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办法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办法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办法

孙仲军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农业站, 云南永善

657300)

[摘 要] 马铃薯是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营养价值高、品质好、耐储藏、产量高等优势.但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非常普遍,属于流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办法,以期促进马铃薯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发生特点

防治办法

[中图分类号] S5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83-0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流行性的重大病害,在各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发生.近年来,随着马铃薯需求量与利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晚疫病的发生情况也随之加重.若防治不当,会造成大量薯块腐烂或大面积死秧,甚至会出现绝收绝产的情况.因此,积极探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办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与发生特点分析

该病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类型,多核、无隔、菌丝五色.通常在病叶上产生白色孢子囊与孢子梗.孢子囊呈卵圆形,单胞、五色,在高湿低温环境下会萌发出浮动孢子,在高湿高温环境中,孢子囊会直接产生芽管.孢子梗从气孔直接伸出,产生1~4条分枝.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健康生长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一旦暴发晚疫病,病情会迅速蔓延,茎叶出现大面积枯烂症状,俗称瘟病.马铃薯叶片受到危害后,会在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绿褐色、水渍状斑点,并出现浅绿色晕圈.如果外部环境比较潮湿,那么,病叶病斑会迅速增大并出现白霉,其中,叶被最为显著.如果外部环境比较干燥,则病斑非常容易变脆、破裂.若马铃薯叶柄或茎受害,就会出现褐色条斑,若病情较重,则叶片卷缩、萎垂,最终造成全株黑腐,并有腐败气味.若马铃薯薯块受害,会出现紫褐色或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扩大,薯块烂掉.通常情况下,晚疫病病菌会在病薯中过冬,在温暖多雾、空气潮湿、多雨环境下,发病较重.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如下发生特点:①范围广.该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均会发生.②流行速度快,损害严重.一旦暴发晚疫病,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该病是制约马铃薯快速生长的重要因素.③窖藏损失大.马铃薯晚疫病不仅对当季马铃薯产生严重影响,其发病块茎还成为窖藏期以及次年晚疫病的重要传染源.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晚疫病导致的窖藏期损失约占25%~30%,甚至高达60%.

2 发病规律与传播途径

晚疫病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气候病害,喜日暖夜凉的高湿环境.当外部湿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非常有利于孢子囊的萌发.在天气温暖、湿度大的环境中,有利于孢子囊产生芽管.在多雾多露环境以及阴雨连绵环境中,容易发生或流行晚疫病.故而,在多雨时节、温暖多雾或空气潮湿环境下,晚疫病病情比较重.一旦发生晚疫病,在14天内,病害会引起大流行或蔓延全田.如果在马铃薯种植区种植感病品种,那么,在相对湿度超过90%、白天温度22℃左右的环境下持续八天以上,就会发生晚疫病.

晚疫病病菌主要通过菌丝形态在马铃薯体内过冬,若播种了带病菌的薯块,就会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即死的现象.部分薯块出土后会成为中心病株,产生孢子囊,在气流传播下再次进行侵染,由点到面,进一步扩大蔓延.简言之,带病薯块会成为晚疫病发生的侵染源.另外,种植田间的废薯、番茄等其他寄生、自生苗等,也是晚疫病的重要侵染源.与此同时,病叶上的孢子囊还会随着灌溉水、雨水等进一步侵袭薯块,成为次年生马铃薯的重要侵染源.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地整地

①在网棚中,建议种植脱毒薯,在种植地十米内不要出现蚜虫寄主的花卉或树木.②大田育种,可将薯种种植在人为隔离环境下或隔离条件比较好的地区,选择前茬无块茎类植物、茄科植物、重茬植物的地块,且周边五百米范围中无十字花科植物.③对于马铃薯种植二作区,应在播种前全面清除茄科作物、马铃薯病残体.④洋葱、胡萝卜、甜菜等根系分泌物会在一定情况下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因此,可与上述植物并作.⑤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轮作,或选择前茬为禾本科植物的地块,能显著降低晚疫病发生几率.

