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课程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课程教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课程教学

杨兴魁

【摘 要】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难、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传播学产生了误解,认为传播学理论“过时”,与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有“脱节”现象,并较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本文试着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水平等方面,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媒介融合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对传播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以期为传播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播学;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课程教学思考(编号:17SC028)的研究成果.

一、传播学课程与媒介融合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人类各种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并通过研究,总结传播规律,指导更有效的传播行为.传播学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各高校开设该门课程,旨在让新闻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传播技巧,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将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应用其中,为学生毕业后走人社会,从容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传播学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教学难、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普遍困扰着老师和学生.

在笔者教学过程中,曾在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学及视觉传达三个专业中做过调查,其中,认为传播学专业词汇多、晦涩难懂的同学占78.43%;在前两个新闻专业中,认为传播学较为实用的占56.2%,在广告学专业中仅占19.4%.笔者随机访问了一些学生,普遍认为,传播学理论“过时”,与现在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有“脱节”现象.而且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较多选择新闻学专业,较少考虑报考传播学专业.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将传播学课程放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被普通认为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因为媒体融合的发展战略至此被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总书记于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导和行动指南.“媒介融合”是媒介产业在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方面所进行的聚合和演进.它既指代这些要素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指代新闻生产过程的融合,同时也指代新闻产品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数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信息服务方式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改变了人们固有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而这种改变势必对传播学课程的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从课程设置的年级来看,新闻专业的传播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视觉传达、广告专业的传播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对于新人学的大学生而言,对于传播学了解甚少.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给大一学生讲授传播学时,大量的专业词汇和理论,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惧感,进而对传播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对于视觉传达的大二学生,潜意识里认为传播学属于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对于自己的专业帮助不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应付、消极被动的现象.另一方面,相近的学科、课程之间过于独立,缺乏互动和联系.以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全媒体概论等课程为例.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如陈力丹等人都曾做过深入研究,认为两者属性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同等,这些研究对我国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将两者加以区分,会给新闻专业的学生造成“两张皮”的暗示.传播学中关于传播者、受传者、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研究与新闻学中的策划、采访、写作、评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由于课程设置、任课教师不同等原因,被人为分裂,导致学生对传播学产生畏惧感,并觉得晦涩难懂且缺乏实用性.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全媒体概论的课程,选用的是《媒介融合导论》的教材,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了解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人才需求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这门课程与传播学的联系甚少,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应用到媒介融合之中,而媒介融合的内容也没有融人传播学,这也是学生认为传播学与时代“脱节”的原因之一.从广告学和传播学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广告学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往往仅从本学科出发讲授广告心理、广告效果、广告创意等内容,缺乏对传播学课程的介绍与内容的涉猎,导致学生在接触传播学时茫然无措.笔者曾在视觉传达的课堂上做过随堂调查,高达80%多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将传播学作为专业必修课,且要闭卷考试.这说明两个学科之间的过于独立已经较大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知识构架.

(二)教学目标不“接地气”

高校在制定传播学教学大纲时,对教学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如通过中西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传播学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传播学知识,针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进行思考、辨析以及进行各种传播实践的实际能力.但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差距.媒介融合必然要求新闻从业者技能的融合,新闻报道的文体逐渐融合,新闻表达之间相辅相成,同时,新闻采集过程也要对此进行配合,这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专一”型人才已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形势下的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在职业技能上应该有所融合,成为“一专多能”型、“全能”型甚至是“乐队指挥”型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在众多传播学教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材当属邵培仁的《传播学》、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胡正荣的《传播学概论》、孙庚的《传播学概论》等.从客观的角度看,教材作为“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理论书籍,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看,目前大多数传播学课程都是围绕拉斯韦尔的“SW”传播模式进行讲授,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从讲授过程来看,教师往往依赖教材,从前到后,面面俱到,未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未能将相关信息融人其中.如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调度平台“厨房”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将山东新闻联播、公共频道、闪电新闻APP等众多资源集集起来,实现一次采访、分类制作、定向推送、多屏分发.该融媒体新闻平台的经验做法值得高校专业教师借鉴,如果能将其最新的实践总结提升为理论,并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将大大提升.

