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这篇教学模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

摘 要:连贯性是语篇的灵魂,如何解构语篇的连贯性成为理解语篇的关键,也成为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文章以George Lakoff的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围绕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隐喻映射性等特点,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材料的语篇连贯性进行分析阐释,尝试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一种以认知体验为基础的新模式,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ICM理论;语篇连贯;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语篇中一些简单的句子词组的理解没有太大障碍,但对于一些语句表达上看似毫无关联的语篇,即句与句之间缺乏显性连贯的语篇内容理解不透,这也往往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只能通过母语翻译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些年,语言学理论迅猛发展,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认知转向”,并且被学者们不断地将这些认知理论引入到大学阅读教学课堂上来,涉及听力教学,写作教学等.王寅(2006)认为这些认知方法都可以归结到“互动体验性”(interactive embodiment)和“心智连贯性”(mentalcoherence),而语篇连贯主要就是建立在其上的,而不能依靠连接词或概念.

由此可见,对教学中语言材料连贯性的认知解读成为研究焦点,而连贯构建是语篇解读的基础,因此,能否解读语言材料中的连贯性成为理解语篇的关键.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理论指导,围绕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隐喻映射性等特点探讨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对语篇理解的重要性.

二、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理论(ICM Theory)

ICM 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 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型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gestalt)的复杂认知模型.从完型认知角度可以将其表述为:ICM等于CM1+CM2+CM3… .CMN.王寅(2007)认为Lakoff 提出的理想认知模型(即ICM)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已储存于人们头脑中、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常规性的认知模式.一种完型的格式塔模式.ICM 具有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和隐喻映射性等特.ICM 的关联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各个CM 之间相互关联.第二,每个CM 中各个成分之间相互关联.不相关联的成分就不会存在同一个CM 或ICM 之中.因此能建立可被认知的ICM 知识才是生成和理解语篇的必要条件.以体验哲学为哲学理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篇连贯主要是靠心智上的连贯性取得.许多学者运用ICM 理论来解读教学中的某一种语言现象,而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没有明确的指出.

三、以ICM 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体验- 认知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文章对阅读语篇中在语义特征上不具有显性连贯性的语篇做了分类,对于语篇中只出一个概念域的,把它称为单个ICM 模式(One ICM)类型语篇,对于语篇中出现两个概念域的,把它称之为两个ICM 模式(Two ICMs)类型语篇,对于同一语篇中出现三个以上概念域的情况,多见于诗歌等体裁,在此不做讨论.

文章分别从刘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三版)第二册和第四册中选取一些在语义特征上不具有显性的语篇连贯性实例.通过借助于Lackoff 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并结合该理论的特点,尝试性构建一种以体验- 认知为基础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这种以体验- 认知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在于思维映射的第一步,根据ICM 理论,并且结合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隐喻映射性等特点,人脑对一个概念域会根据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会调出相关的子概念(CM),即激发出一个关于某事物的认知模型,通过这种背景知识的参与,不断地补充没有在语篇中直接出现的信息,从而不断地创造出关联性—连贯,达到对语篇理解的目的.而对于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时,即跨概念域,在构成思维映射以后,则更多地需要隐喻映射的参与来完成对语篇意义的解读.

(一)单个ICM 模式(One ICM)

即该语篇中只存在一个概念域即一个ICM 模型,如下面的例子:

例(1)Only music carried Dad away from his world oftools and projects.On a Sunday drive,he turned the radio onimmediately.At red lights,I’d notice his foot tapping in time.Heseemed to hang on every note.

在例(1)中,从语篇一开头的music,carry Dad away,到Sunday drive,the radio,red lights,foot tapping,这些看似有些不具有连贯性的词语接二连三的出现,要如何理解其中的意义?如何使语篇的意义构成连贯是理解该语篇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一缺乏显性连贯的语义解构中来,也成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世界(ICM 和背景知识),激活一个关于Sundaydrive 的ICM,从中调出有关CM,经过语义联想,不断创造出新的连贯,来理解整个语篇.关于Sunday drive 的ICM 中包含许多概念CM :

所以本句的句意就不难理解了,一个星期天驾车外出,一上车父亲就打开了收音机,遇到红灯时,我注意到他的脚在打着节拍,似乎能跟得上每一个节拍.在“Sunday drive”的理想认知模型里,可以激发起很多个与之相关的CM 概念,所以下文中提到的“radio”,“red lights”“tapping”“everynote”都存在于同一个由“Sunday drive”构成的理想化认知模型里.尽管没有出现“relaxing”这样的语言符号,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作者要传达的一种周末驾车外出时悠闲惬意的意义,结合上下文,体现出父亲对音乐的喜爱,也同时反映出语篇中的孩子对父亲具有极强的音乐节奏的感感到一丝的吃惊.这样一来这个语篇在心智上的连接就建立完成.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发现激活认知世界中的知识来填补ICM 之间表面上的信息缺失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篇连贯的重要方法,以达到对阅读语篇理解的目的.

例(2)At the theater nervousness overtook me as I realizedhow much I wanted to make my parents proud.Finally,it way turn.I walked to the lone chair on stage and performed“AreYou Lonesome Tonight?”without a mistake.The applause spilledout,with a few hands still clapping after others had stopped.I waslightheaded,glad my ordeal was over.

