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跟设计形式和建筑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设计形式和建筑

摘 要:着重讨论风景园林中建筑的形式.通过建筑是由形体组块构成这一概念,将建筑形式来源进行扩展,把生活中出现的许多形象和现象作为建筑造型的基础.而人作为自然界中最为优雅韵美的形体,在将其体块化之后更能作为建筑造型的灵感来源之一.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团块;韵律;人体

建筑在风景园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于住宅、工厂等实用功能性建筑,园林建筑除满足日常使用功能之外大多对造型本身的形式美、寓意美还有着较高要求.风景园林本身与自然景观结合紧密,因此,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会并做以提炼之后,将得出的符号应用于建筑之中,就很可能在得出形式新奇,意义深刻的建筑造型的同时求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体作为集成了复杂的结构功能的形体,其完美程度和在自然界当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若能仔细考究人体,由整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运作、动作形态,到将人体组块化之后细节的深入分析,必定会得到惊人的作为建筑形式来源的要素,甚至能将整个人体建筑化.因此,人体在表达建筑美的层面上是十分值得探究的.

一、形式化的人体

(一)人体结构

人体可以以块面的形式进行塑造堆积,通过这种方法,人体弯曲、旋转、扭动靠韵律使形体富有动感.头部、胸部和盆骨是人体的三大组块,它们本身是固定不动的.把这三大部分看成块状物体,分有四面.这样,它们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保持对称与平衡.但是,如果使这些块面向后、向前弯曲或是旋转扭动,那么人体将会因为块面位置的移动和变化而形成动态.

无论这三个组块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姿态,无论其身体的一侧可以表现出多么剧烈的动态,身体的另一侧都会体现出静态的、柔和的线条特征.这种微妙的、捉摸不定的、栩栩如生的和谐性贯穿整个人体,这就是人体的韵律.

(二)楔入、穿过和固定

靠榫眼和凸榫,人体的上肢和下肢连接在胸腔和盆骨上,称为球窝连接;肘部和膝盖是靠铰链关节分别连接的.周围的肌肉通过改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在关节结构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移动关节.

当身体做出动作时,各部分本能地调整姿态,协调动作.肌肉通过收缩使各部分扭转弯曲.这时,肌肉本身拉长、缩短或是膨胀,形成更小的榫块或者与更大的,更为结实的组块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肌肉的这种收缩膨胀的特性使各个肌肉块的形状相互交织、叠合、伸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相互交错,从视觉上给人以楔入或相锁的感觉,就像布料褶皱一样,褶皱改变,外形也随之改变.

对象轮廓上画出的每个块面或是线条,都要对照具体实物,这个快面或线条就是这个实物的轮廓.同样,轮廓中各种块面或线条交错、叠合,表示具体实物之间的相互楔入、榫眼相接和连锁.画人体轮廓时可以不用考虑它是由什么样的块面组成.

(三)平衡

若将几个物体竖向摞起来,在不同的角度上它们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们共有一个重心.对于一幅画来说,不论中心线在哪,各种力相互作用一定要使画面有稳定感、平衡感.一个站立的人体,无论姿态如何,平衡和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论他是向前,向后还是向侧面,重心都从脖颈处的胸口落在承重的那只脚上,或同时承重在两脚之间.

静态站立的人体如同垂直悬挂的时钟,当钟摆呈弧形左右摆动时,它的重心总是固定不变的.钟摆从重心处呈弧形摆至两侧的极限位置,其远离重心的程度,正相当于人体远离平衡的程度.这个位置体现了最大的运动角度,人体即便是在运动角度达到最大时,动态中也必须有一种稳定感,像钟摆一样,人体可以重新回到稳定的重心上来.这种平衡表达的是动作的连贯性和韵律感.

(四)韵律

早在1349年,一群弗洛伦萨画派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艺术团体,研究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成等,其中包括对运动进行科学化的研究.韵律指宇宙中有规律的运动,大海、潮汐、恒星和行星、树木和花草、云朵和飞絮,它们的运动都是有韵律的.韵律是所有动植物生命的一部分.用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达出的话语、停顿,都有其韵律的变化.诗歌和音乐是艺术的载体,是用适当并富有韵律的声音、美好的思想、想象或情感来表现.

慢动作画面能够从新的角度欣赏所有可以看见的运动.在篮球、撑杆跳这样的画面中,可以观察到人体每块肌肉的运动,推敲人体各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和谐关系.

表达人体的韵律,需要保持人体各组块之间的平衡.相对静态的、动作幅度较小的一侧应配合动作幅度较大的、力度较大的一侧.

(五)旋转和扭动

人体由头部、胸部和盆骨这些组块构成.每个组块都有相对应的高度、宽度和厚度.它们固定在脊柱上,平衡、倾斜、扭转,发生不同的动作.当组块扭曲旋转时,它们之间的空间变长、变短或呈螺旋状.

