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素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隔代教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素

吴 祁

摘 要 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收集30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归纳出24个范畴并聚焦为6个主范畴,由此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期提升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完善进城祖辈信息供给网络与服务.

关键词 进城祖辈 隔代教养 信息寻求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引用本文格式 吴祁. 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影响因素[J]. 图书馆论坛,2017(9):79-90.

0 引言

隔代教养(Grandparenting)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全球性数据表明祖辈已成为主要的亲属照料者与非正式照料提供者.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有250万个祖辈老人负责照料与他们同住孙辈的生活起居[1].2004年来自欧洲10国(奥地利、丹麦、法国、希腊、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西班牙)有关健康、老龄化与退休的调查(SHARE)显示,家中有15岁以下孙辈的祖辈有一半声称在调查的前一年照顾过孙辈[2].2013年,澳大利亚有46680个祖辈家庭,在过去的10年中增长了64%[3].在东亚,传统上祖辈极少参与儿童照料的日本也出现了祖母成为照料孙辈重要角色的趋势[4].新加坡2005年的调查表明,40%的孩子从出生起到3岁均由祖辈老人照顾[5].而在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辈照顾的占60%~7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辈家里抚养照顾[6].

1980年代祖辈老人开始受到西方研究生命历程及老年病学专家的关注,1990年代隔代教养祖辈群体成为西方学界焦点[7].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及对孙辈的影响始终是学界热点,而农村祖辈进城为在城市扎根的子女抚养孙辈的隔代教养却未引起关注.这一数量庞大、多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进城祖辈群体离开老家进城后,普遍面临着如何教养孙辈、与子女新家庭相处、重构社会关系以及维持家乡原有生产照顾、社交人情等多重困境.由此所产生的祖辈老人身心健康问题、代际矛盾及少数极端事件等仅得到一些媒体人的关注.与欧美、澳大利亚乃至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对隔代教养家庭及祖辈困境开展的全国性、地区性普查及卓见成效的综合干预系统建设、评估相比,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服务体系及学界亟需正视并回应这一失语群体的生活状况、未获满足的需要及由此产生的劣势处境.在此背景下,以进城隔代教养祖辈(以下简称“进城祖辈”)信息寻求行为为切入点的研究,可揭示当前信息寻求主体状况及信息供给客体状况对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的路径及方式,为进一步从信息寻求与供给视角探索该群体生活困境解决与福祉提升等主题提供可靠翔实的证据.

1 文献回顾

隔代教养身份深深嵌入全球祖辈的形象中,西方围绕隔代教养祖辈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祖辈角色[8-9],受损与危机概率中的祖辈家庭关系[10-11],隔代教养对祖辈的负面影响,如身体与精神状况变差、生活满意度低、夫妻及代际关系紧张、与重要他人的疏离感、生活压力与财务问题、贫穷[12-14].国内研究隔代教养祖辈主题的文献较少,而研究进城祖辈的只有吴祁所完成的针对180名受访者生活状况的调查[15]51.

老年人信息行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Bessie等探讨了图书馆应如何为不同处境老年群体提供信息服务[16].当前西方学界对老年人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信息需求[17-18]、信息来源[19-20]、信息检索[21-22]、信息行为影响因素[22-23]等.国内研究的主题大致有:老年人信息需求与查询模型研究[24-25]、不同养老模式下老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26]、不同地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比较研究[27]等.

因进城祖辈的隔代教养任务与农村进城身份,其作为信息寻求的“老人”角色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对象相比具备双重独特性.本文运用质性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深层次探索影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主客双向因素,避免了定量研究所存在的研究设计主观性、数据资料浅表性等缺憾.对于全面掌握研究对象在城信息寻求及供给两端的现状,并据此开展面向进城祖辈的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务指引.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 扎根理论研究法

如前文献述评可知,当代我国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活动并未引起学界的关切.有关一般老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及网络健康信息查询的研究无法构成对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活动的理论解释,本文旨在探究进城祖辈的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运用系统化分析程序,直接从实际观察以及获取的定性资料着手,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逐步提取出能够用于构建理论框架的相关概念和范畴,然后不断地对这些概念和范畴进行浓缩,并且试图在各个概念、范畴要素之间建立联系,最终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28].因在社会学五大传统研究方法中被认为最适于进行理论建构而获誉“‘定性革命’先声”[29]的扎根理论研究法的目标是建立能忠实反映社会现象的理论[30]26.