例(2)激发起一个关于theater 的ICM,根据下文,进一步细化为一个独自登台表演的ICM

通过以上建立起的对独自登台表演可能会激发起的各种CM,而从形式上来看,该话语并未使用衔接手段,没有显性连贯,对于该语篇中出现的,演奏前的nervousness 以及演奏结束时的 lightheaded,以及作者的感受,ordeal wasover,煎熬痛苦的结束,表演的结果是 without a mistake,没有搞砸反而很成功,这些使得父母很骄傲,make my parentsproud,my turn,chair on stage,perform,the applause 来自于观众,由于这些CM 都存在于一个由独自登台表演的ICM 所激发起,所以对整个语篇的理解不算困难,尽管没有出现观众一词,通过对独自登台表演的ICM 的背景知识进行补充,也可以补偿这一语义连贯上的动态空缺.只有通过激活认知模型,激活认知的微观世界才能调动相关信息来填补语篇中的信息空缺,获得语篇的连贯.

(二)两个ICM 模式(Two ICMs)

即该语篇中包含两个ICM 模型.Lakoff(1987)认为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CM)包含四中认知模型:命题模型、意象图示模型、隐喻模型和转喻模型,其中语篇中涉及两个ICM 的,则更侧重于隐喻映射的模型来对语篇的连贯性进行解构,而思维是隐喻性的,并且其过程是比较性的.这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有关,人们通过跨概念域(即ICM)的映射形成概念隐喻,通过语义联想,调用背景知识进行恰当推理,同时激活两个概念域(ICM),并找出两个概念域(ICM)之间的相似点,构成语义上的连贯,从而理解该语篇的含义.

如下面的例子:

例(3)Years ago in the early dawn of an October morning,I watched the tiny Sputnik cut its brief are across the sky.Sometimelater,a story I knew to be gathering and rising presented itself… .What was I doing? I wrote of a curious gift :there were morecurious gifts to come.I moved into the sky ;later I would headtoward celestial traffic.I marveled,when I reached the end,thatI had not known the whole story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everyword pointed the way.

在例子(3)中,作者在向读者阐述写作的创作过程,但是里面出现了,Sputnik,across the sky,I moved into thesky ;later I would head toward celestial traffic.I marveled,whenI reached the end,等一类描述遨游太空的词语,从字面意义来看,卫星、天空、奔向万千星辰与后面出现的整个故事(thewhole story)、第一段(first paragraph)等词语,似乎是两类完全不搭边的概念,那么,要如何理解该语篇的含义,即要解读该语篇的连贯性,成为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而这类语篇却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或许会沦为使用传统的翻译法来教学,即采用精确的母语翻译来加以解释,这样一来,即没有向学生展示出原文作者对英语语言创造性驾驭的能力,又没有领略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根据ICM 理论,tiny Sputnik,I marveled across the sky,moved into the sky,I would head toward celestial traffic 等词语可以激发出一个关于“tiny Sputnik”的ICM1,同时通过astory I knew to be gathering,the first paragraph,the whole story,every word 等词激发出一个关于“a story presenting itself”的ICM2,由于人类对于语义的理解具有合作性,会激活有关信息的加工,即调用背景知识,而抑制无关信息,通过激活和抑制,ICM1 和ICM2 中的信息会通过隐喻映射的方式进行匹配,并找出两个概念域(ICM)之间的相似点,从而理解该语篇所要传达的意义.如下:

通过以上The ICM of rewriting a story many times 和 TheICM of filament 的对比中,对于推敲小说中的语言与一根细丝之间,看似好无关联,而根据 ICM 理论中的隐喻映射原理,The ICM of rewriting a story many times 中的 CM1,CM3 可分别和 The ICM of filament 中的CM3 和CM4 中的意义形成映射,调用百科知识,即构成小说的文字需要不断地推敲,对文章进行润饰,其中的用词就会具有细丝一样的特征,即可以随意改变,去适应描述各种不同的场景及人物,细丝般不留痕迹,没有刻意,折断感,保持一种连贯自如,本句话的意思是要作者要表达出,对构成故事主体的文字的适合性的追求程度,驾驭文字如同游丝般自如,随意改变形状,以适应要表达的意思.在两个看似不相干事物之中找到共同点,以实现语篇的连贯性的解读,从而理解语篇的意义,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具体实例的分析,以George Lakoff 的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理论为指导,结合该理论中体验性,关联性,创造性,隐喻映射性等特点,可选取出一个语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域,或两个核心概念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举出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概念,通过观察,由于人们理解信息,寻求信息关联上是合作的,基于人类的思维具有隐喻性这一特性,寻找两个不同概念域中相关联相似的信息,从而实现对语篇的理解.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教学材料的研究,这种看似非连贯的语篇在英语阅读教学材料中大量存在,无疑会对学生的理解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并且对这类语篇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读不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文章通过借助ICM 理论,尝试构建出一种以认知- 体验为基础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缺乏显性连贯性语篇的解读,实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由于个体因素所引起的交流和理解上的差异.个体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思维模式,个人知识储备等方面,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语义选择,所以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涉及各方面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以概念(CM)的方式存储于大脑之中,以增强对语篇的正确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力.

参考文献

[1] 李天贤.认知框架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 潘红.认知环境差异与语篇连贯的翻译解读[J].外语学刊,2007(07).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潘瑞(1986- ),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

教学模式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