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方面论文范文 和上海的文化方面论文范本

此文是一篇上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上海的文化

上海以宽容的胸襟,接纳新兴事物,包容多元文化.这种来源于历史的“海派文化”,为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转折中把握发展机遇扩大开放奠定基础,为上海在开放发展中不断吸收创新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老浦东有首民谣唱:“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如今,置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陆家嘴金融中心,很难想象40 年前,这里曾经就是那个“烂泥渡”.

陆家嘴如今已是上海滩最耀眼的霓虹灯之一.改革开放40 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世纪前繁荣的国际东亚商贸枢纽再次在世界面前焕发荣光.

这座繁华城市开放复兴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的积淀.

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基因.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上海的文化底色,深深根植在上海的传统当中.上海善集百家之长创新进取,在这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多元融合,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输送发展动力,也赋予它新的生命活力.

上海的历史是开放的历史

175 年前,上海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被迫对外开埠,成为近代中国窥见全新世界的开口,开启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现代化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再次引领对外开放的时代浪潮,成为新世纪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先驱.

“在很多人印象中,上海是直到近埠以后才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多年考古研究证实,上海的远古文化也十分辉煌, 是中华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说,“上海地区的文化发展既有自己的原创、首创和独创, 又与黄河流域和南方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人口迁徙活动.可以说,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之源,至少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先秦属吴越,唐代建县,宋以前的上海曾经偏安东海一隅,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路铺开,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开始不断凸显.明代早期西学东渐伴随着上海早期对外开放发生,在这里,徐光启与利玛窦将西方科学引进中国,上海在清康熙年间成为中国第一个海关.

上海的开放是曲折的,经过百年闭关锁国,1843 年在上海叩开中国国门的,是列强的坚船利炮和《虎门条约》.伴随着开辟租界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血泪,上海开埠重新对外开放.

近代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那时的上海被称为“国中之国”,外国的军舰和商船从黄浦江深入长江腹地.但上海反而借此开眼世界,埋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接纳西方文化,最早建起了中国自己的机器生产工厂,铺成了中国第一段铁路,兴起了民族资本,向国人宣传内化外来的科学.即使是被迫开放,上海也并不畏缩,而是以其开明睿智的眼光,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前线,掀起了古老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开明开放,取长补短.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现代化从上海开启,共产主义在上海引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上海萌芽.对外开放,是上海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给出的答案.

如今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是上海的著名景点,每天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念,繁华喧闹中透露着一份国际都市的从容安宁.曾经的租界,已经完全融为上海文化的一部分,展示着上海的多元之美,展示这座城市的大气兼容.

上海独特的历史决定了上海开明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深深融入了上海的文化,被人们称为“海派文化”.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包容大气和转化落实是上海海派文化的“遗传”,对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与发展永远是进行时

居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地处水路主干道长江的入海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上海的开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赋予了上海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命.

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上海迎来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发展契机.

新锦江大酒店的42 层旋转餐厅,多年前曾是上海市中心的制高点.1991 年大年初四的上午,也是在这里俯瞰上海全景,听取浦东开发专题汇报,并指导说: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1990 年4 月18日,党、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以上海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改革开放40 年来,成就上海开放发展文化的,不仅有对外开放吸收的精神,也有对过去的继承和创新.金融、商业、贸易、制造、航运等都是上海历史发展中不可忽略的城市文化,在这些方面上海有丰富的文化基础和经验积累,是对外开放的巨大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契机之下,上海带着一贯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的精神,积极对外开放重操旧业,极大地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创新与继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新是上海文化主打的特色,也是上海开放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获批;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获批;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获批;全国第一家证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浦东开发开放28 年来,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浦东经济总量由1990 年的60 亿元,到今年有望突破1 万亿元.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不断创新深化改革从未止步,上海秉持改革与创新精神,开放与发展,永远是进行时.

文化是城市的核心资源

“改革开放40 年来,上海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就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基础和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郑崇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应该说,上海在自身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与文化内在发展规律相契合的基本经验.”

“在此过程中,上海一直广开言路,凝聚共识,进行过三次文化发展战略的大讨论,第一次讨论是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地方性文化法规,以法律手段保护上海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二次是在上世纪90 年代末,主要成果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文艺体制改革、文艺批评与文艺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艺人才培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等9 个方面的内容.第三次讨论是新世纪以来的文化大讨论,聚焦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全球城市为愿景,率先在全国提出‘人文城市’的建设目标,把文化作为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充分彰显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自信.”郑崇选说,文化一直是上海一切资源的核心,评价一座城市的发展光看“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软实力”越来越被提到重要的位置.

的确,上海的“软实力”建设硕果累累,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书馆、展览馆、剧院举办的各类展览演出不胜枚举,展示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上海不仅有包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现代化的剧场,也有上海大戏院等传统的老剧场,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多元文化需求.

老建筑改造的创意园区也是海派文化的一处具体体现,上海善于在融合多元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将外来文化和创新精神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创意园区.

1933 老场坊曾经是“远东第一屠宰场”,如今融合巴西利卡式元素,廊道盘旋、宛若迷宫;红坊由1958 年的上钢十厂的闲置厂房改造,M50 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如今都在原址上加以改造成为艺术创意工作者们的桃源;田子坊则是上海老弄堂改建的马路集市;尚都里依朱家角古镇而建,狭窄弄堂、白墙黛瓦,十六铺码头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承载着许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如今都在原址上改造成了清新可人的商业小街……

上海文化建设成果丰富,不可一一尽数.唯有走进这座城,漫步外滩吹着黄浦江的风,眺望陆家角的霓虹灯,看过石库门的弄堂,踩过淮海路落了遍地的梧桐叶,再寻位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用喃喃的沪语讲过曾经的故事,才能隐约体味百年历史,40 年巨变背后,滋养上海、浸透上海的海派文化.

塑造“上海文化”新品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空间,城市的首要功能是文化的传承和教化.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彰显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海市提出的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就需要对接全球城市的标准.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振华认为,全球城市在广泛联结中,不仅经济活动活跃,而且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动程度高,也是信息、娱乐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中心.

虽然在城市软实力、城市管理和服务、城市文化和精神等方面与其他卓越的全球城市尚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上海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已经积聚了深厚的基础和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发源地,是一大、二大的召开地,是抗日战争淞沪会战的正面战场,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起地……上海的历史中刻印着光荣的红色基因.

上海具有曾经作为租界的独特历史,各国文化在这里多元融合,上海长期对外开放,城市精神宽容开明,商业贸易文化影响深远,弄堂文化别致生活,海派文化别具一格.基本原则要求是,用好用足海派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上海历史悠久,地处吴越,自古是鱼米之乡,具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民俗文化,拥有古镇、园林、古迹等文化资源,沪语沪剧等民俗艺术,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基本原则要求是,用好用足江南文化资源, 着力在保护传承、创新转化、拓展提升、普及教育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市民文化归属感.

站在新的开放起点上,上海以更为开放姿态接纳八方来客,同时也在寻找自身新的文化定位.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是新时代的上海文化战略.上海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三大核心文化资源,通过对其发展和弘扬,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的标识度.

“文化走出去也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把上海打造成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是要塑造一种有世界影响力和认同感的文化品牌或文化形态,而在这其中,不是模仿和照搬其他国际化大都市,而是一定要在其中充分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晓明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要彰显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每个人的‘文化权’都能得到平等的尊重和满足.”

上海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上海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上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上海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