自1967年Anselm Strauss与Barney Glaser在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最早发展出扎根理论以来,该研究方法逐渐演化为至少3个版本:Strauss与Glaser的经典扎根理论(Classic Grounded Theory)、Strauss与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Proceduralised Grounded Theory)、Charmaz的建构扎根理论(The Constructivist’s Approach to Grounded Theory).本文采用Strauss与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开展研究.

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3个级别的编码:(1)开放性编码(Open Coding),将资料分解、检视、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30]69;(2)主轴编码(Axial Coding),主要是构建范畴与范畴间的逻辑关联,发展出主范畴;(3)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通过识别统领最大多数其他类别的核心范畴,阐明故事线,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框架之内,并用所有的资料来验证这些关系.资料分析过程采用不断比较(Constant Comparison)的分析思路与步骤,不断循环提炼与修正理论,直至达到理论性饱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

2.2 样本选取

本研究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理论抽样是一种建立在概念/主题基础上的资料收集方法,它的目的是从地点、人物和事件来收集资料,最大化地从属性和维度上形成概念、揭示变量以及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31].扎根理论研究法中,研究者的理论触觉,以及3种基本编码的逻辑和目标,决定了理论抽样的原则和程序[30]201.

根据理论抽样的原则及程序,考虑到孙辈所处阶段的不同给进城祖辈的生活情境及信息寻求所造成的巨大差异,本研究自2016年8月中旬至2016年11月上旬,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选取样本共30人,身份需为进城隔代教养累积时间超过半年的祖辈老人,样本数的确定以理论性饱和原则为准.受访者基本信息见表1.

2.3 资料收集与整理

笔者在早晨与黄昏到居民小区及公共绿地、在上学与放学期间到幼儿园及小学门口与受访者取得联络,通过前期沟通消除受访者防备心理并与之建立信任关系,进而以受访者方便的原则确认访谈时间与地点.正式访谈前,笔者将本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所用录音记录手段告知受访者,并说明访谈资料的处理方式及隐私保护原则,按照社会调查相关规定严格遵循知情同意程序.

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深度访谈是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作为一种具有指向性的谈话,深度访谈会产生对一个具体问题或经验的深入探究[32];焦点小组是从特定目标人群中挑选若干对象,以讨论会的形式,围绕研究者感兴趣的若干主题展开讨论.在模型初步构建阶段,本研究共进行14人次的深度访谈(每次时间45~60分钟)和2组焦点小组讨论(每组3人,每次时间2~2.5小时).在模型理论饱和度检验阶段,共进行7人次的深度访谈和1组焦点小组讨论(3人),时间安排同前.访谈全程实施录音,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访谈记录、备忘录,绘制早期图表,最终得到6万余字的访谈记录.访谈提纲如表2所示.

3 研究过程

3.1 开放性编码

首先对用于模型建构的20位受访者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中所表达的观点及评论进行整理,排除回答过于简单的、表述过于模糊的、主题与本研究无关的语句资料,提炼有效访谈内容,共得到符合建模回答的1326条原始语句.通过对原始语句进行编码,获取出现频次在3次以上的86个初始概念,把内在与同一现象有关的初始概念聚拢成一类(范畴化categorizing),得到24个范畴.这24个范畴即为影响进城隔代教养祖辈信息寻求的因素,见表3.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的任务是更好地发展主范畴,需联接范畴和它的副范畴,从而把资料重新整合[30]110.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的联接关系与逻辑脉络,对开放性编码阶段获得的24个范畴进行分析梳理,共归纳出人口统计学因素、认知意愿、寻求条件、信息源、信息特征、信息传输状况等6个主范畴.前3个主范畴可汇聚为“祖辈归因范畴”,后3个主范畴则可汇聚而成“信息归因范畴”.各主范畴及其对应范畴与之内涵见表4.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分析讨论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联接关系,并用“故事线”的方式描绘整体资料涉及的行为现象与脉络条件.本研究中,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5所示.

