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广州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信息行为实证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关于免费实证研究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实证研究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广州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信息行为实证

肖永英,陈晓雯,陈晓婷

摘 要 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调研广州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揭示外来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所关注的信息,信息获取渠道及其选择标准,分享的信息内容、对象和地点以及判断和利用信息的标准与影响因素.结合萨佛雷连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经验对其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最后为信息服务机构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 日常生活 信息需求 信息行为

引用本文格式肖永英,陈晓雯,陈晓婷.广州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信息行为实证研究,图书馆论坛,2016 (2):83-9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3YJA870018)研究成果之一

0引言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外来务工人员是指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第二种观点将外来务工人员等同于农民工,“农民工”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这一概念在广义上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和“县城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三种观点认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范围比农民工大,不仅包括农民工,还包括创业大学生、下海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本研究将“外来务工人员”界定为非本地城镇户口的务工人员,包括本地与非本地户口的农村户籍务工人员,以及非本地户口的其他城镇务工人员.21世纪初出现“新生代农民工”概念,2010年一号文件采用这一说法后成为概念,主要是指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农民工.参考这一概念,本研究将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界定为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以及图书馆服务与援助备受图书情报界的关注,多位学者曾对广州、北京、武汉、深圳、昆明、沈阳、四川、浙江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近年随着老一代农民工的减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学历较高、市民化意愿较大、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思想较开阔、网络接受程度和使用率较高的特点.有研究者在福州、长沙、广州、苏南、河北、陕西等地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这些研究多是对某一地区、多个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全面调研,但针对特定行业开展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并不多见.本研究针对从事布匹和辅料买卖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调查,了解该群体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向信息服务部门提出建议,以便改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满足日常生活信息需求,继而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理论框架

1995年芬兰学者萨佛雷连提出“日常生活信息获取”(Even/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简称E LIS)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自我定位,并解决与完成专业任务或进行全日制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的各种(认知和表述)信息内容的获取活动.萨佛雷连基于这一概念提出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模型.该模型被运用于不少研究;有研究者还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或构建更适用于特定情境或群体的模型.后来萨佛雷连在日常生活信息获取的基础上提出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概念,并参考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包括“信息视域”(informationhorizon)、“信息场域”(information field)和“信息途径”(information pathways)在内的许多内容,构建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见图1).日常生活信息实践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还融入了信息利用和信息分享的内容.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主要由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三部分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实现于生活世界的情境中.人们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的所有经验和影响人们行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构成.除个人经验以及社会、文化与经济因素外,影响人们信息实践活动的因素还包括计划或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时间、行动者的知识储备、情感结构以及社会规则.考虑到萨佛雷连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不仅可以揭示以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为主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活动,还可以揭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活动的各类因素,笔者选取这一模型作为理论框架,为本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指导.

2调研设计

2.1调研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市中大布匹商圈的外来务工人员为调研对象.中大布匹商圈是广州大型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闻名全国乃至东南亚,该商圈对广州成为国际商贸中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道路的疏通和生意兴旺,商圈不断扩张.截至2014年4月,中大布匹商圈有50多个大小专业市场,约2万间商铺.笔者经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踩点,以商铺的数量与集中度、取样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为标准,最初确定在长江国际纺织城和中大五凤西场开展调研.实地调研过程中,为增加样本的数量,笔者又将调研范围扩大到与上述两个市场毗邻的其他市场,主要有长江纺织城、长江服装辅料广场、中区大楼纺织城和恒森辅料城.

2 2问卷内容与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以萨佛雷连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为理论基础,内容包括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以及日常生活信息实践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主要从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分享三个环节进行设计,以客观反映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整个过程.为避免受访者受限于笔者主观拟定的选项而不能真实反映真实情况,问卷特别设置“其他”选项让受访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补充.2014年9月1-16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发放310份问卷,回收309份问卷,回收率为99.68%.剔除填写人员为广州本地户口的26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1.59%.问卷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相关的统计图.