(四)教学模式、手段固化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是媒介融合时代影响传播学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课程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信息量.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功能并未完全得到发挥,正逐步走向“单媒体”,沦为PPT展示屏,或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单一灌输教学模式,这些现象在传播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传播学较为抽象,对于初学者而言难以理解,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至关重要.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改革进程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倾向于西方较为成功的传播实践,而我国目前的各种成功案例并未引入课堂.传播学中有些观点和规律,在科技高速发展、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受到挑战,但教师往往避之不谈,或一笔带过、流于表面,给学生造成“理论过时”的“刻板印象”.

(五)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

媒介融合时代,不仅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要求变高,对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提出要求.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加快,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知识,单单依靠教材和自身科研知识早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高校教师往往通过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技能和水平,如果能参与到媒介传播活动与媒介变革中,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将之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将更加理想.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教与学的思考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最初传播学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传播现象,了解传播知识,掌握传播规律,从而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提供专业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单打独斗的各类媒体已成为历史,在融合中求发展才是王道.由于起步较晚,竞争激烈,我国各类媒体在融合的道路上边探索边前进,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高校应该顺应发展潮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将传播学提到重要位置进行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系统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大纲.卢因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好的理论更为实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把传播学作为“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要将瞬息万变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注入其中,“要始终坚持传播学教学理念的专业关切性,始终坚持传播学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始终坚持传播学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灵活性.”

(二)开展媒介融合素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重点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认识和对自己工作规范的了解.”导致传播学的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认识,对于自己的工作认知流于表面.因此,将媒介融合素养教育纳入新闻教育课程体系,使它成为新闻课程的常规内容,从而为媒介融合素养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笔者认为,传统的媒介素养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应重视融合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视频的策划、摄录、剪辑、发布等,提升学生的媒介融合素养.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媒介融合观念的培养,使学生能正确看待媒介在融合时代的功能和社会角色,能客观分析融合时代国内外媒介的传播现象.

(三)引进业界精英进课堂

案例教学不等于举例说明,对于案例教学有些教师还存在认识偏差.在案例教学中,由于分析不到位,且没有亲身参与,严重缺乏说服力.反之,当播放教学视频时,一些知名专家、成功人士所讲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将业界的精英请进课堂,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学生与专家的面对面,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邀请著名主持人、作家等担任教师、客座教授,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讲授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变革,教学效果较为理想.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所对口的领域顶岗实习,成就“双师型”教师,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传播学的教学教材往往以“SW”模式为基础,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或详略.教师应关注传播学的学术前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顺利适应业界的工作规律,而不是守着一些抽象理论不知所措.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摆脱填鸭式教学,进行翻转课堂的有益尝试.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新闻,课上用传播学的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并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对提高传播效果提出建议.另一方面,高校不仅要鼓励教师走向对口企业锻炼,也可以将课堂搬进公司、单位,以实际操作代替口头传授.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之前,很少有机会走进报社、电台、融媒体平台,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相比之下,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去企业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多,但学习的大都是机器操作、材料识别、排版印刷等知识,关于如何在广告设计制作的实践中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提高传播效果等知识涉及极少.因此,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传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媒介素养与新闻教育.http://media.peo-ple.com.cn/GB/3592 8/36353/432195 6.html.2016 -4 -23.

[2]王胜源.《传播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闻研究导刊,2016(06).

[3]周少四.传播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文化传播与教育,2015 (09).

[4]吴琼,魏国彬.互联网时代高校《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优化探究.保山学院学报,2016( 01).

(作者:山东女子学院讲师)

责编:姚少宝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课程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课程教学杂志

2、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3、外语教学期刊

4、教学论文范文

5、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