主轴编码阶段所发展出的6个主范畴都影响着进城祖辈的信息寻求行为,至选择性编码阶段则将“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确定为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阐述为:人口统计学因素、认知意愿、寻求条件是祖辈信息寻求的内部影响因素;信息源、信息特征、信息传输状况则是祖辈信息寻求的外部影响因素.其中,祖辈的寻求条件是其认知意愿能否兑现为信息寻求行为的内部调节因素,信息传输状况是信息能否为祖辈所获取的外部调节因素.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性饱和经由交替收集与分析数据而得,其作为决定何时停止采样的鉴定标准,是指不可以获取额外数据以使分析者进一步发展某一个范畴特征的时刻[35].本研究对另外10名祖辈实施7人次的深度访谈及1组3人焦点小组讨论,所获访谈记录按照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分析,所得结果仍然符合模型中“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所呈现的脉络与关系.经过检验,没有发现新的重要范畴与关系,6个主范畴内部也未见新元素.由此可知,本研究建立的扎根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4 理论模型构建

根据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及所阐释的故事线,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见图1.

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祖辈归因范畴与信息归因范畴,前者包含人口统计学因素、认知意愿、寻求条件,后者包含信息源、信息特征、信息传输状况.由图1可知,此6个主范畴虽同为祖辈信息寻求的影响因素,但对之发生作用的路径与方式则不尽相同.

4.1 人口统计学因素

人口统计学因素是影响祖辈信息寻求的内部因素之一,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及健康状况.

(1)年龄.受访祖辈的年龄跨度在47~72岁间,相当于一代人的年龄差距.年龄是一种生理体验与心理感知的混合物,年老并享受祖辈身份的祖辈常主动寻求科学育儿的信息,而尚觉年轻且未适应祖辈角色的“老人”则在空闲里关注着赚钱、娱乐及社会参与类信息.这一现象早在1985年就由Burton & Bengston[36]用“On- Time”与“Off-Time”两个概念作过比较阐述.

(2)性别.(外)祖父们面临如何继续维持家庭引导者的角色,他们对怎样与父辈及孙辈和睦相处颇感兴趣,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的摩擦几率要高出(外)祖母们不少;(外)祖母们多专注于料理家务与教养孙辈.“A02我家大的很调皮,打幼儿园小朋友,也不好好吃饭,我几乎每天等放学后就去问班主任今天他的表现,班主任再告诉我回家应该怎么教育.”

(3)职业类型.职业差异触发思考习惯的不同,受访者中3位教师出身的(外)祖母对自己从网络、杂志、图书馆等信息源中查找现代教养技巧的经历和效果颇觉得意,对与子女相处之道及社区文娱活动等信息也是津津乐道.

(4)收入水平.收入因素不仅涉及近期祖辈(与老伴)的收入、子女补贴,也隐含了祖辈对自己未来可支配收入的预期.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受访者对信息获取成本及信息内容的评价及选择.

(5)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祖辈对有助其融入城市、社区的信息,有助其提升知识、技能的信息更感兴趣;而受教育程度低的祖辈则更愿身处老家信息情境,对农活、老家红白喜事及人情往来等较多关注.

(6)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体现在老伴在老家、孙辈人数及家庭代际数上.老家有老伴甚至还有自己父母需要赡养的情形常使在城祖辈时时需要获取老家信息.“A15孩子爷爷和太婆都还在崇明,我跑出来带孩子,就苦了我老伴忙里忙外,基本每天通电话,有需要的话我就会回去一两天.”

(7)健康状况.它包括慢性病、生理机能、精神压力与孤独感.下降的健康状况会使老人产生对医疗保健信息及家政服务信息的需求.“A26过了70岁,身体大不如从前,家里房子大,光打扫卫生就吃不消,我就让儿子上网找家政,有时候也问问其他奶奶她们有没有靠谱家政的.”

