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解读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论文本解读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文本解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本解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论文本解读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 张 婕

在高中散文教学中,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功利性阅读,针对考试的阅读.学生的学习只是从表面上掌握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而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和体验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那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的深层次阅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答题模板的灌输和答题方法的训练,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却很少考虑到.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学习的机器——他们不能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立的思考,而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自我的阅读的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却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育发展的本质,不利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改革提出了“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强调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和努力.固然答题方法和模版能够让学生在应试考试中脱颖而出,但是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碰撞.阅读是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重要来源,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和生活,因而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阅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厚书读薄”,实现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散文的显著特点即形散而神聚,散文中的很多细节内容看似毫无关联,但是细细品味中却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关联.因此,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品味,在学生的反复阅读中展开与文本深入的对话,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都江堰》一文中,通过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关键句子:1.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2.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来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3.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厚得多了;4.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5.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6.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7.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8.它,就是都江堰.通过这几个关键句子的阅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关键信息,我们通过作者的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强烈的对比,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都江堰的修建时间、社会功用以及文明特征等与长城进行了对比,作者重点突出了两者社会功用的不同,看似毫无头绪,实则是为第三部分的内容作铺垫.作者是在赞颂都江堰工程的同时也赞叹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为民造福、务实求真、淡泊名利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句的理解,将厚书读薄,将复杂的知识梳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达到对文本的丰富和有效的认识.

三、抓意象、抓形象,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意象即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形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意象在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囚绿记》中,对“绿”这个意象的理解和认识是深层认识文本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文中对“绿”的描写片段去感受、领悟.“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通过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更加象征着作者对生命、对未来、对希望的不懈追求和企盼,对安宁、平和的向往,作者在此处标明了自己对“绿”的热爱,因而不难理解作者从“赏绿—囚绿—释绿—思绿”这一情感变化的缘由,从而更深层次地展开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和交流,形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四、抓内涵、抓思想,展开思想交流与沟通

文本的写作过程中往往饱含着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因此,在散文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能够有效地实现读者与文本与作者间的沟通和交流.《合欢树》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之一.在文本中,作者开篇并没有对合欢树这一意象作任何的铺垫,只是叙述了自己和母亲相处的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地思念和愧疚,“合欢树”从表面上看,貌似和母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却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它象征着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同时也象征着“我”,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着“我”的成长过程.从阅读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开始是不愿意去看那棵合欢树的,为什么呢?在阅读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突如其来的灾难是在这里发生的,母亲的去世也是在这里发生的.这个小院里承载了太多自己和母亲的回忆,承载了太多令作者难以释怀的过去,因此,作者一开始不愿意回去看那颗树.但是,不去改变表示作者并没有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去,而当作者真正走出来的时候,他就不会再畏惧过去的那些甜蜜的或是痛苦的记忆了.这种思想的转换,正是表明作者打算从过去中解脱出来,可以理智地去接受现实了.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抓住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感知,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和交流.

总之,在高中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转变是改变文本解读教学现状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针对文章的内容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和交流,促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作者通联:重庆市綦江中学.

文本解读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文本解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本解读方面论文范文。