3调研主要内容

3.1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问卷从年龄、性别、来源地、户籍类型、工作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六方面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1)年龄方面,除3位漏填,25.5%出生于1980-1989年,71.4%出生于1990-1999年.由此可见,96.6%属于新生代,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所揭示的基本上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2)性别方面,除9位漏填,男女比例相近,分别是46.3%和50.5%,这说明本研究的取样较为科学、均衡.(31来源地方面,68.6%来自广东,10.2%来自福建,其余按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来自湖南、浙江、四川、湖北和河南等地.(4)户籍方面,75.3%是农村户口,因而调研结果偏重于新生代农民工.(5)工作职位方面,77.8%是雇员,只有14.8%是老板,余下的则为亲友.(6)受教育程度方面,最多是高中或中专,占48.4%,其次为初中,占36%.大学或大专12.4%,小学或以下占2.8%,另有1人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3 2受访对象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

3 2 1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由图2可知,受访外来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生活消费、生活环境、交通情况和市场经济,房屋租赁和天气状况的问题也颇为常见.而医疗健康、法律政策和社会保险是面临的问题中出现频率最低的.通过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与面临医疗健康、婚姻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率呈正相关.换句话说,受访者的年龄越大,遇到这些问题的几率越大.另一方面,年龄和面临生活环境、交通情况、天气状况、文化技能和生活消费问题的几率呈负相关.这种情况可能与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同的经济能力和生活状况有关.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生活环境和市场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男性会更多地面临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比女性多出9%;女性则更需要解决生活环境的问题,比男性多出17.1%.此外,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市场经济问题的意识.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访者中,选择市场经济的比例分别是:大学或大专40.0%、高中或中专40.9%、初中27.5%、小学及以下25%.

3 2 2遇到问题后的看法和行动

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39.2%的受访者态度乐观,他们会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属于乐观认知者;15.4%的人对自己信心不大,但他们仍会尝试去获取所需信息,属于悲观认知者.29.3%的人对解决问题有信心,但他们主要依靠经验而不会主动搜寻信息,即使主动搜寻信息,他们仍会担心失败,属于防卫情感者;另有16.1%的人会得过且过,他们不想做长远的计划,属于悲观情感者.

3 2 3主动关注的日常生活信息

受访外来务工人员主动关注的日常生活信息最多的是休闲娱乐和市场经济.其次是生活消费和时事政治.最少关注的是法律政策、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险.调查发现,受访者主动关注的日常生活信息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受访者遇到某一问题之后,往往也会比较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如市场经济、生活消费.此外,这两者的关系还表现在与年龄、性别和学历的相关性有类似的趋势.通过与年龄、性别和学历进行交叉分析可知(1)受访者的年龄越大,他们越关注医疗保健和子女教育方面的信息.受访者的年龄越小,他们越关注文学艺术、休闲娱乐和生活消费方面的信息.(2)男性更关注社会层面的主题,如市场经济、时事政治和法律政策.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尤为突出,男性比女性高出12.7%.另一方面,女性更关注生活层面的主题,如子女教育、生活消费和房屋租赁.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尤为突出,女性比男性高出12.1%.(3)受访者学历越高,越关注市场经济和时事政治方面的信息.

3.3受访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

3 3 1 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渠道

受访外来务工人员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是网络,电视广播和人际沟通也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这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的网络普及率非常高,而且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仍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获取信息的人很少.很多受访者都不了解政府提供的服务,觉得政府服务与自身并无密切关系,也不会利用这类服务.从外来务工人员的角度分析,这一态度说明他们对政府服务的利用意识不强.对于政府而言,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反思自身的服务,扩大服务宣传,从而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由图3可知,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渠道的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注的信息内容依次是休闲娱乐、市场经济、生活消费.利用书报杂志和人际沟通的受访者最为关注的信息内容是市场经济,其次是休闲娱乐.换言之,受访者会更多地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来满足消遣娱乐需求,而书报杂志和人际沟通则更多地被用于满足其工作需求.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受访者也会同时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这也印证了萨弗雷连有关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获取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观点.