4.2 认知意愿

认知意愿是影响祖辈信息寻求行为的心理意识层面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能力、健康意识、融入意愿、隔代教养意愿、活动意愿.

(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由祖辈的记忆力、注意力、认知速度等3方面构成.祖辈随年迈而下降的认知能力使其不得不调整信息寻求的方式与内容.“A30过了60奔70的人了,看的东西最好是纸上的,忘了还能再翻翻…网上的东西太多了,看看就晕.”

(2)健康意识.健康意识体现在健康意识结构、预防保健意识、健康信息搜索意识、患病处理意识等4个方面.传统的健康意识结构常忽略精神及情绪因素,而普遍的预防保健意识则从未在劳碌的进城祖辈群体中扎根.此外,承担隔代教养责任的祖辈经常会将精力放在如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上,而延迟或放弃寻求有关自身身体与精神困境方面的帮助,这种含辛茹苦的巨大牺牲在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身上都有体现,中外皆如此[15]58[37].“A10我痔疮去年开刀后来一直没处理干净,而且一个星期都有好几天左半身会发麻,晚上疼的睡不着…现在怎么可能再开刀?儿子媳妇工作忙有时候休息天也没有,我如果要开刀肯定又得住院,到时候我帮不上他们忙反倒成了累赘,熬一天是一天吧.”

(3)融入意愿.融入意愿可分留城与返乡两种心态.愿留城的祖辈会主动寻求代际关系、闲暇社交等有助融入城市社区及子女家庭的信息,而愿返乡的祖辈则对老家的亲属状况及人情往来信息颇为关注.

(4)隔代教养意愿.隔代教养意愿指老人认可并享受祖辈角色的认知状况.凡具隔代教养意愿的老人常以祖辈身份为荣,会想方设法在孩子抚养、教育、交往、习惯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

(5)活动意愿.活动意愿主要体现在工作创造、消遣娱乐、旅行、社交等4个方面,尤其对于较年轻或有生意事务需要处理的祖辈而言,祖辈的刻板形象有些糟糕.早在1983年,Johnson就指出一些女性在承担祖母角色时有内心冲突,她们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38].“A08我就住在南通郊区,孩子3岁前几乎全是我带的,现在孩子外公也能搭把手,今年下半年我在社区找到交谊舞团体报了名,出去跑跑跳跳心情好,整天带孩子太闷了.”

认知意愿不仅直接影响祖辈的信息寻求行为,同时也在人口统计学因素导向信息寻求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

4.3 寻求条件

寻求条件是祖辈认知意愿能否落实成信息寻求行为的内部调节因素,包括孙辈所处阶段、信息寻求设备、闲暇时间.

(1)孙辈所处阶段.孙辈可分为婴幼儿期、上幼儿园、上小学等3个阶段.婴幼儿期因照料的繁忙、时间的不确定及子女评价等因素,祖辈仅会通过与其他祖辈溜孩子闲聊时寻求以照料及日常生活为主题的信息,罕有关注其他信息的状况;一般多在孙辈上幼儿园或小学后,老人方有时间与精力有限地兑现他们自己的各类活动意愿.

(2)信息寻求设备.信息寻求设备主要有手机、电脑、电视等3类.较年轻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较高的祖辈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更高,而个人拥有可支配电脑的情形很罕见,电视传递资讯则较为普遍.“A02我没有智能手机,有时候等孩子放学时别的奶奶会拿出来说里面的很多东西,喜欢是喜欢,但我识字少,那么贵也不好意思买.”

(3)闲暇时间.较长且连续的闲暇时间主要出现在孩子上学及父母照顾孩子期间这两类情况下.祖辈的户外及较长时间的信息寻求行为需要充分的闲暇时间作保障.“A21上个月小区组织祖辈老人参加由大学教授主讲的‘幼儿礼仪教育活动’,我本来报了名想听听有关知识的,但小孩那天生病带去看病了,就没听得成.”

