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关于《资本论》中信用欺诈理论的初步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资本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关于《资本论》中信用欺诈理论的初步

崔祥龙

(山西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摘 要:研究现代信用欺诈理论对规范信用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主流的信用理论来源于西方经济学,因其关注现象解释的特点,在解释信用欺诈问题时不够深入.而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有丰富的信用欺诈思想,涵盖了信用欺诈的来源、内涵以及现实作用等.研究《资本论》中蕴含的信用欺诈理论不仅是现代信用欺诈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同时能够为解决实际信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信用欺诈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欺诈;危机;资本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46-02

信用,一方面对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资本积累产生有力的杠杆作用;另一方面,信用也带来一个显著的问题——信用欺诈.“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1]这种投机活动在信用制度的作用下往往会演变为严重的信用欺诈行为.关于信用欺诈,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中均有所涉及,对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信用欺诈对整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都进行了论述,理论界对《资本论》中信用欺诈理论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对《资本论》中关于信用欺诈理论的论述进行再次梳理,对整个信用欺诈理论进行总结、归纳,为之搭建科学、严谨的理论框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信用欺诈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信用欺诈研究回顾

目前,关于《资本论》中信用欺诈理论的直接研究非常少,大多数学者都是从马克思信用风险理论角度出发,或多或少地涉及一点关于信用欺诈的思想.

蔡宝刚等重点研究了马克思关于公司欺诈的理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公司特有的运作方式引起了诸多负面影响的泛滥,其中公司投机和欺诈现象是这些弊端的重要方面[2].蔡、吴二人认识到信用欺诈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负面作用.

黄秋生等认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信用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这种信用风险频繁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危机[3].他们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视角出发,将信用风险划分成了商业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和货币信用风险三大类型.

赵旭亮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欺诈制度.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4]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信用制度的二重性质的内容,即“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造成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1]

鞠国华认为,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根源就在于违背了马克思的货币信用理论,既不尊重信用、滥用信用甚至践踏信用所致[5].由于银行和信用制度具有明显的杠杆作用,使得资本主义实际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实际市场的需要,从而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首尾颠倒的发展格局.

侯为民指出:“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意味着交易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更成为资本加速积累的杠杆.”[6]这种不断扩张的信用以及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最终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埋下祸根,由信用危机为导线引发的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危机不可避免.

二、信用欺诈的内涵及作用

(一)基本内涵

本文对信用欺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不以信任为基础的,脱离实物生产这一基础的信用获取和信用扩张等行为.任何信用的发生都应该以信任为基础,信用被当作是信任的“抵押物”,没有信任就没有信用.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虚假信息来获取和培养不适当的信任,从而获得“夸大”的信用.其次,信用欺诈判定的依据还在于信用的规模有没有超出对应的实物生产的规模.信用欺诈是通过一定的实物生产为依托,获取更多的信用货币,从而达到扩大其自有资产的目的,这里信用服务于生产的初衷被扭曲.

信用欺诈以信用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信用欺诈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逻辑.首先,“信用能够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7];其次,“当信用会引起、加速和扩大资本在个人手中的积聚时,它就促使劳动期间从而周转时间缩短.”[8]与此同时,信用事业的发展延长了资本的回流时间.“首先,汇票的期限越长,准备资本就要越大,回流因下降或市场商品过剩而发生减少或延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次,最初的交易越是依赖对商品涨落的投机,回流就越没有保证.”[1]最后,随着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有:“1.市场会扩大,并且会远离生产地点,2.因而信用必须延长,并且3.投机的要素必然越来越支配交易.”[1]由于信用不断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它再生产出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在生产出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1]信用作用的显著特点是“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所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的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1]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交由非所有者经营即是信用欺诈产生的第二个重要前提.这种资本实际经营者由于其本身非资本所有者,其在资本运作方面具有更多的随意性,趋利性更强.

(二)现实作用

信用欺诈活动的原理在于利用资本所有者对于信息掌握的不完全性,制造虚假信用,获取不适当的信任,进而借助这些信用来获取更多的信用,这种信用的扩张脱离了实物生产这一基础,变成了纯粹的为了信用而制造信用.

1.信用欺诈活动扭曲了信用的功能.信用欺诈行为催生的实物生产规模与所要获取的信用额度不匹配,信用欺诈获取的信用规模显然要远大于实物生产的规模.马克思认为:“信用欺诈行为这样一种营业上的损失,并没有导致营业的收缩,而是恰恰导致营业的扩大.当事人越穷,就越需要购买,因为他们要通过购买得到新的贷款,以便补偿他们在以前投机中已经损失的资本.”[1]信用欺诈行为带来的结果是营业的不断扩大,就算是发生亏损的商人或公司都不会选择终止自己的正常经营,而是选择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品生产以期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信用资本来维持生存,这种循环会一直进行下去,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体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信用制度的发展能够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其自身能够承受的极限.

2.过度的信用欺诈影响经济稳定.信用欺诈行为最主要的弊端在于使整个社会的商品生产陷入一种无限膨胀的死循环中.马克思在信用欺诈的实例中指出:“(由信用欺诈行为)产生来为换取贷款而对印度和中国实行大量委托销售的制度.这种制度很快就发展成为一种专门为获得贷款而实行委托销售的制度.结果就必然造成市场商品大量过剩和崩溃.”[1]一方面,信用欺诈行为会使得整个信用经济体系中同一货币资本或实物资本以不同的信用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大量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使经济中的整体资本严重超出实际需要.另一个方面,信用欺诈行为带来的信用膨胀缺乏相应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这使得信用欺诈活动带来的经济繁荣往往是虚假的,是脆弱的,是易崩溃的.信用欺诈行为会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让原本就过度膨胀的金融市场更加危如累卵.

3.信用欺诈是生产方式更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从而自在地,但也仅仅是自在地包含了资本本身的扬弃.”[1]信用欺诈行为本身的发展就带有这样的历史使命,即通过不断扩大信用规模,将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私人资本不断转化为社会资本,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历史进程向前发展,也不断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扬弃.

三、信用欺诈思想对信用社会建设的启示

当下正是国内信用体系构建的关键期,诸多信用问题急需解决,而信用欺诈问题正是当前信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信用欺诈行为是伴随着信用制度发展起来的孪生兄弟,任何制度都无法完全抑制信用欺诈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信用欺诈行为虽然无法被根治,但是能够被缓解,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其固有的条件,信用欺诈行为也不例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对于信用欺诈行为不得不加以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预防信用欺诈行为的方法和措施.解决信用欺诈行为的滋生,必须从其产生的两个重要基础入手:一是漫长的资本回流周期,或者说买卖分离的期限相当长;二是信息的不完全性,也即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为交易双方所共知.

我国要想发展社会主义信用经济,建立健全信用体系,预防信用欺诈行为对整个信用经济秩序的不利影响,应该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间的贸易便利程度,不断完善区域间交通运输条件,方便远距离贸易的实施,缩短社会平均的贸易周期,减短贸易中资本回流所需的时间,从而削弱信用欺诈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其次,应该不断健全国内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征信系统的建立,使得信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能够对相关的信用信息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从而降低信用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蔡宝刚,吴玉岭.马克思关于公司欺诈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研究,2003(6):113-117.

[3]黄秋生,孟颖.现代经济社会的信用风险及其规避——基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4):105-110.

[4]赵旭亮.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9,162(2):8-12.

[5]鞠国华.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几点思考——基于马克思货币信用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9(5):57-60.

[6]侯为民.生产过剩、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学术研究,2015(2):86-91.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9,722.

[8]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2.

资本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资本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资本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