3.2 合理选种

在种植区域,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具有抗病性的马铃薯品种.通常情况下,加工品种和早熟品种不抗病,因而可通过调节马铃薯播前期以及生产期等方式,避开晚疫病高发期.同时,应尽可能选择脱毒薯,最好选择一级种薯,避免使用自留种.因为随着自留年限的增长,自留种的抗逆性、抗病性能会大幅度降低,且减产量显著.另外,在播种前,应先进行晾种,将种薯晾三四天,及时剔除伤薯、烂薯、病薯.种薯切块时,应进行切刀消毒,使用高锰酸钾、酒精或来苏儿水浸泡切刀10分钟,并准备多把切刀.不管是切块播种还是整署播种,都必须精选薯种,及时清除烂薯,切断传染源.

3.3 适期播种

在合理选择抗逆性好、丰产性良好的马铃薯品种时,还需要考虑马铃薯种的生育期,从多方面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结合种植区气候条件以及降雨规律,科学选定播种时间,适期播种,从而确保在暴发晚疫病前收获马铃薯.另外,大垄栽培、高垄栽培的方式,有利于促进马铃薯茎生长,并有利于降低小气候湿度、提高田间透光通风情况,进而抑制晚疫病的发生.

3.4 合理水肥管理

①一般来说,未腐熟的有机肥很容易出现多种病虫害,故建议将腐熟有机肥作为马铃薯种植地基肥,一般每公顷22.5~30吨.②合理配施氮肥、磷肥、钾肥,氮肥每公顷225千克,磷肥270千克,钾肥300千克.若氮肥用量过大,会造成枝叶脆弱、植株过旺、易倒伏、不透风等情况,进而导致马铃薯发病;若氮肥用量过少,会导致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矮小瘦弱、产量低.而合理使用磷肥会促进茎块、根系的淀粉积累,提高植株抗旱能力以及耐贮性能.合理使用钾肥,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促进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并提高植株耐寒、抗寒、抗倒效果.③在生长前期,合理增加培土厚度与培土次数,预防块茎裸露,可有效预防病菌再次侵袭茎块.④生长期合理排水,及时排渍排水,降低种植田湿度,能有效延缓或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3.5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若发现中心病株,必须及时清除.对于病感较轻的植株,应及时去除病叶并进行深埋处理,从而降低种植田间病菌数量.在马铃薯花蕾初期,可通过喷洒多效唑的方式,降低晚疫病发生几率.在马铃薯收获前一周,应及时割除植株并运输到田外,预防降水作用下病原菌侵染薯块.另外,应进行充分的阳光暴晒,及时杀死病菌.

3.6 用药管理

①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克露等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常用拌种药剂,具体分为湿拌与干拌两种方式.干拌,即将适量滑石粉与上述一定量的药剂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匀即可.湿拌,即将上述药剂按照规定配制成特定浓度的药液,并均匀喷洒在薯种上,晾干播种即可.②若种植田中出现病株,可选择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及时预防晚疫病.③为预防晚疫病感染茎块,可在割秧之前喷施金雷、杀毒矾、银法利、抑快净等杀菌剂.具体而言,可选择其中一种药剂,在收获前喷洒两次,两次用药间隔7天.④割秧后,严格按照说明书将多菌灵、托布津、抑快净组合配药,进行全田喷洒.

3.7 收获、贮藏

结合马铃薯种植田生长情况,可提前收割.在收获马铃薯过程中,应谨慎操作,避免薯皮块茎破损,及时将皮色呈暗褐色或带病斑的薯块淘汰出去.

贮藏时,需将脱毒薯充分散光晾晒,并检出烂薯、杂薯.贮藏库应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撒施消毒或高锰酸钾熏蒸消毒.贮藏温度维持在2~4℃,贮藏湿度维持在90%左右,保持良好的换气通风条件.对于商品薯,可在精选之后使用网袋分装,间隙摆放,以增加通风量,进一步降低马铃薯烂熟率.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传播规律等为切入点,从选地整地、合理选种、适期播种、水肥管理、田间管理、用药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侯松青.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2]杨发.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3(1)

[3]王国庆,张志辉,张波.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3)

[4]王江柱,解金斗,郭桂仙.马铃薯晚疫病科学防治及有效药剂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2(3)

[5]蓝娟.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

办法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办法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办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