼓美感十足.

三、结语

蛟龙转鼓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鼓乐和舞蹈成功结合的代表.民间艺人将鼓乐和地方民俗风情进行了结合,形成了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景色,在今天已是陕西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所以保护利用好这一民俗文化资源,对祖国的全面发展、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承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传承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