4.4 信息源

信息源是影响祖辈信息寻求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交网络信息源、传媒系统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

(1)社交网络信息源.社交网络信息源主要是指邻里、城里子女、老家亲朋等3类对象.与邻里祖辈共话隔代教养压力及难以跟子女言讲的苦闷使老人负面情绪得以缓释,在全家共享的餐桌上听子女聊工作情况及被家人称赞饭菜美味使老人内心充盈归属感与幸福感,至于电话或微信那头老家亲朋传递的生活状况及人情往来讯息则让老人不至于太过牵挂而失落,社交网络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内容之于祖辈情绪与心理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A24做好晚饭和外孙女一起等女儿女婿回来吃,听他们说工作上的各种事情,看他们大口地吃饭,觉得一天的辛苦都值得了.”

(2)传媒系统信息源.传媒系统信息源包括电视、书籍、报刊、手机、电脑.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是应用最广的信息源,大屏幕给受众以多感官的刺激,内容权威度较高,且对受教育程度、视力状况、语言能力等要求较低;报刊杂志和书籍虽同为传统媒体,但因对受教育程度及视力要求较高且缺乏多感官的吸引力,在祖辈群体中普及性较低.电视、报刊杂志及书籍作为信息源的天然缺陷在于;一是所呈现的信息是既定的,难以让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二是与用户较难实现互动.手机、电脑弥补了这两项缺憾,但其爆炸式海量信息中的虚假性、矛盾性、欺骗性内容对老人的信息寻求构成了挑战.“A22有空的时候在客厅看电视时间最多,新闻、健康栏目之类的还是看电视最靠谱……多少年不看书了,偶尔买本地的日报……电脑不会用,手机上什么都有,但花头太多,随便摁个什么就整夜的走流量,有一次如果不是电信提示的话我根本不知道,链接现在不敢随便点.”

(3)组织机构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主要指街道社区、图书馆、自组织、物业公司、高校、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等.西方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各式组织机构及其区域性联盟在为隔代教养祖辈人群提供困境支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隔代教养祖辈网站”(the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Website)、基于社区的“展现健康祖辈”(PHG)计划、“拉里默尔县面向祖辈家庭联盟”(LCAG)[39]、新加坡“祖辈联络点”(Grandparents Contact Point)[40]等.而早在1997年,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祖辈信息中心就认定了超过400家祖辈支持小组[41],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各式组织机构在为隔代教养祖辈提供支持信息与援助服务的功能方面还是块处女地.“A29图书馆?大学?志愿者?社区?我在这孩子带了3年,从没听谁说过给我们提供过什么帮助和培训……什么是社会服务机构?NPO?……我们这帮子老人家平日就在一起带孩子晒太阳、陪他们上培训班和到学校接送的时候聊聊,没有什么自己的组织……”

4.5 信息特征

信息特征是影响祖辈信息寻求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简明性、实用性、交互性.

(1)简明性信息.简明性信息指内容简明、表达简明、操作简明的信息.进城祖辈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身心健康状况及操作能力等都使其对简明性信息有更多需求.“A27这学期小学开学的时候孩子班主任开家长会,说了近3个小时关于孩子安全、教育、家长平时应该怎么做的一些东西.那个老师用了PPT(经访谈员与老人沟通后确认),用了视频,还在黑板上画了图,等我回到家,哪个上面说了什么都分不清了.”

(2)实用性信息.实用性信息包含生活信息、教养技巧、健康知识、家庭关系处理技巧、老家农活生意及组织信息等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孙辈、健康、爱好等主题.虽然国外在一些隔代教养祖辈干预项目中会提供个人与家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与指导[42]等信息服务,但本研究中受访者均未对此表达明确需求.“A10我们就想把孩子带好,把家庭关系搞好……老家的老人、农活和人情往来能及时知道……不需要我们懂什么法律知识,有事子女会处理……理什么财啊?就那点钱,该花多少还得花多少.”