3 3 2日常生活信息渠道的选择标准

受访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信息渠道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信息的质量(120人,42.40%)、个人喜好或习惯(95人,33.57%)、事情的紧迫程度(59人,20.85%).其中对个人喜好或习惯的考虑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此项的女性比男性多12.3%.此外,信息渠道的选择标准在受教育程度上也表现出颇为明显的差异.从图4可知,选择“信息的质量”“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能否便捷获取所需的信息”的人数比例与学历呈正相关,选择“个人喜好或习惯”的人数比例则与学历呈负相关.换言之,学历较高的人会更多地考虑客观因素,而学历较低的人则更多地考虑自身能力.由此可知,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越高,其信息渠道的掌握程度和信息获取能力越强,在选择信息渠道时也越能理性、客观地作出选择.

3 4受访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的利用

3 4 1判断日常生活信息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外来务工人员判断信息质量的标准呈多样化特点,但主要包括个人经验(132人,46.64%)、信息的来源(102人,36.04%)和信息的易用性(52人,18.37%).此外,受访者对标准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和学历差异.(1)在性别上,以信息来源为标准的女性比男性多13.4%,而以个人经验为标准的男性比女性多11.7%:(2)在学历上,学历较高的人会更多地考虑信息的来源和易用性,而学历较低的人则会倾向于根据个人经验作出判断.此外,一位受访者提及,他不仅会以个人经验做判断,还会参考他人经验.

3 4 2 日常生活信息利用的主观影响因素

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有用的信息运用到实际日常生活中,但从运用信息的效果来说,结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由图5可知,对受访者利用日常生活信息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能力和信息的全面性,生活条件和信息的准确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部分因素的影响程度因学历而异,如个人能力对学历较低的人的阻碍比对学历较高的人大,而学历较高的人会更关注信息全面性的问题.这也表明,在日常生活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学历较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比学历较低的人更为自信,也更为客观.此外,还有三位受访者选择了“其他”一项,其中两位进行了说明,其一是“个人运用”,归咎于自身非能力的因素,其二是“社交网络少”,强调社交网络或者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源对自己利用日常生活信息的影响.

3.5受访对象日常生活信息的分享

3 5 1 日常生活信息分享的内容

在受访外来务工人员中,仅有10人(36%)表示不会与他人分享日常生活信息,249人(892%)会偶尔乃至经常与他人分享日常生活信息.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分享信息,74位(52.11%)女性会比较多或非常多地与他人分享信息,而男性则只有35位(2734%).从图6可知,分享最多的日常生活信息包括休闲娱乐、生活消费、个人经验和市场经济.通过与3 2 3的结果比较可知,外来务工人员对日常生活某类信息的关注度越高,分享率也会比较高.

3 5 2 日常生活信息分享的对象和渠道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会与好友、亲人和同事分享信息.分享的场所可能是在商铺,也有可能是在家中.分享的渠道可能是网络,也可能是电话.值得注意的是,只有6.36%的受访对象会与邻居分享信息.受访者谈及很少与邻居交流,甚至根本不认识左邻右里,这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此外,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网络分享信息最多的对象是好友(158人,93.5%),其次是亲人(92人,83.6%)和同事(75人,68.2%),仅有5人(4.5%)会与普通网友分享信息.结合3 3 1所述绝大多数受访者都会利用网络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一,网络是外来务工人员与现实中的亲友沟通交流、维持现实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其二,除与亲友的互动,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扮演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他们只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不主动发布信息.