若将运动和各组块之间的空间比作正在拉奏的手风琴,当人体一侧产生棱角分明、刚劲有力的动态时,就像用力合上手风琴琴叶一样,用力把形体的两侧往中间挤压,产生了动态相对剧烈的一侧,而相反一方的褶皱会显得稀松,动作柔和,幅度平缓.

在人体中,当两块或以上组块被紧紧收拢在一起,这一侧肌肉就会紧绷,形成动势较强的一侧,而另一侧肌肉相对舒展,人体组块处于相对静态之中.角度和曲线的密切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考虑的.成对肌肉之间的从属和主被动关系在每个生命体上都存在.这种关系使扭转弯曲产生出谐调的运动,表现出形体细微的连贯性.

二、形式的建筑应用

(一)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e,1930—2004),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罗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罗各斯门下,遵循罗各斯的运转逻辑,而罗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罗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目的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开始影响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非欧几里德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

(二)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由丹下健三设计的1964年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建筑结构造型,抛弃了廊柱观念,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该体育馆包括一座游泳馆和一座球类馆,1964年落成,两座会馆建筑都采用悬索结构,游泳馆的平面如两个错置的新月型,球类馆平面如海螺形,被认为具有日本独特的造型风格而广受赞誉.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解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三、人体建筑

(一)运动的建筑

将建筑的范畴广义化,除了传统的楼宇房屋之外,视觉范围内的形体符号均可以看作是建筑形式的来源.相比之下,火车、汽车等需要运动的体块除了需要考虑其固定建筑所具备的空间、装载、存储功能之外,还必须具有支持高速移动的特性.因此,这类建筑在运动的条件下综合的人体功效、空气动力、柔性缓冲、效率传递、安全保障等使工程师比文人墨客拥有了更好的描述的方法,使之成为了建筑中的精华.

火车这种机械建筑工具,比起其他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内心的情感波动.因为共身在同一个移动的空间中,有了一种拥有相同目的,相同命运的亲近情感.每次从月台到列车车厢,再到目的地的旅馆,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越发感受到彼此相同的命运.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岛国日本的铁道文化几乎如同人体的血管脉络一样深入于每一个角落.线路、列车也在长期的发展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地区特色,通过简要罗列,日本铁道这种承载着运动建筑系统的魅力便能充分体现.

临海线的百合海鸥号可能是速度最慢的铁道,其优雅轻盈的姿态,有如海上的海鸥般,是建筑漫游的极佳工具.

音速号列车从正面观察,有种类似机械昆虫的奇特氛围.其内部的座椅设计更加有趣,每个座位上都有凸起的两个圆形靠垫,类似米老鼠的耳朵一般,因此,被称作是米老鼠列车,加上鲜艳前卫的内装,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

山阳新干线的JR500型列车如同刀锋尖锐的铅笔划过遥远的广岛市区,也在人们心头画下一个深深的问号.速度陡日剧增的列车,疾速前行的脚步,是否可以静止下来,等一等那日益落寞的灵魂.

通往横滨、镰仓的铁道,也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逃学之旅.许多人第一次逃学都是搭乘这线列车去看海.优雅的电车,美丽的海景,吸引许多青年男女来此.这是一列可以看海的神奇交通工具,正如宫崎骏笔下《千与千寻》中那列在水中巡行的电车一般.

(二)人体、机械、建筑

若是把体块化之后的人体进一步进行机械化,就可以得到与人体活动功能相似的机器,进而将其放大建筑化,或许一台高度类人的移动建筑平台就会诞生.以人体局部的机械化为例.

腿部是支撑整个身体极为重要的构造,同时也担负着整体进行移动和重心把握的责任.因此,机械化的腿部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关节的自由度以及整个机构各部分之间的联动.把腿部模型化(1∶60)之后能很好地观察到其支撑的可靠程度和活动的极限.

通过腿部的可动性实验,我们发现,在不影响支撑可靠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体块位移的办法来解决活动中关节活动的冲突.这样,整个机构便可以达到扭转、蹲起等极大的动作范围.

只要严格按照人体的分块程度、关节数量和可动范围来建造机体,就可以模拟与人体灵活性相当的造型和动作.这样一来,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将模型按照1∶1放大到真实比例,一台多功能可自由移动的建筑体就能够实现.这样的建筑不仅仅在公园等场地中拥有类似雕塑的观赏价值,高度的运动性能也保证了它能够随时转换位置与角色,进而拥有进驻到交通、医疗或者军事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的可能.

五、小结

现代园林拥有着各种风格的形式特征,本文通过人体组团化之后形式韵律美的说明,进而将部分形式的现实应用举例,随后在归纳现阶段人类仿生机器的最高水平后,将人体美、机械、建筑进行整合,窥探大型自由运动的类人机械在未来很多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影子.

参考文献:

[1]乔治·勃兰特·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2]井上雄彦.灌篮高手原画集[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3]安彦良和.安彦良和画集 机动战士高达[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李清志.铁道建筑漫游[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李清志.异型建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 李 琳)  

设计论文范文结:

适合设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毕业论文设计

2、毕业设计日志

3、毕业设计

4、设计投稿

5、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6、毕业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