(3)交互性信息.交互性信息主要指能够赋予祖辈归属感、包容感、满足感的交互过程及信息内容.城市的子女家庭对祖辈各类行为及贡献的评价对祖辈心理及精神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城市及老家的邻里、熟人、朋友的往来及谈话,可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在痛苦的自我表露(Painful Self-Disclosure,PSD)中,有关疾病、活动力下降、压力及悲伤等主题的交流可部分缓解老人的抑郁情绪,而在增能的自我表露(Empowering Self-Disclosure,ESD)中,谈论各自的兴趣、活力及给予家庭、社会的贡献则能提振祖辈的精气神.甚至有研究者在1972年的一项研究中声称:一个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跟朋友的互动有关,而不是跟亲属的互动有关[43].“A25以前早上带孩子晒太阳,总有6、7个带着孩子的老人,加上个别在家陪孩子的父母总共有不到20人,我们什么都谈,老家的事情、家里的关系、子女的工作、孙辈的照顾、大家也问我看病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会带孩子出来碰头,说说话好过,憋在家里会生病的.”

信息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祖辈的信息寻求行为,实质上还是祖辈寻求来自信息源的诸多信息时所持的筛选标准.

4.6 信息传输状况

信息传输状况是信息源中具备某些特征的信息能否被祖辈获取的外部调节因素,包括传输成本、便捷性、可获得性.

(1)传输成本.信息传输成本主要包括电话费、上网费、咨询费、讲座培训入场费等.与日常生活必需品开销相比,进城祖辈对提升生活质量的信息寻求开销较为谨慎,这其中有传统消费观念的因素,也有顾忌子女评价的因素.这些限制可使祖辈权衡后减少乃至放弃信息寻求行为.

(2)便捷性.信息便捷性体现在时间契合、时间长度、地点相近等3个方面.信息发送者的时间及地点安排需与祖辈的行动能力、出行方便度、闲暇时段及时长等要素相匹配,方可顺利对接信息的发送与获取.培训、讲座类的举办地点一般选择位于街道(社区)中心处或街道(社区)活动中心,有的甚至会安排在市中心或市级老年活动机构以扩大辐射面,但对于距离较远的老人而言就存在一定限制.此外,照料婴幼儿的祖辈时间尤为不定,得考虑孩子的日常作息及突发状况,与一般信息传输的时空安排更难吻合.“A28早听说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有书画室、健身房和舞蹈队什么的,最近听说还有中医给老年妇女讲养生秘诀的活动……再好也没用,太远了,我肯定去不了,孩子也小,白天就我一个人带,有时候还要让小的坐推车一起去接大的放学,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

(3)可获得性.信息可获得性指信息获取身份限制、传输平台限制、老家信息传输限制等3种状况.一些社区、幼儿园或小学、活动团体等组织的与孙辈教养、老人身心健康、食品安全、代际关系等有关的主题讲座需要有相应的成员或家属身份;一些街道购买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运用个案、小组工作方式,且涉及为祖辈赋权增能的理念,但这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仅有极少数机构平台在开展,而其他组织机构均无这样的专业力量;老家一些情况因相关人的疏离感、避免进城祖辈担心等因素而存在信息滞后及不发送的现象.“A13我老家是宿迁的,去年我妈肺不张住了1周医院,家里没人告诉我,老伴儿跑三轮送货和一个汽车碰了,在家床上歇了10几天,也是我过年回家才告诉我的……特别难过,特别自责,他们应该告诉我……对不起他们啊,后来我眼睛哭肿好几天.”

5 结语与展望

5.1 结语

本研究运用Strauss与Corbin的程序化扎根理论来探究农村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行为.研究表明,进城祖辈信息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祖辈归因与信息归因两类范畴,祖辈归因范畴作为信息寻求的内部影响因素,含人口统计学因素、认知意愿、寻求条件等3个主范畴;信息归因范畴作为信息寻求的外部影响因素,含信息源、信息特征、信息传输状况等3个主范畴,这6个主范畴共含24个范畴.与已有研究相比,本研究进行了如下探索:(1)首次将城乡人口流动与迁移背景下的进城隔代教养祖辈人群纳入学术视野,取其信息寻求行为作为群体在城市生存处境的一个向度加以探讨,以期唤起政府、社会、学界乃至家庭本身对这一承受巨大身心压力、含辛茹苦但却未获关注的失语群体的关注;(2)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的扎根分析为轴,阐明了祖辈信息寻求的主体状态,揭示了当前我国信息供给系统的客体状态,兼而指出进城隔代教养的身份给祖辈信息寻求带来的特殊议题,为今后有关干预实施及政策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5.2 展望