4讨论

4.1 影响因素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笔者利用萨佛雷连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对调研结果进行剖析和归纳.该模型列出了影响个人日常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事情的紧迫性、时间、社会规则以及个人的经验、知识储备和情感结构等,其中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个人经验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

4 1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即个体能够利用的社会关系和资源.人际关系和政府服务是社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访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少与亲友、同事之外的人交流,对社区的归属感弱,把自身局限于相对封闭的世界中,难以认同和融入城市的环境和文化.他们也很少通过政府部门获取日常生活信息,很多人更是对政府服务漠不关心,或给予负面评价.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在环境卫生、医疗、治安、交通、物价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强管理,减少不平等对待,减轻其经济和生活的负担.此外,他们也希望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勤政廉洁.贴近民众生活实际,切实主动为民众办实事.增强政府信息的开放性和准确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4 1 2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个体拥有的文化资本,即个体通过教育和生活经历所获得的认知资源….文化资本的直观体现是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或学历.如前所述,受访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直接影响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关注日常生活信息的频率和内容、信息渠道的选择以及对日常生活信息的判断和运用.与学历较低的人相比,学历较高的人更多地面临市场经济的问题,从而更积极地关注市场经济和时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在选择信息渠道时,会更多地考虑信息质量、获取信息的用时和便捷性等客观因素,而较少限于个人的喜好或习惯,在判断信息的有用性时,多以信息的来源和易用性为依据,较少根据个人经验判断.在利用日常生活信息时,受个人能力影响较少,更关注信息本身,也更为自信、客观.

4 1 3个人经验

个人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分享均实现于人们生活世界的情境中.而生活世界则是由个人的所有经验以及影响人们行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多个因素构成.由此可见,个人经验也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经验对受访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其一,选择信息获取渠道时,个人经验是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注的两种因素之一,相当一部分受访者会考虑个人的喜好或习惯:其二,判断所获信息的质量时,将近一半的受访者会以个人经验作为判断依据,这也是受访对象使用最多的标准.

此外,虽在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中没有明确揭示,但从前文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受访外来务工人员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极为显著的因素:(1)年龄在外来务工人员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信息渠道的考量和选择方面影响较大,(2)性别同样显著地影响着外来务工人员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以及信息渠道的考量和选择,另外,性别还在信息分享意愿和信息质量判断方面产生影响.

4.2与相关研究的对比

4 2 1 与国内相关研究的对比

如引言所述,国内许多学者均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过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的研究,虽然调查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关注的信息内容和选用的信息渠道为不少研究所重视.

在信息内容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的信息十分广泛,包括休闲娱乐、经济法律、时事新闻和实用技术等多个主题.尤其是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在多项调查中,都是最受外来务工人员关注的主题.至于经济法律、时事新闻、实用技术以及其他主题信息的需求度和关注度,则会因受访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在信息渠道方面,在前人关于农民工的相关研究中,广播电视是受访农民工利用率最高的信息渠道,而其他信息渠道则各有差异.在以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广播电视同样为受访农民工所重用,同时网络也更突显出其对于受访者的重要性.网络在外来务工人员获取信息过程中的使用率因受访者的年龄结构和调研时间呈现如下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在受访人员总数中比重越大,调研时间越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率越大.在多数有关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行为的研究中,大部分受访新生代农民工均将网络视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本研究的结果与之类似.我们可以由此推断;(1)在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过程中,网络渠道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日益普及;(2)相对于老一辈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使用率和信息技能明显提高.

4 2 2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对比

目前还没有发现国外研究者针对农民工开展过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但国外学者十分重视并开展了很多不同种族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有美国纽约的多国移民、新西兰奥克兰地区中国移民、在美留学生、克罗地亚的斯洛伐克民族.

Lingel对美国纽约多国移民开展的研究与本研究在结果上有两个相似之处,其一,美国纽约移民在适应新文化和新环境的过程中会通过多种信息源获取信息,朋友和因特网最为常用,在本研究中,网络和人际沟通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其二,美国纽约移民对环境的认识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外来务工人员在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和判断信息质量的标准上,都十分重视个人经验.