通过建立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提升祖辈在城市生活福祉为最终目标,本研究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与建议:于信息供给方而言,应扩展信息源类型及规模、提升信息覆盖面与精准性、以需求为本主动改善信息传输状况;于信息寻求方而言,则应基于祖辈个体特征,提升健康意识与认知能力,善用信息寻求条件.具体阐述如下:

(1)公共图书馆应丰富其老年人专题活动,利用自身在资源掌握及传播知识方面信息高地的优势,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有关身心健康、孙辈教育、法律与财务、饮食、照料技巧、家庭关系、资源获取等主题的讲座及咨询,加大活动宣传力度;设置提升祖辈计算机运用能力的短期培训班,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帮助老人增强查询能力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借鉴国外一些GRG(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主题网站建设的经验,为有能力与条件上网寻求信息及求助的祖辈提供相关援助,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攀升以及网络搜索意识能力的提高,主题网站的社会效益将愈加可观.

(2)传媒系统平台及组织机构平台应在老龄化社会、和谐家庭、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弱势群体的多重视野与高度中正视隔代教养祖辈的生活困境与信息需求的重要性,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掌握祖辈信息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提供形式多样化、主题多元化的咨询、活动、培训等信息服务;同时应以受众需求及信息可及性为本,考虑信息传输收费、时空安排、信息传输平台及身份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自身条件尽量满足祖辈需要,逐步改善祖辈信息寻求客体范畴的影响因素.

(3)对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高校等具备专业助人能力的组织机构,需采用专业理论框架与实务经验,运用优势视角设置能够为祖辈群体赋权增能的信息传输方案,可实施基于社区共同体的联合行动,通过提升祖辈自尊自信意识、传授祖辈维权及压力应对知识、增强祖辈隔代照料及代际关系处理技巧、赋予祖辈控制自身生活与影响他人的机会等途径,增进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进而逐步优化祖辈信息寻求主体范畴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KELLEY S J,WHITLEY D M,CAMPOS P E.Grandmothers raising grandchildren:Results of an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10,42(4):379-386.

[2] HANK K,BUBER I. Grandparents caring for their grandchildren:Findings from the 2004 survey of health,ageing and retirement in Europe[J].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9,30(1):53-73.

[3] MCLAUGHLIN B,RYDER D,TAYLOR M F.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for grandparent caregivers:A systematic review [EB/OL].[2016-04-18]. http://dx.doi.org/10.1080/01494929.2016.1177631.

[4] HIGUCHI K. Soboryoku(The grandmother power)[N]. Asahi Shimbun Weekly AERA,2005-07-25(70).

[5] THANG L L,MEHTA K K. Conclusion:Change and continuity of grandparenting in contemporary Asia[C]// MEHTA K K,THANG L L.Experiencing grandparenthood:An asian perspective. Heidelberg:Springer,2012:145-157.

[6] 罗桦琳. 带孩子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 隔代抚养引深思[EB/OL].[2014-08-28]. http://learning.sohu.com/ 20140828/n403846433.shtml.

[7] THOMAS J L,SPERRY L,YARBROUG M S. Grandparents as parents:Research finding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J].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0,31(1):3-22.

[8] NEUGARTEN B L,WEINSTEIN K K. The changing American grandparent[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64,26:199-204.

[9] GOODFELLOW J,LERTY J. Grandparents supporting working families:Satiaction and choice in the provision of childcare[J]. Family Matters,2003,66(Spring/Summer):14-19.

[10] HARSLIP B,KAMINSKI P L. Grandparents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J]. The Gerontologist,2005,45(2):262-269.

[11] MEHTA K K,THANG L L. Introduction:Grandparenthood in Asia[C]// MEHTA K K,THANG L L.Experiencing grandparenthood:An asian perspective. Heidelberg:Springer,2012:1-19

[12] NELSON J G,GIBSON P A,BAUER J W. Kinship care and “child-only” welfare grants:Low participation despite potential benefits[J].Journal of Family Social Work,2010,13(1):3-24.

[13] YANCURA L A. Justifications for caregiving in White,Asian American,and native Hawaiian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J].Journals of Gerontology:Series B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ces,2013,68(1):139-144.

[14] LUMPKIN J R. Grandparents in a parental or near- parental role[J].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8,29(3):357-372.

[15] 吴祁. 农村进城照顾孙辈的“候鸟式”老人在城生活状况调查——一项探索性研究[J].南方人口,2014,29(3):51-61.

[16] BESSIE B M,YOUNG C C. 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the nation´s elderly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5,36(6):364-368.

[17] Pálsdóttir ?魣. Elderly peoples´ information behiour:Accepting support from relative [J]. Libri,2012,62(2):135-144.

[18] WILLIAMSON K. Discovered by chance:The role of incidental learning acquisition in an ecological model of information use[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1998,(20):23-40.

[19] CURZON P,WILSON J,WHITNRY G. Succesul strategies of older people for finding information[J].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2005,17(6):660-671.

[20] ZICKUHR K,MADDEN M. Older adults and internet use[EB/OL]. [2013-10-05].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2/06/06/older-adults-and-internet-use/.

[21] STRONGE A J,ROGERS A W,FISK A. Web- based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effects of strategy use and age on search success[J].Human Factors,2006, 48(3):434-446.

[22] SHARIT J,CZAJA S J,PIROLLI P,et al. Investigating the roles of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in older adult information seeking on the web [J].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2008,15(1):1-25.

[23] SUTCLIFFE A G,ENNIS M. Towards a cognitive theory of IR[J].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1998,10(3):321-351.

[24] 左美云,刘勍勍,刘方. 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管理评论,2009,21(10):70-77.

[25] 李小平,张娟,杨晓苏. 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模型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7):66-71.

[26] 李小平,马佳,蔡吉梅.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611-1613.

[27] 范良瑛,李黎,马佳.不同地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3):49-51.

[28] 岳婷,龙如银,戈双武. 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4-39.

[29] 贾旭东.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0:23.

[30] STRAUSS A,CORBIN J. 质性研究概论[M]. 徐宗国,译. 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4:26-201.

[31] 朱丽叶·M·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 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M].朱光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53.

[32] 凯西·卡麦兹.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 边国英,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4.

[33] 喆,吴丹. 国外老年人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 新世纪图书馆,2014(9):92-95.

[34] 陶颖,邹纯龙,周莉.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7):110-115.

[35] 费小冬.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 公共行政评论,2008(3):23-43.

[36] BURTON L M,BENGSTON V L. Black grandmothers:Issues of timing and continuity of roles[C]// BENGSTON V L,ROBERTSON J F. Grandparenthood. Beverly Hills,CA:Sage,1985:61-77.

[37] MINKLER M. Intergenerational households headed by grandparents:contexts,realities,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J]. J Aging Stud. 1999,(13):199-218.

[38] JOHNSON C L.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grandmother[J]. Research on Aging,1983(5):547-567.

[39] FRUHAUF C A,HAYSLIP B. Understanding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assist grandparent caregivers:A multilevel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Famlily Social Work,2013,16(5):382-391.

[40] MO M Y. The grandparent contact point:Enabling you to grow your grandchildren[N]. Lianhe Zaobao,2009- 03-09(8).

[41] FULLER-THOMSON E,MINKLER M,DRIVER D. A profile of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Gerontologist,1997,37(3):406-411.

[42] KIRBY J 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arenting programs for grandparents:Recommendatio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5,24(11):1-13.

[43] DID M K,HEI K C. Empowering self-disclosure:The active post-retiree life accounts of Malaysian and Singaporean senior citizens[C]// Mehta K K,Thang L L. Experiencing grandparenthood:An asian perspective. Heidelberg:Springer,2012:129-143.

作者简介 吴祁,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 2017-03-22

(责任编辑:周坚宇;英文编辑:杨继贤)

隔代教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隔代教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隔代教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隔代教育论文

2、医学论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