Machet和Govender探讨新西兰奥克兰地区中国移民的信息行为,发现这一用户群体所需的信息既分散又多样,因而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其中与本研究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样,大部分人会选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而在图书馆利用方面,与外来务工人员利用率极低的情况不同,大部分的受访移民均利用过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另外,Given通过探讨加拿大某大学成人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归纳出:(1)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会触发学习上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并伴随着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获取信息的转变,反之亦然;(2)在信息源方面,日常生活的信息源与学习上的信息源会彼此影响,若某一方的信息源能够满足受访者的需求,并可靠、可信和易用,当另一方有需求时,受访者往往也会倾向于选用该信息源.他认为,研究人员不能把信息行为单纯地置于某一情形下,而应将主体生活中所有对其有影响的情境都纳入考虑,系统地来看待.这一论点强调了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行为,与学习信息需求和行为是彼此影响、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本研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商铺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同样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影响、补充.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内容虽然主要为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但也部分涉及到与工作相关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

5结论

5.1 外来务工人员信息服务有待加强

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信息能力,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关注相关信息,在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过程中,他们会将网络视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也注重对传统大众媒体和人际沟通的利用,获取日常生活信息之后,他们会积极利用,也会乐于与他人分享.但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往往局限于相对封闭的世界中,对日常生活信息交流和分享的对象多限于亲友和同事,对街坊、社区和政府则采取漠视乃至戒备的态度.这种将自身边缘化的倾向容易使外来务工人员孤立于城市主流社会之外,而边缘化、孤立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他们对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分享.

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更为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分享,政府相关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社会各界则应共同努力,主动走到外来务工人员中,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行政和社会资源,将外来务工人员需求和关注的日常生活信息推送给他们.根据他们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是网络这一情况,可开发手机客户端或开通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面向中大布匹商圈的人员,搭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主要汇集商圈及临近范围,又兼有广州市海珠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娱乐、经济、消费、时事、交通、环境等日常生活信息,通过全面细致的信息推送服务,吸引他们的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利用和分享日常生活信息.

(2)加大服务宣传.除了更多地利用电视广告、宣传片进行宣传外,更应注重开辟网络宣传方式.建议相关机构借助独立开发的手机客户端或相关的社交媒体,定期发布关乎外来务工人员利益的信息,并介绍机构的职能、服务和地址等,提供咨询与求助方式,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了解机构、关注机构,逐渐让他们打破和消除对机构乃至政府的漠视与排斥,让他们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主动咨询机构、信任政府.

(3)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对于书报杂志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流动书车或服务站将其需求的书报杂志送到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另外,除了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需求外,还应关注他们子女的需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年幼子女跟在他们身边,图书馆可为其子女提供合适的儿童读物,帮助他们做好子女的启蒙教育.

(4)相关机构可通过宣传栏、小册子、社交媒体等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减少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的技术障碍.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信息获取、判断和利用时容易受到自身能力的制约,难以理性考量客观条件和因素,且对自身缺乏自信,因此更需要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

5 2 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有待完善

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是萨佛雷连通过长期的以访谈法为主的实证研究总结、发展、完善而来的,这一模型揭示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利用和分享的多种因素,宏观层面和个人层面兼具,对于深入挖掘个人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能发挥系统的指导作用.但是,模型揭示的因素多为笼统、抽象的因素,对于需要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的研究而言,具体性和明确性不足.如在本研究中,不少问题的结果在年龄、性别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或趋势,另外,其他群体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还可能会在户籍/出生地、住所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这些具体的个人基本情况的影响,模型并未明确揭示.实际上,模型有所揭示的个人经验、所面临事情的紧迫性、情感结构等往往都受到年龄、性别、户籍/出生地、住所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也进而影响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抽象因素的理解难免不一致,因此在运用这一模型进行研究时,可能会造成分歧或遗漏.因此模型应该进行细化补充,将这些具体的个人情况的影响进行整理、归纳和说明,以便为研究者提供具体而系统的指导.

5 3今后研究的方向

由于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防备心较重,若询问较为隐私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戒备乃至排斥,从而影响调研的开展和数据的收集,因此调查问卷并未设置经济收入的问题,进而无法直接分析经济因素对他们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影响.另外,由于时间、人力等条件的限制,我们尚未能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仅凭当前的调研结果仍无法十分明确地划分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两类信息行为的界限.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与外来务工人员培养、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提高他们的配合度,收集更为全面的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肖永英,女,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晓雯,陈晓婷,女,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6-25

实证研究论文范文结:

适合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